白 玉 段亞芳
【摘 要】《我的兄弟叫順溜》,是一部反映英雄主義題材結局悲壯的片子,更是一部表現我軍思想工作優良傳統的好教材。對于生活在遠離戰爭和平環境里,享受著改革開放極大豐富成果的現代帶兵人來說,劇中對我軍思想工作優良傳統的濃墨重筆,著實值得好好反思。“帶著山溝溝里壞毛病來到部隊”的新兵順溜,“神槍手”的美譽掩蓋不住身上的諸多問題,是什么力量使順溜變成意志堅強、完成任務堅決、識大體顧大局、戰績顯赫的英雄呢?悲壯未盡,思慮更沉。新世紀新形勢下,思想工作如何貫徹落實好“繼承優良傳統與改革創新相結合”的要求,《我的兄弟叫順溜》這部片子對于我們做好工作不無啟示。
【關鍵詞】順溜 思想工作 群眾
一、要做好思想工作,帶兵人必須努力成為部屬佩服的人
當順溜隱蔽埋伏三天兩夜偷襲石原,眼睜睜看著自己唯一的親人姐姐被日軍蹂躪、姐夫被殺害,幾度想違抗命令躍起沖出去時,誰的忠告幫助順溜瞪大雙眼卻又對眼前的一切“視而不見”,一槍斃敵圓滿完成任務;當狙擊槍口瞄準自己千方百計狂奔若百里才找到機會,射殺已經繳械投降準備回國,佩帶玉柄戰刀糟蹋姐姐的坂田時,又是誰的聲音讓他在痛苦中做出了相對正確的抉擇,寧可自己被當時的友軍亂槍打死,也沒有射出那顆能夠影響戰果、動搖戰局、授人以柄的子彈。最為關鍵時刻,起決定作用的聲音來自順溜最為佩服的兩個人:陳大雷和翰林。為什么順溜佩服并聽從他們的意見呢?理由有二:一是他們二人能夠正確看待他,真心實意對待他,了解并欣賞順溜的優點,切實幫助他克服不足,幫助他成長進步。陳大雷驗證了順溜的神奇槍法后,給順溜改名叫“陳二雷”,以兄弟相稱,表明了我軍領導干部與部屬部分五湖四海都是兄弟;得知順溜入伍時間短而補給沒有跟上,被子輕如毛不夠標準時,讓出了自己的被子,戲言“我不蓋被子,身體好,火力旺”;翰林留守駐地夢到了作戰中的順溜渾身都是“窟窿”時,違抗命令歇斯底里地跑到戰場打探順溜的情況,等等。二是他們二人身上有革命需要、順溜向往的東西,或說他們是順溜心中的榜樣。陳大雷渾身是膽,冷靜睿智,英勇無敵,只身一人橫劈兩個負隅頑抗的鬼子;翰林有文化“什么都知道”,知識淵博滿腹經綸,不僅能寫一手好字,而且能寫“那么大的字”。
對于思想工作而言,無論時代如何進步,知識信息如何豐富,民主如何發展,由于受中華民族傳統的宇宙觀、倫理觀等影響,有兩個論斷勢必在比較久遠的時間里影響思想工作的效果:一個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個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反觀現在的有些帶兵人,邯鄲學步般數典忘祖,把部屬當作個人政治、經濟腐敗的工具,對部屬喪失了最根本的情感,手握組織賦予的權力和規章制度等,卻只會“拿著手電筒照人”,要求部屬做到的自己卻做不到,更別提做部屬的榜樣了,學習他山之石時不求甚解,不能夠與我國基本情況相結合,這樣的做法直接影響了我軍思想工作的效果。當前,部隊的福利待遇有了質的改善,很多人都想在部隊多干幾年,這種實際情況在某種程度上給管理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條件。但我們必須注意到,無論物質、手段如何豐富,思想教育領先的原則永遠都不能變,必須遵照官兵的思想變化規律,科學地開展思想工作。帶兵人要做好思想工作,首要的一點就是努力使自己成為部屬佩服的人,成為他們情感的依托者,行為的引路人,如此才能夠逐漸達成對部屬思想的啟迪,否則,情不通理不達,思想工作就失去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礎。
二、善于發揮工作對象優勢和調動積極因素開展思想工作
陳大雷等帶兵人做順溜思想工作過程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發揮了順溜槍法特別神準的優勢,用其所長、樹其所長,不斷幫助順溜校準自己在部隊的位置,克服從山溝溝里帶出來的散漫、組織紀律性差、“小我”較重等不良習氣和作風,最后把順溜培養塑造成了名譽新四軍的英雄“神槍手”。
