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常慧
21世紀發展的今天,隨著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斷加強,經濟的飛速發展,更凸顯了教育的重要性。而英語作為溝通世界的橋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教學中的地位也更加舉足輕重。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我國英語教學也邁出了一大步。但在占我國初中生總數2/3多的農村中學,英語的課堂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
一、課堂教學現狀
教師專業知識缺乏,教學理念陳舊,對英語的語言交際功能認識不夠,重知識傳授,輕交際能力;講解多,交際少,漢語多,英語少;教學模式化、語文化,教育方式單一乏味,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第二課堂活動空白。學生興趣不濃,課堂效率低,教學效果差。
二、原因分析
1.經濟制約
受農村經濟水平影響,農村中學教學設施缺乏,英語教學地位不高,不受重視。
2.應試教育思想
素質教育大旗下,教改熱潮也曾激情昂揚,但是由于應試教育大旗不倒,高分仍然是唯一的評價標準。在這個標準下,教材內容、考試目的以及對教師的評價手段等等也依舊停留在固有模式上,所以每次的教改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掛著羊頭賣狗肉”,甚至原地踏步走。
3.教師因素
農村中學英語教師素質水平參差不齊。教育理念落后,教學方法過于守舊,沒有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自我提高意識低,知識更新和專業能力發展緩慢。許多教師根本不能用英語組織教學。
4.學生因素
受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師素質、教師“高分觀”以及自身學習能力、學習水平的影響,大部分農村學生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抵觸情緒較大,成績兩極分化嚴重。
5.評價因素
在農村中學,分數仍然是唯一的評價標準。社會用升學率評價學校,領導用分數評價教師,家長用分數衡量教師,教師用分數給學生定位。評價的不科學性和片面性給教師和學生都帶來極大的精神壓力,無形中影響了師生工作學習的積極性。
三、改變教學現狀的對策
1.更新觀念
人們常說:“教育技術的落后,影響的是局部;而教育思想的落后,影響的則是整體。”所以,激發教師積極性,更新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是改變目前農村英語教學現狀的關鍵。教師要重新認識英語教學實質以及“教”“學”關系,努力嘗試幾個轉向:從注重知識傳授轉向注重學生能力的發展;從教師教為中心轉向學生學為中心;從注重教學結果轉向注重教學過程;從統一教學模式轉向個性化教學模式;從教師權威教授轉向平等的交流;教學設計從關注教材轉向關注學生的實際;評價從單一轉向多維。
2.提升教師素質
師資素質問題是阻礙農村英語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因此,提高英語教師的綜合素質是當前的重中之重。主要途徑之一就是開展教學研究,走研培之路:職前教育理念培養;職后專業知識、教學理論和教學基本功的培訓進修;加大教研力度,將教研落在實處,舉行豐富多樣的教研活動:如英語演講賽、示范課、教學案例、教學論文評比;研究實踐相結合,使教師從單純的閉門造車式英語教學中解放出來,積極投入到改革鉆研中,從而提升自身素質。
3.多途徑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烏申斯基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本陀⒄Z而言,學習興趣是英語教學的生命,英語教學應把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放在首位。首先教師應注重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和教學能力,凸顯個人風格,對學生產生學習向心力;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運用實物、現代教學手段、說唱、游戲、表演活動等營造語言學習環境,實施情景教育,寓教于樂;知識性、趣味性的有機統一,自然會激發學生興趣并貫穿課內外。
4.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手段
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為教師提供展示平臺,開展多樣化英語教師活動,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激發教師熱情和潛能,主動研究積極探索,使英語課堂教學真正“活”起來。
參考文獻:
1.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基礎英語教改論壇.吉林教育出版社,1999
3.楊毅.中學生英語口試心理障礙成因及對策.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3.3
4.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
5.章兼中,俞紅珍.外語教學理論和實踐.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單位:河北省邢臺市新河縣新河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