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駿
今年的夏天很熱,高溫橙色預警很早就出現在了氣象臺的廣播中,在人們感嘆熱天氣來的太早的同時,車市的熱情也空前高漲了起來。
各方關注中國車市的人士終于在近期拿到了等待已久的國內車市上半年產銷統計數據,60。萬輛左右的半年產銷量讓人們重新對國內車市找回了信心。
對車市貢獻最大的毋庸置疑仍是乘用車,其對汽車產量增長貢獻度高達96,8%:盡管商用車的貢獻作用并不突出。但逐漸走出低谷的商用車銷售情況也讓業內人士看到了希望;此外受經濟危機的影響,汽車出口形勢依舊嚴峻,但是其尚無法沖擊上半年國內車市整體向好的大環境。
正是國家應對金融危機的得力措施以及對汽車行業實施的各項促進政策讓上半年汽車行業的表現如此良好。
600萬輛的紀錄
半年,600萬輛。
一個時間段,一個數字,組合到一起的力量足以讓中國的汽車同仁們樂上一段日子,并且在這個力量的推動下去為下一組精彩的數字竭盡全力。
7月9日,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例行公布汽車行業產銷數據的日子,但是這個日子卻又不同于往月的9日,早早從各種渠道得到消息的媒體、專業聽眾紛紛聚集到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他們要親耳聆聽那組振奮人心的數字。會議還沒開始,會場的氣氛已經變得越來越熱烈,空調拼命打出的冷氣卻在不斷被一波一波的熱浪包圍,與會各位興奮的熱情分明已經超越了炙熱的天氣……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上半年我國汽車產銷總體水平到了600萬輛的水平,產銷量分別為599.08萬輛和609.8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5.22%和17.69%,總體為快速增長。
乘用車貢獻率超九成
在600萬輛的產銷量中,乘用車的貢獻率超過了九成,數據顯示,上半年,乘用車產銷量分別為441.89萬輛和453.38萬輛,同比增長20.96%和25.62%,增速高于行業5.74個百分點和7.93個百分點,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速提升4.99個百分點和8.55個百分點,乘用車對汽車產量增長貢獻度為96.8%。
在乘用車產銷整體向好的情況下,自主品牌得到了較為充分的發揮。上半年,自主品牌轎車共銷售95.53萬輛,占轎車銷售總量的29.45%,比去年同期提升4.21個百分點。這主要得益于汽車購置稅減免的利好政策,因為多數自主品牌乘用車排量均在1.6L以下。此外,隨著車市競爭的日趨自熱化,自主品牌也已經意識到“價格至上”的時代已經過去。“抓品質、樹品牌、保售后”成了自主品牌所提倡的發展方向。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與去年同期相比,乘用車各品種均為正增長,其中受政策促進的轎車和交叉型乘用車產銷增長4成以上,表現搶眼,另外SUV也出現了較快的增速。
連續4月產銷破百萬輛車企喜獲豐收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半年的600萬輛是靠逐月累積得來的,沒有每月良好的銷售態勢,也不會有眼下的成績。
據此前相關部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1月份,車市銷量同比上漲20%,達到了73.55萬輛,中國車市成為全球車市的惟一亮點:到了2月份,汽車銷量增加到82.76萬輛,同比增長25%,環比增長13%,這樣的數據讓很多廠家和業內人士有些出乎意料,但增長并未停止。
3、4月份,國內汽車銷量繼續大幅走高,呈現出歷史少有的逐月拉升走勢。其中,3月份突破百萬大關,達到110.97萬輛:4月份銷量紀錄再次被刷新,猛增至115萬輛。進入5月份后雖然總量有所回落,但依然達到驚人的112萬輛,同比激增了34%。
到了年中的6月份,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115.31萬輛和114.21萬輛,比5月份分別增長了4.18%和2.00%,同比增長37.73%和36.48%。至此,從3月到6月,中國車市已經連續4個月產銷突破100萬輛。
在產銷量大幅上升的同時,國內各車企也是賺得盆滿缽滿,喜獲豐收。據各個車企公布的數據顯示,上海通用上半年銷售汽車28.88萬輛,同比增16.1%,創下歷年最高紀錄,其中,上海通用別克品牌以195989輛的銷量實現同比增長33.9%,新君威上市不到7個月就銷售41834輛,雪佛蘭科魯茲則成為雪佛蘭品牌主要的增長點,6月銷量突破8623輛。
同時,現代,起亞上半年在華銷量達35萬輛,在華累積產銷量近220萬,持續實現逆勢上漲;福特上半年在華銷售近20萬輛,同比增14%,創歷史新紀錄;神龍汽車上半年實現銷售117324輛,同比增長13.8%;上汽通用五菱上半年銷量突破52萬輛,同比增長50%……
經濟回暖、政策得力共推上半年車市
看到今年上半年車市與去年的天壤之別,各方不禁開始尋找其快速增長的原因。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助理秘書長朱一平告訴記者,上半年車市向好離不開國家整體經濟復蘇、股市逐漸變暖以及1.6L及以下車型的熱銷等多種因素,當然也離不開各企業適時調整的經營策略。
另據業內人士分析,在此次金融危機中,中國政府的得力措施讓中國的經濟沒有遭受像西方國家那樣巨大的打擊,經濟基本面保持了穩定,在積極的自身調整中,中國經濟基本保持了活力,隨著經濟逐步走出低谷以及消費者信心的恢復,都給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業內人士還分析道,在年初國家制訂的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及相關汽車配套政策的落實,這給本來就處于快速發展時期的中國汽車工業注入了強心劑。
此外,隨著近些年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中國的經濟得到了明顯的快速發展,這是西方發達國家已經不具備的比較優勢,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多種市場同時提供給了中國的汽車工業,這讓中國的汽車工業能夠在足夠的市場空間中大有作為,大市場保證了中國汽車工業的快發展。
提量更要提質
面對上半年中國車市的良好表現,各機構紛紛調高了今年全年的產銷預期,有宏偉的目標畢竟是好的,但是,是否應該僅僅為了這樣一個數字呢?中國的汽車市場規模超越了發達國家,是暫時的?還是永久的?量的超越是否也代表了質的超越?興奮之余,仍需三思。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認為,”目前,中國車市銷量最大并不代表中國汽車整體實力全球第一,經濟危機過后全球有些地區汽車銷量還會超過中國,實際上中國汽車企業在技術實力、經營經驗,品牌戰略等方面與國際汽車巨頭相比,還是有差距的。”
按照權威部門測算,從國民經濟來看,與GDP相對應的是工業增加值,今年GDP增長目標是8%,工業增加值要達到12%,而汽車產業增加值也應該達到12%的貢獻度。但據董揚透露,今年行業運行情況與往年不同,以往汽車銷售額高于汽車產量,但由于今年1.6L排量以下車型旺銷,導致企業利潤低,汽車銷售額反而低于產量的增幅,因此,汽車工業增加值要達到12%的目標,依舊很嚴峻。
此外,直接反映國民經濟狀況的商用車產銷增速明顯低于乘用車,只有貨車需求保持了增長,上半年共銷售110.31萬輛,同比增長16.53%。出口形勢亦未見好轉,汽車企業上半年累計出口汽車14.24萬輛,比去年同期下降60.21%。盡管兩者的欠佳表現并不能撼動上半年車市的良好態勢,但是居安思危的意識一定要有,畢竟,笑到最后的才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