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賢
春風吹拂著校園,溫馨而愜意。第一節課是化學,我提前幾分鐘來到教室,看到同學們正在復習,我感到非常欣慰。我正欣賞著同學們學習的熱情,忽然想起李虹昨天請假,周日的作業還沒交。我走到她旁邊,問她作業情況,她說沒完成。問她原因,她不做聲。我打量著她,絲毫沒有完不成作業的羞澀感,而且神態中好像還透著反感情緒。我既生氣又不解,這個同學雖然學習成績不盡如人意,但學習態度還是比較認真的,這其中必有原因。
下課后,我先找到班主任,了解她昨天請假的原因。班主任告訴我,她昨天逃課了。一個很文靜的小姑娘,上次測驗不理想,她還主動要求補考,怎么突然間就逃課了呢?
課間操時,我把她叫到辦公室,心平氣和地對她說:“李虹,你是一個很懂事的同學,老師很喜歡你,你愿意把心里話告訴我嗎?”她點了點頭,說:“老師,我覺得學習真沒意思。”經過進一步了解,我得知,她父母對她要求太高,她總是在埋怨聲中成長,既感受不到成功的快樂,也享受不到學習的樂趣,以致產生厭學心理。我問她:“你的理想是什么?”她搖搖頭——整日忙碌,卻不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談何學習的動力?
我給她講了一個小故事:比塞爾是坐落在撒哈拉沙漠中的一個小村莊,從這兒走出沙漠一般需要三晝夜,可是在肯·萊文發現它之前,這兒的人從未走出過沙漠。肯·萊文告訴這里的村民——阿古特爾,白天休息,晚上朝著北極星走,就能走出沙漠。結果,阿古特爾成為比塞爾的開拓者。這說明了什么呢?成功,請從設定目標開始。
之后,我又跟她談了哈佛女孩劉亦婷的一篇日記——《頓悟》。她也曾在忙碌的學習中感到過迷茫,苦悶。直至暑假到鄉下考察,看到一群“垃圾蟲”的景象,才真正感到學習不只是為自己找一個好工作,有個好的前途,還應考慮到我們國家中那些貧窮落后的人群。我們應努力學習,憑借知識、經濟的力量來帶動他們,使他們從溫飽的掙扎中得以解脫,使整個中國走向富強。最后,我又給她講了鄭淵潔一家三代自學成才的故事。
“聽了上面的事例,你有何感想?”我問。“老師,以前我把學習只看作為了考試,把學習看得太狹隘了。現在,我明白了,學習也是一種責任,是立身之本,小則為自己,大則為國家。以后我不會因為學習喊苦喊累了。我要通過學習,活出人生的精彩。”看著她豁然開朗的樣子,我高興之余,更感到自身責任的重大——作為教師,只有善于開啟學生的情感之門,點亮他們心中的明燈,他們才會揚帆遠航!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陽市淳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