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云
在高中閱讀課的教學中應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以達到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呢?
第一,授之以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傳統的看法認為教師的任務就是傳授知識, 按韓愈說的就是“傳道授業解惑”,但是僅僅傳授知識是不夠的。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就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因此英語閱讀教學中要突出“學”字,從讓學生“學會”轉到培養學生“會學”,授之以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陶行知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學會怎樣學習,對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接受新知識才能舉一反 三,觸類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識的遷移,并使學生受益終身。
第二,指導學生認真預習
高中閱讀課文長,難度大,抽象概念內容多, 形象思維內容少,語法現象較復雜。因此,認真預習是極其重要的。授予學生預習的方法,指導學生認真預習,并寫出自學筆記,提出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譬如安排學生針對有關問題做些準備,要求學生課前利用工具書預習生詞。如預習SEFC 1A The Olympic Games一課時,可以給學生布置以下問題回去思考:
1.How often are the Olympics held?
2.Whats the Olympic motto?What does it mean?
接著讓學生就“the Olympic motto”的話題聯系自己的實際作些準備,以便課上參與討論。這樣,學生在預習
的基礎上進入課堂,學習就能由被動變主動,避免在課堂上是盲目地跟著老師跑。
第三,在課文教學進行到這一環節,要充分利用課文這一語言載體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要對課文進行進
一步地挖掘,進入精讀階段
首先要對課文中的長句、難句進行詳細地講解。長句難句中往往包含較多的從句和較為復雜的語法結構,是理解中的難點,學生對這些句子往往是囫圇吞棗,甚至理解錯誤。我結合語法教學,通過分析句子結構對新出現的語法現象進行詳盡地說明,對英語中的一些固定句型和習慣搭配引導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從整體上加以理解,而不僅僅是字對字的翻譯。通過長期的訓練,幫助學生搬開這些閱讀理解中的絆腳石。
第四,朗讀是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只有在深刻理解了閱讀材料的內容和內涵之后,才能讀得流暢,讀得有感情。因此,我要求學生早自習大聲朗讀課文,課堂上也給學生朗讀課文的機會,遇到劇本、小說等課文,我會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或表演,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對提高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增強英語語感,初步體會英語的音韻美、節奏美,有利于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對于特殊優美的文段或經典的語句,我要求學生背誦,讓他們達到銘記在心,出口成章的境界。
總之,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閱讀是個漫長的過程,讓閱讀不僅成為一種學習英語的手段,增長知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讓閱讀成為一種享受。
作者單位:河北省棗強縣棗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