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學校實施德育的主要渠道之一,體育課的教學是學生身體活動課程,具有很強的活動性和實踐性,體育課教學活動的實踐性在德育滲透中,具有兩方面的含義,第一,體育課多數時間在自然環境中進行實踐,要求學生去體驗陰晴冷暖,去面對風吹日曬,去適應自然界的寒暑變化。這種對自然環境適應力培養和提高的要求,除了能鍛煉學生身體素質外,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磨煉學生的意志品質。第二,學生在運動中要體驗自己的態度、興趣、能力、甚至氣質和性格,由于體育運動適應了中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大多數學生在運動中神經系統會高度興奮,會“忘乎所以”、“無所顧忌”地盡情發揮、表現,故而他們平時在其他課上所掩飾、保留的許多東西會自然而然、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活動中學生自我的充分展示,對教育工作者進行德育更具有意義。
體育教學對于德育滲透具有極強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但現實中體育教學常常被理解為純粹的運動知識與技術的教學,從而淡化了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因此,在體育教學的實踐過程中,如何寓“育人”于體育教學之中,把傳授體育知識、體能鍛煉與品德教育融為一體,是新時期體育課程改革的重要課題。本文依據體育教學的特點探析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在體育教學中強化德育過程,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體育教學中德育的主要內容
1.集體主義教育
體育教學是一項具有鮮明集體性的教育活動。不論是體育課堂上的練習,還是課外體育活動,學生都要自覺克服個人欲望,按照集體的共同義務來調整自己的行為,使之符合運動規則和集體的需要,這樣,才能使體育課、體育活動正常開展。因此,體育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特點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如籃球運動是集體性較強的運動項目,沒有同伴間的依賴和信任,相互了解和尊重,他人和自尊,以及在運動場上對規則和戰術的理解,是學不好籃球運動項目的。通過讓學生在籃球場上的集體配合,在運動中去體驗這些集體主義基本要素和應有的道德,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
2.組織紀律性教育
體育教學是一項具有嚴格組織紀律的集體活動,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嚴密的組織形式、嚴格的課堂規則、有條不紊的活動,可以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的自覺性,使學生克服松懈散漫的作風。例如:在體育教學中,經常運用競賽教學法,而競賽中采用的是被大家一致公認的規則。學生在競賽的過程中,不論自己扮演什么角色,都必須遵守競賽的規則,如果違反了規則就要受到處罰。因此,體育教學中的競賽活動能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的意識和履行道德義務所需要的自我控制能力。
3.公正精神和競爭意識教育
眾所周知,體育運動是推崇公平競爭和能力至上的。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活動的成績評定標準是客觀的,因此,通過體育活動,可促使學生將公正精神內化,從而使他們在對待工作和生活中的自我評價以及對待他人的評價中尊重客觀事實和堅持公正原則。體育運動的競爭有是非常激烈的,在教學競賽游戲中,學生們好勝心強,他們往往要經過克服困難、頑強拼搏、機智果斷、團結協作、積極進取,最大限度的去發揮自己的能力。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頑強的意志品質和積極向上的意識。
二、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方法
1.導向法,通過體育課常規和特定比賽(游戲)的規則,對良好的規范的行為習慣加以引導。例如接力跑游戲,規則是不允許搶跑的,學生能按照規則進行接力跑比賽,其守紀律的行為習慣就得以培養。
2.導入法,體育教學時,首先讓學生知道所學教材的德育功能,導入主動接受意志品質的意識。例如,在支撐跳躍教學中,教師通過形象而直觀的方法導入該教材對意志品質培養的作用,使學生在練習中主動磨煉勇于克服困難的意志,隨之逐步樹立勇敢頑強和戰勝困難的膽量及信心。
3.限制法,在練習中設置特定的困難條件加以限制,促進學生做出努力,克服困難。如:魚越前滾翻,在墊子上設置一定高度的障礙物,讓學生做出加倍努力才能完成動作。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勇于克服困難的心理素質。
