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清華
摘 要: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其他教學內容的基礎。《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指出:“小學數學里的重要一項任務是培養計算能力……應該要求學生計算得正確、迅速,計算方法合理、靈活。”在小學計算教學中,怎樣讓學生在正確、迅速、簡便、靈活、一題多解的訓練中,提高計算能力。才是在小學計算數學的重中之重。
一、重視培養學生的計算速度
訓練學生的視覺、聽覺。思維反應迅速程度。
(一)要加強口算訓練,口算練習是培養學生反應能力最好的訓練平臺。小學一至六年級的每一節數學課,都可以開展口算練習。通過聽算、看題寫得數、接龍口算、小組比賽等形式,內容可以是單一類型,也可以是綜合題型。這一訓練,提高計算的速度與準確率很有幫助。
(二)是加強對比練習,激發學生簡便解題的興趣。通過對比練習,使學生對簡便運算有主觀上的要求,積極主動尋找簡便運算的途徑,體會發現簡便計算途徑的樂趣,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從而自覺尋求運算的簡便方法,形成良好的運算習慣,提高運算速度。
(三)是精講多練,解題示范要精,注重教給學生如何分析題目,選擇合理的解法,安排較多的時間讓學生練習,要求學生做到認真審題,選擇合理簡便的解法,結合心算,提高運算速度,每次計算單元新授結束后,可以安排一定量的計算過關。學生通過多練,計算方法得以鞏固,計算速度也可以得以提高。
二、重視學生簡算能力的培養
簡便計算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好方法。處理好計算題一般解法和簡便解法的關系,就能使枯燥無味的計算題的計算過程生動有趣。可以把一般計算題和簡便計算題放在一起,讓學生迅速找出能簡便計算的,簡便計算。使學生熟練掌握簡便計算的方法,也可以開動腦筋對一些沒有講過的簡便計算的方法,通過已有經驗解答出來。
(一)講清算理。要讓學生掌握一種簡便算法,就應讓學生理解這道題為什么要以這樣簡算的道理,而不能讓學生死記硬背。
(二)記清特點。簡算的方法很多,在什么情況下運用哪種簡算方法最簡便呢?這就需要把簡算的方法與題目的特點相聯系。如:1204-48-352=1204-(48+352)在講清這道題時,要讓學生知道這類題的重要特點,即兩個減數剛好能湊成一個整百(或整千)數。只有具備這一特點的連減題,用這方法才會使計算更簡便。
(三)注意區別。對于一些有聯系的簡便算法,不僅要通過聯系讓學生掌握,更要注意它們的區別,使學生掌握更準確,更清晰。如:“多加了要減”“多減了要加”“少加了要再加”“少減了要減”這四類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講授它們的區別,學生很容易混淆。
(四)發散思維。對于一道題目,有時有好幾種簡便計算的方法,應鼓勵學生尋找各種不同的簡便方法,發散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生、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
(五)培養簡算意識,養成良好的習慣。隨著簡便計算的方法增多,通過觀察算式特點,選定簡便方法,最后計算。要求學生拿到題目,不急著動手,養成一看:題目特點。二想:簡算方法。三算:計算。綜合運用簡算方法。
三、重視培養學生解題的靈活性
每一種計算都有一定的理論根據,掌握這些根據,是培養和提高計算能力的前提。如正確地理解和掌握乘法口訣,就是進行表內乘除法的前提。我在教授混合運算的順序時,除了要求學生熟記之外,還要能針對不同的算式靈活運用。要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要在計算前對一道題進行全面地分析,想想算式有什么特點,運算符號有幾個,能不能用簡便運算。我在學生熟練掌握運算順序的基礎后,便引導他們充分運用有關計算法則、性質的定律,進行合理的靈活的計算,提高計算的效率,同時我還幫助學生歸納整理,理清思路,掌握方法,減少錯誤,提高計算速度,降低難度。如在教學運用乘法分配律時,我出示了這樣的題目:“125×(80+4)×25”,便有不少學生計算成了“125×80+4×25”,我再通過分析算理讓學生明白應如何來運用乘法分配律,讓學生知道“125×80×25+25×4×125”才是正確的。
四、重視培養學生驗算的習慣
一些學生以為驗算可有可無,其實不然。驗算不僅能保證計算正確無誤,而且還能培養學生對學習一絲不茍的態度。例如,用估算可判斷運算結果的合理性;在加法運算中和應大于每一個加數;在減法中,差和減數應都小于被減數等等。作為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編順口溜:抄題寫數立即查;計算時反復查;脫式時上下查;計算完畢整體查。當然,檢驗要有明確的目的和嚴格的標準,做到每題必檢查,每步必驗算。一步一回頭,及時檢查驗算,及時糾正錯誤,保證計算的正確。驗算同計算一樣,也同樣用到多種計算方法、思路、公式、定律等。驗算是學生進行自我檢查評價的主要手段,難處經常化,有助于學生堅定自信,正確評價自我的個性形成,養成有錯必改,選擇計算和驗算方法的良好習慣。
作者單位:丹陽市正則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