思想工作必須堅持正面教育為主的基本原則,作為帶兵人必須克服自身的、人性的弱點,善于辯證地看待每一個部屬,了解部屬的優缺點,絕不能以偏概全主觀地做出判斷,必須從發揮部屬優勢入手,調動他們的積極因素,對待順溜這樣優缺點都非常突出的部屬更是如此。帶兵人對部屬的判斷,直接影響著對待部屬的態度和工作的指導思想,甚至決定著工作的方式方法等。之所以我們部分帶兵人做不好部屬的思想工作,先入為主的判斷和“出窯的磚——定了型”的結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制約了思想工作的效果。因此,帶兵人一定要樹立“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優點”的工作理念,培育個人理智、辯證的思維能力和敏銳的洞察力,對部屬做到全面了解,并善于提供平臺發揮部屬的優勢,以便增強他們的歸屬感、榮譽感等,進而提升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思想工作。
三、善于發現、借助工作對象的需求和動機開展思想工作
順溜看望姐姐返回途中,把“暗戀姐姐”的民兵排長虎生打斷了兩根肋骨,打掉三顆牙,性質和程度都比較嚴重。為此,順溜被撤消了排長職務,關在禁閉室里反省。陳大雷告訴三營長,不寫檢討書就不放順溜出來。倔強的順溜就是不寫,認為自己沒有錯,虎生就該打。“倔驢”般順溜的思想工作不好做,是個不爭的事實,但是,不能夠說順溜的思想工作不能做。受領做順溜思想工作的翰林,在萬般無奈情況下靈機一動,抓住了順溜學習寫字、學文化方面的需求和動機,輕松地做通了順溜的工作。
對于思想工作而言,提高針對性是硬性要求,缺失了針對性的思想工作注定是灰色的、無力的、無效的。提高思想工作的針對性,就必須全面掌握工作對象的情況,靜態與動態的,顯性與隱性的,過去與現在的,尤其要清楚工作對象的需求和動機。我們有些帶兵人,面對新生代的部屬,視思想的隱蔽性、復雜性于不顧,不去認真研究琢磨思想工作對象,有的只滿足于對部屬靜態、過去情況的“一口清”層面,有的甚至連部屬基本情況都不清楚,更別說部屬在想什么、有什么需要了。試想,如果帶兵人不知道部屬想走什么樣的路,生活、工作的目標有哪些,又如何去引導、帶領部屬搞好建設,獻身使命呢?每個人都有向上、向善的追求,或是表現出的,或是隱藏于心底。作為帶兵人,必須通過各種方式方法掌握部屬的真實需求和動機,唯此才能夠提升思想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四、善于發動群眾做好思想工作
分區司令員、營長、排長等領導干部做不通順溜思想工作時,陳大雷想到讓文書翰林去做順溜的工作,收到了“奇兵”的效果。這簡單、平白的一幕,卻道出了思想工作必須走群眾路線的本質要求。
眾所周知,思想工作本質是群眾工作。既然是群眾工作,就必須善于借助群眾的力量做好工作。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歷史進步的主體力量,英雄人物僅僅是特定歷史時期的號召者、引領者。在領導與部屬之間,帶兵人應該是思想工作的組織者、召集者,廣大官兵才是思想工作的主體力量,要做好思想工作,就必須善于發動群眾一起去做。然而,我們現在部分帶兵人,不善建、不信任、不善用思想工作骨干隊伍,不分巨細事必躬親,搞得個人總是感慨“無分身之術”,“縱有三頭六臂也忙不過來”。其實,這是對思想工作缺乏科學理解的表現,是錯誤的做法。發動群眾開展思想工作,首先,要有“一切依靠群眾”的群眾觀點,有“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思維方式。其次,要做到知人善任。陳大雷為什么讓翰林去做順溜的工作,按陳大雷的話說,翰林“嘴能犁地”,能“讓通條落淚”,清楚翰林與順溜二人關系好,順溜佩服翰林的博學多識。作為帶兵人,要清楚部屬的優長點和人員之間的大體關系,按照選拔標準,確實把那些具有熱愛部隊、思想過硬、頭腦靈活、語言表達能力強等特點的部署納入到思想工作骨干隊伍中來,敢于不拘一格降人才;再次,要加強對群眾做思想工作活動的監督、管控。發動群眾做思想工作,不是放任自流,任由骨干去做,不進行必要的監督管控。對骨干的工作過程,要適時加以管控,不僅給指導思想,提要求,定目標,還要讓骨干及時匯報工作情況,幫助完善工作方案等;最后,要加強對骨干隊伍的管理教育。當陳大雷發現翰林恃才自傲、經常活動一些不必要的心眼時,嚴肅地要求他“好好地反省自己”。“打鐵先要自身硬”,骨干隊伍的思想、作風、工作表現等,應該走在群眾的前面,否則,必然失去開展工作的必要條件。
