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芳琳
在20世紀60年代~90年代的中國,依普通人的名字而論,誰個最響亮?不用說,都能回答:雷鋒。
據(jù)有關部門統(tǒng)計,僅在1963年至1993年,30年間出版各種介紹雷鋒事跡的讀物即有20多種,發(fā)行量突破1億冊;中國有2億人聽過雷鋒事跡的報告,3億人參觀過雷鋒事跡的展覽,5億人觀看過雷鋒的話劇和電影。雷鋒是家喻戶曉的名字。這是一組可載人世界吉尼斯大全的記錄。
不僅如此,雷鋒的名字在世界上也被許多人所敬仰。美國西點軍校懸掛過雷鋒的畫像,法國街頭出現(xiàn)過穿著印有雷鋒頭像衣衫的青年便民服務組,泰國政府曾要求公民學習《雷鋒日記》,中國的雷鋒事跡展覽館接待了上萬名外國觀眾。
那么,雷鋒的名字何以能叫響呢?又是如何叫響的呢?
1963年春節(jié)過后,《人民日報》發(fā)表了《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雷鋒》的通訊,并配發(fā)了評論員文章《偉大的普通一兵》,同時發(fā)表了雷鋒日記。
很快,人民日報社社長吳冷西接到周恩來親自打來的電話。周恩來說,刊登雷鋒事跡的報紙發(fā)出去當天,他和鄧大姐在燈下讀了這篇稿件。周恩來深情地說:雷鋒是個好戰(zhàn)士啊!要估計到這個戰(zhàn)士影響很大,需要很好地宣傳這個典型。一向精細的周恩來還說到,事實一定要核對好。比如,唱支山歌給黨聽,好像在哪里看過,是不是雷鋒說的?再比如,對同志像春天般溫暖,是不是雷鋒寫的?
遵照周恩來的指示,對雷鋒事跡的全面核實整理工作開始了。為雷鋒拍攝過大量寶貴照片的季增同志曾參加過雷鋒遺物的整理工作,有人問他:“以前發(fā)表的《雷鋒日記》和《雷鋒的故事》都真實嗎?有沒有‘水份?”季增回答:“沒有,絕對沒有。雷鋒同志犧牲后,我一直參加了他的遺物整理工作。他的那些日記都是真的,我當時都看過,與報上發(fā)表的《雷鋒日記》是一致的,沒有誰去更改它。”
在中南海毛澤東的住所,毛澤東同周恩來一樣,也是從《人民日報》上得知雷鋒事跡的。毛澤東還反復地閱讀了其中某些段落。隨后,便不斷地踱起步來,思考著。早春的陽光透過窗戶射到這位巨人身上,又一個中國普通士兵在他的胸中激起陣陣波瀾……
毛澤東以他的高瞻遠矚的目光看到了:雷鋒,一個普通的名字,卻不同凡響——他將是精神的原子之核,在中國大地引起長時期的連鎖反應。
毛澤東深情地對軍委秘書長羅瑞卿說:“雷鋒值得學習啊!向雷鋒學習,也包括我自己,我也要向雷鋒學習。”
當時的總政宣傳部副部長姜思毅受命起草了總政關于《號召全軍開展宣傳和學習雷鋒同志模范事跡的活動》的通知。國防部授予雷鋒生前所在班為“雷鋒班”光榮稱號。羅瑞卿為“雷鋒班”命名大會題詞:“偉大的戰(zhàn)士——雷鋒同志永垂不朽。”
一貫重視宣傳典型的《中國青年報》向團中央報告。團中央書記胡耀邦當即作出批示,要求在全國青年中開展學習雷鋒同志的活動。當年在《中國青年》雜志任總編輯的邢方群后來激動地回憶:當時《中國青年》雜志一位記者在遼寧親眼目睹了群眾自發(fā)開展起來的學雷鋒活動,便加緊采訪。他回來匯報后,雜志社的領導和編輯們一致認為雷鋒是新時代的典型。但是怎樣宣傳呢?顯然,雜志要想后來居上,就要更集中一些,更有深度,更有聲勢。大家經(jīng)過熱烈討論和研究,決定出一期學雷鋒專輯,并請毛澤東和周恩來題詞。大約在1963年2月中旬,編輯部給毛澤東寫了一封請求題詞的信;2月22日,便接到了毛澤東的題詞。
有了毛澤東的題詞,編輯部的同志又研究,是獨家發(fā)表,還是與其他新聞單位一同發(fā)表。經(jīng)研究,大家認為:毛澤東雖然是為我們題詞,但這是向全國人民發(fā)出的號召,我們不能一家“壟斷”。編輯部向上級作了報告。羅瑞卿指示:定在3月2日,由新華社統(tǒng)一發(fā)表,各報同時刊登。這也是為了照應在3月1日出版的《中國青年》雜志。
后來,因其他宣傳的需要,羅瑞卿又指示各報3月5日見報,《中國青年》雜志出版時間不變。
