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凌云
【關鍵詞】中學 生物學 演示實驗
中學生物學的教學內容是比較抽象的,教師如能結合課堂演示實驗來講授新的知識或者復習一些舊知識,學生就容易接受和掌握了。演示實驗是中學生物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直觀教學手段之一。
一、中學生物演示實驗教學的現狀
生物學科主要研究生物的生命現象及其規律,在初中生物教材中,幾乎每節課都穿插了實驗內容,目的是通過實驗使學生深刻地掌握生物學知識和提高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我校在這方面做的還是不錯的,添置各種必備的實驗設備和實驗用品,并對在實驗過程中尚缺的用品及時添置,以滿足教學的要求。同時各老師對實驗的重要性認識還是比較充分的。
二、課堂演示實驗的藝術性
在初中階段所涉及到演示實驗一般都比較簡單。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課堂演示實驗內容的特點不同,教學方式可做相應的改變。
1.驗證式實驗,即先授課后實驗。教師可先列舉一些生活實例,啟發學生思考并進行討論。在學生思考、討論并獲得一定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再通過演示實驗,一一加以驗證。通過這些實驗,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2.同步式實驗,即邊授課邊實驗。在教學過程中,邊講解,邊實驗。這樣,可使學生直觀、形象和深刻地掌握顯微鏡各部分結構的名稱和作用。
3.探索式實驗,即先實驗后講授。例如,探究“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中,先讓學生觀察活鯽魚在水中的運動狀態,然后分別剪掉它們的胸鰭、背鰭和尾鰭,再讓學生觀察其運動狀態的變化。學生們看到剪掉背鰭的魚會失去平衡而側翻,剪掉胸鰭的魚只能向前游動而不會轉彎,剪掉尾鰭的魚游動速度明顯減慢、身體搖擺不定。通過這些直觀現象使學生極為容易地掌握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教師在加以講解,進一步加深了學生的印象。
三、課堂演示實驗教學的意義
1.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通過看得見、感受得到的現象,使學生在良好的情緒狀態中學習,很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旦被調動,接受知識的能力就會大大提高。
2.加快學習速度,提高學習效率。科學研究表明,人們從語言形式獲得的知識大約能夠記憶15%,而同時運用視覺、聽覺則可接受知識的65%左右。因此,通過課堂演示實驗講授生物學知識,能使學生的學習走近路,走直路,用較少的時間獲得更多的知識,從而,加快學習速度,提高學習效率。
3.傳授學生生物實驗技能和實驗方法。在進行演示實驗教學中,根據教學目的,要求教師向學生介紹有關演示實驗的思路、設計方法、實驗設備、實驗儀器的使用等方面的知識,并能對實驗結果進行科學地分析和說明。通過演示實驗教學,學生可以初步了解和掌握生物學科學實驗的基本思路、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為學生今后從事生物科學事業奠定一定的基礎。
教師在進行演示實驗教學中應當注意實驗操作的規范性、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實驗的全局性。教師應備好每一個演示實驗,不可忽略每一細節,力爭做到實驗準確無誤,授以學生科學的知識和實驗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