五、善于抓住任務中的有利時機開展思想工作
思想工作是講究開展工作時機的。所謂“講究”,是要求工作者善于發現、抓住各種有利于思想工作展開、能夠收到效果的時機,尤其注意把握思想工作與其他各項工作結合點所提供的時機。作為新成立的六分區,半數是沒有戰斗經驗的新兵,在小黃莊戰斗打響之前,陳大雷了解到順溜就4發子彈心存不滿和疑慮時,結合自己首戰時僅2發子彈的實際情況及時進行引導,并告訴順溜“鬼子子彈多,不拿白不拿”、“仗越打越闊氣”;為了幫助部屬消除對“能把水牛劈兩半的日本戰刀”的恐懼,引導他們樹立敢打敢拼、英勇頑強、不畏頑敵的戰斗精神,陳大雷利用小黃莊戰斗尾聲之際,一個人手持一把大砍刀,迎戰兩個窮兇極惡負隅頑抗的鬼子,并不時地對戰士們實施引導,最后一人一刀橫劈斃敵。翰林教順溜學習寫字時,不失時機地對順溜進行隨機教育,如“排長”之“排”字之所以有“三個橫”,是因為“每個排有三個班”,三個排組成一個連;幫助順溜寫書面檢查時,不僅教他如何寫字,更是從部隊建設出發,緊密聯系部隊實際逐字逐句地講解,每個字的講解都是深入的教育。在這部片子中,諸如此類善于抓住有利時機的教育比比皆是,不一而列。
當前部隊的思想工作中,我們部分帶兵人好像忘記了開展工作講究時機場合的要求,執勤就是執勤,訓練就是訓練,勞動就是勞動,思想工作就是思想工作,幾近割裂了思想工作體現、存在的基礎,致使思想工作效果不甚理想?;蛟S有人質疑,在戰爭年代,部隊沒有整塊、專門的時間開展思想工作,他們必須見縫插針、靈活機動地展開工作,否則就完不成任務。這樣的質問,看起來有些道理,但仔細分析不難發現其偏頗之處,一是把思想工作與其他分離開來,思想工作就是單純的思想工作,缺乏部隊建設整體性觀念。二是把開展工作的時機,設定的專門時機與戰爭年代的見縫插針等對立起來,不能夠把二者有機統一起來。在部隊整體建設中,思想工作起著服務保證作用,官兵思想的先進、成熟與否,不會刻在額頭上,也不會寫在胸脯上,思想工作效果只能在完成各項任務中得到檢驗。這就決定了思想工作必須牢牢樹立結合各項任務一道去做的觀念,帶兵人要善于發現并借助各種有利的時機,適時地開展思想工作,以便收到最佳效果。
六、善于借助軍事訓練等多種形式做好思想工作
面對“刺多不好拔”的順溜,陳大雷與三營長在“補弱固強”思想指導下,商定了一個“淬火煉好鋼”的絕妙辦法,就是通過高強度、高難度的軍事訓練磨平順溜身上的“刺”,不僅達到了預期目的,還提高了順溜的戰斗意志和作戰素養,一舉兩得。
胡主席早在2006年就明確指出了挖掘軍事訓練中特殊的思想教育功能,2007年初修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思想政治教育大綱(試行)》中首次把“行為規范養成”規定為思想教育的主要形式和方法,這些“外打內”的要求,都體現了對思想教育形式方法的再認識和升華。然而實際工作中,尤其在認識和落實“行為規范養成”方面還存在很大的誤區和偏差,一是戰斗力標準樹得不牢固,長期和平環境與對未來形勢的預判,致使部分帶兵人缺乏忘戰必危的意識,對“行為規范養成”認識不到位,不想展開高強度、高難度的訓練和嚴格的管理規范等。二是消極保平安的思想嚴重,“官本位、保烏紗”心理致使不敢進行高強度、高難度的軍事訓練和嚴格的管理規范等。三是缺乏創新精神,按部就班、“推一推、動一動”、“等、靠、要”等心理嚴重,不愿意付出太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去研究貫徹落實上級要求的程序方法手段等。以上的諸多影響制約貫徹落實新要求的思想不破除,思想工作就難以上臺階,服務保證功能難以最大化,思想工作只能繼續在低水平徘徊。
《我的兄弟叫順溜》整部片子,從始至終體現著思想工作的優良傳統,除了上述幾個大的方面外,還有一些如針對不同性格戰士采用不同的方法,嚴格的組織制度、紀律與耐心的說服教育相結合,面對英雄也應就事論事、賞罰分明等都值得我們借鑒。正因為陳大雷等帶兵人樹立了正確的指導思想和諸多好的做法,才有了順溜的思想發展變化軌跡:散漫、“不屬于部隊”(陳大雷的評價)——要求進步的好兵——名揚新四軍的戰斗英雄——為了部隊、為了大局,最終把個人的生命獻給了黨和部隊,以肉體的犧牲埋葬內心的“小我”,成就了“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