4.對比法,聯系實際,通過正、誤動作和事例分析,闡明道理、觀點,引導學生鑒別動作的美與丑和行為表現的是與非,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提高審美能力。
5.評比法,適時組織相互觀摩、學習的評比形式,培養學生在身體練習中守紀律、團結協作、勇敢頑強和積極進取的思想品德。學生好勝心強、可塑性大,評比時只要目的明確、要求具體、標準統一,將對學生產生較大的激勵作用。
6.典范表率法,通過典型的事例和表率的影響,提高思想認識、熏陶情感、培養意志。如在支撐跳躍的教學中,對支撐跳躍成功的學生進行表揚,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對其他的大部分學生起到鼓勵作用。
三、體育教學進行德育滲透的主要途徑
1.根據教材內容進行德育教育
體育教學包括體育知識、技能技巧,美育體育三個部分。在體育教學中,應當根據不同的教材特點,因時因地,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如隊形練習,可以對學生進行組織紀律性教育;三大球可以對學生進行團結協作、集體主義和賽場賽風的精神文明教育;體操、滑冰可以培養學生勇敢精神;藝術體操可以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等等。
2.利用體育課組織教法進德育教育
體育課中嚴密的組織工作和教法措施看作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過程。如:通過體育活動、動作的技術講解,技術作用要求的提出,其本身就是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通過教學環節中的隊伍調動,可以進行速度效率、集體協作、遵守紀律教育;通過場地器材的布置,收拾和保養,可進行熱愛勞動、愛護公物的教育;通過教學中游戲和競賽,可培養學生頑強拼搏精神,積極向上的競爭意識,自覺維護集體榮譽,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等等。總之,體育教師要充分利用體育課的組織工作和教法中的積極因素,發揮集體的力量,有針對性的進行德育教育。
3.根據學生實際,抓住突發事件進行教育
體育教學中,學生大部分處在分散的個別的體育活動之中,正確的言行、錯誤的言行都能表現出來。教師在教學中要仔細觀察學生的表現,從學生的言行中發現思想傾向,及時進行教育。如:學生在1000米考試中作弊,對此,教師要及時進行教育。在處理方法上,凡是對集體有教育意義的,可在課程結束前的小結中進行教育,個別的可課下單獨教育。另外體育教師還可利用課外體育活動進行教育。如全校運動會,校、年級、班集體單位比賽,中長跑達標率、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率評比等。體育教學也應充分利用這些競賽、評比進行思想教育。評比,能使學生比較容易地意識到個人的努力與懈怠會影響集體的成與敗;而集體的成敗又會給每個人帶來影響,這就有助于培養他們集體榮譽感和為集體做貢獻的責任感。體育競賽對優勝者獎勵,能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滿足和心情的愉悅,從而,能激發他們鍛煉身體,發展才能的積極性。
體育課的教學不只是運動技能的教學,還包含了極強的德育因素。體育課在強調增強體質,掌握運動技能的同時,要特別注意德育的滲透,使學生不僅具備各種運動能力,更能自覺的利用學生個性心理,完善自己的人格,發展自己的身心。只有體育教師意識到德育滲透的重要性、正確利用了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方法、途徑等規律,才能夠實現體育教學“育體”同“育心”的結合,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安國.試論體育對人格建樹的價值.中國學校體育[J].1999(6)
2.楊良兵.淺談體育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中國科學教育[J]2005年02期
3.丁蘇鵑.試論體育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銅仁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學報[J]2004年8月第6卷增刊
4.吳俊.淺談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有效性.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J]2003年12月12卷第4期
5.何健.體育教學與德育滲透.南京體育學院院報(社會科學版)[J]2004年04期
6.查引娟.試論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上海電機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J]2001年12月第4
作者簡介:陳延武,男,1964年11月出生,中教一級,本科。
研究方向:中小學體育教育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清河區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