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遼 李子超
【摘 要】運用絕對指標和相對指標測算了東北三省的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分析表明,東北區域經濟的發展差異總體處在不斷增長的過程中,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實施促進了各地區的經濟發展,但是出現了更為明顯的經濟發展差異,同時發現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絕對差距和相對差距呈現不同的發展速度。
【關鍵詞】發展差異 絕對差距 相對差距
一、前言
2003年,基于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真正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要求,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和實施全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由于東北地區內部不同的區位條件,自然稟賦,以及國家投資傾斜的重點不同,各地經濟發展呈現出較大的差異,從而嚴重影響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和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所以客觀了解東北地區的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對研究東北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機制、政策及發展規律有重要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
二、東北區域經濟發展差異的實證分析
1.測算指標和方法的選擇
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本文在測算東北三省區域經濟差異變遷的過程中采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指標,采用標準差和極差測算絕對差異,采用極值差率,加權變異系數以及錫爾系數來測算相對差異。
2.三大區域計算結果和差異分析
表 1通過人均GDP指標反映出這三大區域的社會經濟狀況,其發展趨勢都體現在表1和表2。
由圖 1可見,在 1998-2007年間,各省人均GDP的平均值是逐年上升的,這說明整個東北區域經濟在平穩增長,但在此期間,三個省人均GDP極差和標準差漸次上升則反映出區域內的絕對差距在不斷擴大,尤其是在2003年以后,上升的更加明顯,在2007年人均GDP的極值(最大值與最低值之差)達到7251元,可以看出東北三省內部各省間的絕對差距是很大的,而且差距發展趨勢也是逐漸上升的。
由圖2可見,人均GDP極值差率(反應人均GDP差異的特殊情況,即最富地區和最窮地區人均GDP之比),加權變異系數和錫爾系數(不平等指數)在平穩趨勢中不斷下降,這表明東北地區區域內部的相對差異呈逐漸下降趨勢,尤其是在2003年以后較為明顯。

以上是從東北地區省際這個層面,在人均GDP這個方面,反映了東北的經濟發展差異,得到的結論是,東北的區域發展不論是絕對差異還是相對差異均十分顯著,尤其是在2003年,國家實施老工業基地以來,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絕對差距和相對差距呈現不同的發展速度。
三、東北區域經濟發展差異的成因
從計算的結果看出,地區經濟發展差異還是比較大的,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區域合作機制的政府制約
制約東北地區經濟協調發展的最根本因素是現有的行政機制下的地方經濟利益分配問題。東北地區國有經濟比重較高,政府對資源控制能力較強,對企業干預較大。各個地區的發展缺乏市場觀念,缺乏區域合作概念,市場分割和地方保護阻礙了經濟資源的自由流動和跨地區經濟合作,使得東北地區的合作機制難以形成。
2.產業分工不合理
產業結構和低水平競爭現象嚴重,缺乏明顯的產業分工。東北地區的產業鏈還沒有建立起來,區域內沒有形成合理的分工,存在產業結構雷同、低水平無序競爭的現象,而且產業的傳遞梯度落差大,導致產業鏈中間斷層。沈陽、大連兩大城市的各種產業發展快,產業定位高,但其他地區很低。
3.金融支持體系不完善
遼寧在東北地區金融業已形成一定競爭力。而吉林和黑龍江的金融業發展相對落后,在經濟圈內處于較低層次,與自身的工農業基礎不相匹配。三地的金融業與各自區域經濟的發展水平相互之間具有較大差距,這導致了三地進行金融業整合的產業基礎薄弱,對金融業一體化發展的需求不足,推力不夠。
四、實現區域協調機制的思路
1.打破體制障礙,培育區域合作新機制
東北地區發展應該按照突破行政區劃的限制,立足整個東北,充分整合區域內的各種經濟資源,在各城市之間進行科學的分工合作。考慮在國家層面上設立超脫于東北地區利益的區域協調發展領導機構,聯合制定與協調各地區、各城市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等 ,為多元化市場主體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目標是通過超越行政區劃的界限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功能進行整體規劃。
2.分享合作發展收益,促進多邊共贏
利益共享東北地區協調發展的根本,長期以來利益分配問題是區域協調發展的核心問題 ,也是重復建設和地方保護主義頑疾久治不愈的根源所在。東北老工業基地出現的一系列區域經濟不協調的問題,主要原因在于利益共享機制和區域利益補償機制的不完備,特別是利益協調機制的缺失。因此,應加快建立區域利益共享機制和區域利益補償機制。
3.促進產業結構高級化,優化區域整合
東北地區要努力實施促進區域內產業機構的高級化,進一步提升產業集群,一方面要從東北的區域整體優勢出發,結合各地的資源基礎和產業優勢,明確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另一方面要著眼于國際市場,以更寬廣的視野看待區域內部分產業趨同和競爭,著眼區域內部和外部兩個市場,優化區域整合的環境建設。
4.繼續加大金融和財政支持力度
由于東北地區國企問題嚴重,遺留問題多,在政府層面,可采用專項資助,產業轉移援助等政策,必須從資產、融資、職工安置、醫療保險等方面采取具體措施,特別是實行金融支持,以較優惠的信貸條款、較低的利率以及提供信用擔保等來支持落后地區的企業融資、項目融資,并多種途徑拓寬落后地區的融資渠道和融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