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青
深入淺出,原指論著、文學作品等既深刻而又通俗易懂。把它用之于語文課堂教學,喻指語文教師鉆研文本要“深入”,而課堂上向學生表達文本時則要“淺出”。可見,“深入”關乎教材的把握,“淺出”關乎教材的處理。事實也確是如此,要上出高質量的語文課,不僅要追求“深入”,同時也要講究“淺出”。
一、“深入”——讓教學富有創意
王安石說:“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遍喿x教學也是如此,只有深入到文本的“險遠”,才能發現文本那“奇偉、瑰怪、非常之觀”,才能實現“課標”要求的多元解讀和創造性閱讀。因此,“深入”教材,就要深入“文”里,深入“心”里,深入“景”里,真正把教材讀透讀活,使課文“其言如出吾之口,其意如出吾之心”。教師只有“深入”文本,理解才有多元,教學才能創新。
1.“吾心入書”、“書入吾心”
“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苯處熴@研教材,就需要“百回讀”,讀到文本的內部去,讀到作者的心里去。第一步要瑯瑯誦讀課文。拿到一篇課文,教師首先要放聲朗讀,做到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第二步要潛心默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通過默讀,明確這一篇課文在教材之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確教材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明確作者的寫作目的、行文思路、情感脈搏、寫作特點,明確本課書要學習掌握的知識點等等,做到對教材全盤把握,了然于胸。這是鉆研教材的底線要求,還只能說是淺層次的研讀教材。
2.“吾心入語”、“語入吾心”
鉆研教材,必須咬文嚼字,力透紙背,讀活語言。把語言符號活化為生動的畫面,活化為生活的情境,把“復雜”的讀成“簡單”的,把“簡單”的讀成“豐富”的,把“枯燥”的讀成“有趣”的,把“理性”的讀成“鮮活”的,多元解讀語言文字的含義,多元感受作者表達的情感。
3.“吾心入情”、“情入吾心”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以感情著寫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地讀書,首先必須自己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與作者同喜同悲,同愛同恨,同歌同泣,讓自己的靈魂受到震撼。反復地讀著《白鵝》,我從字里行間讀出了豐子愷先生對白鵝的那份濃濃的愛、深深的情。帶著這份情感走進課堂,以情激情,將文本、作者的思想、智慧、精神化為學生的心靈體驗和內心感悟,奏響作者情、教師情、學生情的和諧同心曲,讓每個生命在課堂中閃爍亮麗的光彩。
二、“淺出”——讓學生深入分享
語文教學,“深入”不易,“淺出”也難。“深入”需要水平,需要功底;“淺出”需要技巧,需要智慧。只會“深入”而不能“淺出”,那是葫蘆里煮餃子——倒不出;相反,沒有“深入”的“淺出”,那是隔靴搔癢——不過癮。語文教學,不是教師個體對作品的“深入”和“獨享”,而是將自己的閱讀成果與學生群體分享,讓學生也能“深入”其中。但學生認知、閱歷、見識之差異,其“深入”的難度遠比老師要大,所以,教學的“淺出”就顯得異常重要。所謂“淺出”,就要設法讓平面的文本立體化,白紙黑字色彩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唯有如此,才能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分享到語文的快樂。
1.相似比較:“遠近高低各不同”
“在比較中閱讀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比較閱讀是增長智力,提高能力,增益知識的重要方法之一?!痹陂喿x教學中適當地運用比較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詞與詞、句與句、篇與篇的比較,讓他們在雋美的語言上跳舞,在深邃的語意中涵詠,在神奇的語情中陶醉,逐步提高鑒賞能力、思辨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
2.補白拓展:“山色空蒙雨亦奇”
有些文章語言凝練、表達含蓄、跳躍性大,給小學生的閱讀理解帶來一定難度。如果在課文的重點處、難點處精心設計“補白拓展”,引導學生或補畫面,或補表演,或補情境,或補細節,或補想象……營造想象的氛圍,催生智慧的火花,就會幫助學生縮短時空距離和心理距離,排除閱讀障礙,正確透徹地理解文章的內涵。
3.激活想象:“點出蜻蜓款款飛”
想象力是智力的重要因素。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廣泛,從遠古到當代,從異國到本土,從自然到社會,從太空到海底,無所不容,無所不包。而想象能夠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縮短學生與教材描寫的那個情境之間的距離,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理解語言文字。因此,教學中要讓“想象”架設起生活儲備與文本之間的橋梁,通過想象,把凝練的語言還原成生動的畫面、動聽的聲音、豐富的生活、鮮活的情感。
做一個深入淺出型教師,是每一位教師追求的最高境界。雖然難,但視教師職業為事業的老師都會知難而進,不懈追求。因為深入淺出型的語文教師多一個,受益的學生就會多一批;深入淺出型的語文課多一節,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的指責就會少一些,實現“多快好省”的希望也就大一些。
作者單位: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白龍橋鎮虹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