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蕾
摘 要:語文是中專學校學生必須學習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也是一門工具學科,學生語文素質的高低,不僅影響著其他學科的學習,而且會對他們今后的工作與生活產生重要的影響。本文對中專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策略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中專語文 素質教育 興趣
21世紀是注重人才質量和人才素質的時代,中專學校要適應與社會一體化的發展,就必須在強化學生專業技能前提下,立足于更長遠的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適應現代社會對從業者的要求。
一、語文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
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功能,做到“教是為了不教”。就是說咱們當教師的人要引導他們,使他們能夠自己學,自己學一輩子,學到老。提高語文素質,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促進中專學生的全面的可持續的發展。完成語文教學的育人任務。
新時期的語文教育必須追隨時代的腳步,擔負起自身的責任,構建新的適應二十一世紀需要的教育教學體系,這個體系應當是以素質教育為宗旨、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語文教學應為人的全面發展、人的一切思維和技術“設置平臺”,使人類及其思維和技術在語文設置的“平臺”上獲得更大的發展。面向社會用人環境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是中專教育的目標,這也為語文教育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因此,中專學校的語文教師應以培養目標為指導,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的特點,培養具有全面素質的實用型人才。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影響教育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有調查表明,興趣比智力對學習成功與失敗的影響更大些。興趣對成功的影響占25%,而智力的影響只占15%。可見興趣對學習的巨大作用。當一個學習者對某一學科產生了興趣,他總是積極主動而心情愉悅地去學習,去獲取知識,不會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
中專學生更需要老師的賞識和鼓勵,因為很多中專學生難以消除中考失敗的陰影,對自己沒有信心。因此教師應多關愛他們,不因為他們的學習能力差,習慣不好就懷有偏見甚至是歧視他們,對學生一點一滴的進步要真誠地、及時地贊揚,不斷鼓勵學生努力學習。
借助電教手段,利用多媒體來實施語文課堂教學是一種突破傳統、面向未來的新型教學方法,是語文教學現代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向學生傳遞信息過程中有其強大的優勢。它可以濃縮教學內容,增加教學密度,并使教學過程始終處于直觀、形象、生動的狀態,促使學生從無意注意轉向有意注意,能有效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其觀察,啟迪其思維,培養其能力,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這無疑為改革語文教學提供了嶄新的技術手段,給語文課堂增添了新的活力。具體的教學實踐表明,借助于錄音、幻燈、錄像等普通的電教手段,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方面,與平板、單調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的教學方式相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了極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多媒體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加密教學容量,而且能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比如以往我們學習名家名篇時,都是教師根據參考書提供的資料講述給學生,學生只是從教師的聲情并茂中,感知作家的背景資料,接受的信息比較單一。而多媒體教學可以通過聲、圖、文等形式全方位提供給學生,增大信息量的同時增強了感知效果。
三、構建具有職教特色的語文觀
職業素質是國民素質的核心,是一種資本,是一種有價資源。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企業把職業素質作為甄選人才的重要標準,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培養學生職業素質是中專教育的根本,是當前中專教育改革面臨的重大課題。為此,語文課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就不僅要解決人文性與工具性如何有效結合的問題,還應充分考慮中專學生就業、從業、創業的需要,側重職業素質的養成,突出職教特色。在語文教學與專業學習的結合中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和發展聽說讀寫能力,這樣做,不僅激發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體現了語文教學為專業學習服務的中專特色。實踐證明,二者有機結合,相得益彰,取得了良好效果。
教學工作是以靈魂喚醒靈魂的工作。尤其是語文教學,一篇好的文章,一段奮斗的名言,往往能伴隨人的一生,激勵人的一生。用好語文教材,挖掘語文教材的思想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教學,對促進學生成材、創業有很好的激勵作用,對學生的終生學習也是有益的。
參考文獻:
1.姜太榮.淺談中專語文教學[J].職業. 2009,(09):80
2.李云,趙玉.論中專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J].今日科苑.2009.(06):252
作者單位:貴州省畜牧獸醫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