據(jù)毛澤東當時的秘書林克回憶,2月22日,值班警衛(wèi)員打電話讓他趕緊到主席那里去。林克來到毛澤東的寢室,只見毛澤東正倚在床欄上看文件。毛澤東從身旁左半邊床的書堆上拿起了一張信紙遞給林克。信紙上寫著“向雷鋒同志學習”7個瀟灑飄逸的行草字。毛澤東吸了一口香煙,帶著詢問的目光問道:“你看行嗎?”林克爽朗地回答說:“寫得很好,而且非常概括。”毛澤東看著林克,好像要解釋為什么沒有采用林所擬的題詞似的,但終究沒有說出口。他若有所思地緩緩說道:“是嘛,學雷鋒不是學他哪一兩件先進事跡,也不只是學他的某一方面的優(yōu)點,而是要學他的好思想、好作風、好品德。”
5月的西子湖,春光明媚。11日,在杭州會議上,毛澤東談到雷鋒,他說:“我看過雷鋒日記的一部分,此人懂得一點哲學。”領袖感慨中露出幾分欽敬。在座的領導同志跟隨毛澤東幾十年,很少聽到過他對哪個人做出“懂得一點哲學”的評價。一個普通士兵在毛澤東心目中竟享有如此地位,遂使人們對這位士兵的“平凡而又偉大”有了更深的體悟。
《中國青年》雜志在請求毛澤東為雷鋒題詞的同時,也向周恩來提出了同樣的請求。周恩來很快將題詞送到了《中國青年》。題詞這樣寫道:“雷鋒同志是勞動人民的好兒子,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
事后,周恩來覺得言猶未盡,又題寫了下面四句話:“向雷鋒同志學習,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chǎn)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chǎn)階級斗志。
3月5日,領袖為雷鋒的題詞在報刊電臺公布了,全國掀起了學雷鋒的春潮。周總理那膾炙人口的“四句話”題詞,成為人們學習雷鋒精神的向導。
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代領導人幾乎都為雷鋒題了詞。在這些題詞當中,唯有一個題詞的表述與眾不同——用了假設句,這就是當時的黨中央書記處總書記鄧小平的題詞:“誰愿當一個真正的共產(chǎn)主義者,就應該向雷鋒同志的品德和風格學習。”
1975年,鄧小平受命于危難之際,重新出來主持中央工作。7月14日,鄧小平在軍委擴大會議上,面對全軍高級將領,講到軍隊在“文革”中的問題時,舉了一個在群眾中廣為流傳的政治笑話:“過去軍隊同志坐公共汽車,向來給老人、帶娃娃的婦女讓座,現(xiàn)在有的不讓了。有個戰(zhàn)士坐車,一位婦女抱著娃娃,他不讓座,娃娃哭了他也不理。旁邊有位老人說,雷鋒叔叔不在了。”場上有人笑了,鄧小平?jīng)]有笑。他神情莊重地告誡將領們:“從這個事情上是可以看出問題的。我們軍隊在這方面本來有很好的傳統(tǒng)。”小平同志停頓了一下,手指激動地點著,“這方面的例子多得很,如果認為這些都無關重要,沒有警覺,那是很危險的。”
鄧小平的講話,使在場的高級將領無不敬佩。“小平不愧是一位柔中有剛、綿里藏針的政治家。”事隔多年之后,李德生將軍回憶這一情景時說,當時,“四人幫”還在興風作浪,怎么把雷鋒精神發(fā)揚下去,小平同志是動了大腦筋的。他只能這樣講,大家都聽懂了。
打倒“四人幫”的第二年,鄧小平再次站到中國的政治舞臺上,他又一次講到了雷鋒。他說:“1975年我講過‘雷鋒叔叔不在了,‘四人幫對此大肆攻擊、誣蔑,其實這不是我的話,是老百姓的話。”
1990年10月29日,江澤民到東北視察,在百忙中時時咭念著那個普通一兵的紀念館和雷鋒班的全體戰(zhàn)士。午飯后,江澤民沒有休息,堅持要到撫順雷鋒紀念館。
江澤民下車一眼就看見了雷鋒的塑像。他神情嚴肅,快步走到雷鋒墓前:“我提議,向雷鋒同志三鞠躬。”江澤民喊著“一鞠躬,二鞠躬……”恭恭敬敬地向這位可愛的士兵致以崇高的敬意,緬懷這位用短暫的生命去實踐偉大理想的不朽黨員。
江澤民邁著緩緩的步子,走近雷鋒墓碑,面對刻在灰褐色花崗巖上的碑文,時而沉思無語,時而低吟有聲……
接著,江澤民會見了雷鋒生前所在團的干部和戰(zhàn)士,聽了雷鋒團政委和撫順市委書記的匯報。他沉思良久,嚴肅地向大家說:
“今天有機會和雷鋒生前所在團的干部戰(zhàn)士見面,我非常高興。出現(xiàn)雷鋒這樣偉大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不僅是人民解放軍的光榮,同時也是中國人民的光榮。對雷鋒同志的評價、雷鋒精神的概括,我們已故的周總理的題詞非常全面。聽了雷鋒團政委和撫順市委書記的?亡報,我感到撫順市和雷鋒所在團響應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號召,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堅持學習雷鋒,這是非常可貴的。
“雷鋒出在你們團,但是他的寶貴遺產(chǎn)應該是屬于全軍的,屬于全黨的,屬于全國人民的。雷鋒精神的實質,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了人民的事業(yè)無私奉獻。學習雷鋒,要有一定的活動方式,但更重要的是要抓住實質。有一種說法,好像在改革開放和商品經(jīng)濟的條件下,辦什么事只要有錢就行了,可以不學雷鋒了。這是錯誤的。我們搞的是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jīng)濟,改革開放是為完善社會主義制度、發(fā)展社會主義事業(yè)服務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共同發(fā)展,相互促進。因此,一定要繼續(xù)在全國開展學習雷鋒的活動,學習雷鋒公而忘私的共產(chǎn)主義風格,學習雷鋒的奉獻精神,學習雷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列寧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毛澤東則將榜樣激勵法視作宣傳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1945年1月10日,他在陜甘寧邊區(qū)勞動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大會上,講了英模們的三個作用,第一個,帶頭作用;第二個,骨干作用;第三個,橋梁作用。這三個作用合起來,就是激勵作用。毛澤東歷來注意抓典型,既在干部中抓,更在普通黨員、普通老百姓、普通士兵中去抓。雷鋒,便是他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為了適應當時的形勢要求、思想要求、工作要求而樹立起來的平凡而偉大的典型,一個大公無私、默默奉獻的普通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的典型。毛澤東的這個典型抓得非常好。它不僅教育、激勵了當時整整一代人,鼓舞他們在祖國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面臨重大困難時期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萬眾一心,忘我工作;而且也惠及幾代人。以后的第二代、第三代黨和國家領導人亦針對新的歷史時期的歷史任務,繼續(xù)抓住雷鋒這個典型不放,抓住雷鋒精神不放,去宣傳教育全體人民。雷鋒這個典型之所以能延續(xù)至今,仍能起到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是因為雷鋒精神的內(nèi)涵太豐富了;同時雷鋒精神的一個基本點,至少在社會主義階段是長期適用的——這就是把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與熱愛本職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