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斌
摘 要:與有聲語言相比,無聲語言是一種內在的語言,表現方式更細膩、更含蓄。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甚至看似不經意的眼神,常常能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觸動學生心領神會式的愉悅,激活學生舉一反三式的創造力,甚至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教師要自覺地提高自己無聲語言的修養,充分挖掘無聲語言的潛能,使其在課堂教學中閃爍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關鍵詞:無聲語言 課堂教學 運用
一、引言
語言是人們運用語音,按照一定規則表達思想的交流工具。語言是師生之間用來交流的重要渠道。教師的語言運用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知識能力層面和思想道德層面。然而,歷來教育界都比較重視有聲語言的研究。
二、無聲語言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語言作為一種溝通的工具,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甚至看似不經意的眼神,常常能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甚至影響學生的一生。有時,運用好無聲語言,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如果能自覺地提高自己無聲語言的修養,充分挖掘無聲語言的潛能,就有助于加強表達的效果,加深學生的印象,彌補有聲語言的不足,在課堂教學中閃爍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三、課堂教學中無聲語言運用存在的問題
從當前教師上課的實際情況來看,課堂教學中無聲語言的運用,普遍存在著個人習慣性和隨意性,多處于自然形態,問題較多,直接影響到知識信息的傳遞效果。
1.亂。即無聲語言的使用混亂。課堂上常常出現一些對有聲語言沒有輔助作用、不包含“有語義信息”的無聲語言。有的教師在與學生談話時,東張西望、心不在焉,或者在批改作業時,一邊有一句沒一句的與學生談話,眼睛根本不與學生對視,造成了對學生的一種輕視態度,使得學生對與老師所講的難以接受和信任。這些無聲語言不僅無助于有聲語言的表達,還對知識信息的傳達起著阻礙作用。
2.濫。無聲語言雖然在課堂教學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它只是有聲語言的補充,是為了講課的需要而設計的。如果使用得過于頻繁,手勢、動作太多,就會給人以手舞足蹈、眼花繚亂之感,不利于學生的思索與信息的反饋,也有些喧賓奪主了。
四、課堂教學中怎樣正確運用無聲語言
衣著、肢體、面部表情三者,就是社會心理學所稱的“光學動力符號系統”。這種符號系統在溝通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當根據內容的需要,自然、恰當地運用衣著、肢體和豐富的面部表情來輔助有聲語言,使課講得有聲有色,生動活潑。
1.衣著語言
在師生交往中,第一印象常常是最深刻的,社會心理學中稱之為“首因效應”。有一本叫《接觸的最初4分鐘》的書,作者提出,人們在彼此決定是否成為朋友時,接觸的最初4分鐘起著重要作用。若要給人以美好的印象,使人喜歡你,必須講究儀表和風度。周總理就讀過的南開大學里曾有一面立鏡,鏡子上方懸掛著“容止格言”,內容是“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暴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莊。”教師的儀表在第一印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一個人氣質性格、文化素養、審美觀念的外部表現,是美好心靈的表露。教師優雅的風度、脫俗的氣質、整潔的衣著、端正的外表,對學生的心靈有很大的影響,有助于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使學生由受其師而樂于學,師生才能友好合作順利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2.肢體語言
它是指教師以肢體語言來傳達情緒或信息給學生的一種無聲語言。透過實際的肢體動作,教師可以做很自然且有效的表達,易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1)手勢語:手勢語是教師通過手和手的活動所傳遞的信息。包括教師招手、搖手和手動等動作。手勢語為教師表意增加了感情色彩,使教師的語言更加富有感染力。它不僅有強調、示范的作用,還能比言語更清楚地表達鼓勵或制止學生的行為。
(2)姿勢語:姿勢語是指教師身體在某一場景中以移動、走動,變換位置所傳遞的信息。教師的姿勢不但可以向學生提供情感、意圖及動機等溝通的信息,而且也會對教學提供幫助。
3.表情語言
它是指通過教師面部不同的肌肉活動和面部眼睛活動所傳遞的信息。
參考文獻:
1.張君達,劉以林.教師體態交流技巧[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
2.李敏.教態變化技能[M].中國人事出版社,1997
3.田曉娜.教師的風度儀表行為[M].1997
4.馮雨.此時無聲勝有聲——淺談體態語言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2004年5期
5.韓菊,呂鳳濱.形體語言在教學中的作用[J].石油教育.2002年第4期
6.李玉娟,魏剛.試論授課中“形體語言”的運用[J].教學研究.2005年7期
7.吳潤.“無聲語言”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8.李紹青.無聲語言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9.郝新東.無聲語言在教學中的應用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古林鎮共任村蓓蕾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