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最近,總是聽到身邊有人說頸椎不好,過去好像沒這么多,白教授,您能不能向我們介紹一下我國頸椎病目前的發病情況大致如何?
白躍宏:頸椎病是一種十分常見的退行性疾病。它在人群中的發病率較高,一項科學調查研究結果顯示,9.5%的男性和12.5%的女性主訴有慢性頸痛,頸椎病的總體發病率為24.4%。而隨著現代社會工作壓力的增加,腦力工作者長時間伏案工作,長時間使用電腦,頸椎病的發病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頸椎病往往使人疼痛不適,容易疲勞,失眠,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因此,及早預防,及早發現和有針對性地防治頸椎病顯得尤為重要。
Q:經常聽到有朋友友說脖子疼,僵硬,這些是不是都是頸椎病的發病癥狀啊?除此之外,還有哪些癥狀需要我們注意是不是思上了頸椎疾病?
白躍宏:頸椎病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如頸痛,肩酸、手麻,頭暈、惡心、胸悶,四肢乏力等。很多病例表現很不典型,往往只有單一的癥狀表現。正因如此,臨床上往往易與其他疾病相混淆而造成誤診,延誤治療。
Q:白教授,您剛才說頸椎病在臨床上往往易與其他疾病相混淆,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呢?
白躍宏:最大的誤區就是出現頸痛、手麻,就認為是頸椎病。雖然頸痛、手麻是頸椎病最常見的癥狀,但是,其他不少疾病同樣可以有這些表現。最常見的是上肢神經卡壓性疾病。腕部正中神經卡壓稱腕管綜合征,表現為手橈側三指半發麻、手脹,常夜間麻醒,使勁甩手后減輕。經常用鼠標的人可能出現腕尺管綜合征,表現為小指和無名指橈側麻木。小指、前臂內側感覺異常的還要考慮尺神經有否在時受壓或是胸廓出口綜合征。如是手背、虎口處感覺異常,還需排除橈淺神經的卡壓。體格檢查和肌電圖檢測可以幫助鑒別。除此之外,如有肩背痛或伴有咳嗽,還應排除胸部腫瘤。尤其是原來有頸椎病,再次出現這些癥狀時,更易被誤診。因此,發病后應及時就診,以明確診斷。
Q:總是聽有人說頸椎病是治不好的,一旦得了這個病,就是一輩子的事,所以有很多人也放棄了治療,只要發作的時候能緩解癥狀就可以了。白教授,您對此有什么見解呢?
白躍宏:這種說法不正確,積極的治療不僅可以減輕痛苦,還能阻止和延緩疾病的發展,預防繼發性病變。頸椎病的治療包括急性發作期治療和緩解期的治療。急性發作期患者癥狀加重,此時我們治療的原則是制動,解痙,消炎鎮痛,采用的方法有使用頸托、頸部牽引,多種電療、非甾體類消炎藥物、針灸、推拿,關節松動手法等。在緩解期,癥狀減輕或消失。此時我們主要采用頸肩部活動度鍛煉,頸肩部肌肉力量鍛煉。如果有頭暈癥狀的患者,不適合做頸部旋轉,特別是環轉運動,易誘發頭暈;有脊髓壓迫的患者應避免頸部大范圍的活動。
Q:我們都知道頸椎病的診斷最后肯定依賴醫生,那患者本身有沒有需要注意的問題呢?
白躍宏:因為頸椎病的病癥表現多樣,所以我們不能單從臨床表現來“頭痛治頭,腳痛治腳”,我們必須從“根”上針對性治療。建議懷疑患有頸椎病者向正規醫院的頸椎病專家門診醫生咨詢,只有確診為頸椎病后才能進行針對性治療。診斷頸椎病的主要依據是:有年老、長時間伏案工作,使用電腦等誘因,頸痛、肩酸、手麻,頭暈,惡心,胸悶等臨床表現,頸椎退行性改變或椎動脈孔變窄的影像學改變,與癥狀相符臺的體檢表現,除此之外還要與其他疾病相鑒別。
Q:一般我們認為頸椎病是老年病,都是50~60歲的中老年人比較容易患病,可是近年來時常聽到10來歲的小孩子得了頸椎病,這是什么原因呢?
白躍宏:兒童患頸椎病多是因為長期使用固定坐姿又缺乏適當鍛煉而形成的。現在的孩子由于沉重的學習任務,每天讀書,寫字的時間很長,再加上望子成龍的家長平時除了督促孩子完成在校學習以及家庭作業外,還在校外報了許多的奧數班,作文寫作班,英語班等等。就算是放寒暑假時,有了放松的時間,孩子也會將大部分時間花在看電視,打電腦游戲上,長時間的固定坐姿使得孩子們的頸部關節經常咯略作響,日積月累,導致頸部酸脹疼痛不適癥狀日益顯現。甚至出現人們常說的頭頸不知放在何種位置好。有些孩子甚至出現頸部活動受限制,斜頸等癥狀。
Q:孩子們的這種狀況,需要怎么做才能得到改善?
白躍宏:兒童頸椎病,早期預防是關鍵。比如,定時改變頸椎體位,即當頭部向某一方向轉動過久之后,就應向另一相反方向轉動,并在短時間內重復數次,這樣既有利于頸部保健,也有利于消除疲勞,合理安排好孩子的學習,不能讓孩子長時間伏案讀書寫字,既影響頸椎,又易引起視力疲勞,甚至導致近視,當伏案讀書45分—一1小時后,應抬頭遠視半分鐘左右,有利于緩解頸肌緊張,也可消除眼睛疲勞,如果實在無法避免的話,每一小時起身活動一下頸肩部。
Q:對于那些也有不良習慣,有可能患病的孩子,您有什么好建議嗎?
白躍宏:最重要的是改變孩子的不良生活習慣,要求他們不要長時間以固定坐姿看電視、上網,打游戲。看電視,用電腦最好與眼睛保持在同一水平。因為長期處于低頭狀態,頸椎前屈,椎間盤壓力隨著時間的延長可驟然升高,一旦超過本身代償限度,必然產生髓核后移乃至后突,從而導致頸椎病發生。因此,兒童在屈頸一段時間后,應恢復自然體位片刻。
另外,改善睡眠狀態,也有助于保持正常生理曲線。要注意使用合適的枕頭,枕頭質地要柔軟,透氣性好,不宜過高過低,孩子最好以8~10厘米高為宜,切忌“高枕無憂”: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勢,不要給孩子睡太軟的床。最好睡硬板床。使胸部、腰部保持自然曲度,雙膝呈屈曲狀,全身肌肉放松。腰背部平臥于木板上,使雙膝,雙髖略屈曲,這樣可使全身肌肉,韌帶及關節獲得最大限度的放松和休息。對不習慣仰臥的兒童,采取側臥位也可以,但頭頸部及雙下肢部位仍采取上述姿勢為最好。
還有需要注意的是,調整桌面高度與傾斜度,桌面呈10度一30度斜面工作對孩子最好,還有書包不要太重,盡量使用雙肩書包等。
Q:白教授,最后,對那些頸椎病患者或者準患者,您還有什么想說的嗎?
白躍宏:頸椎病是一種慢性退行性病變,癥狀得到控制后并非一勞永逸,如果不注意預防,頸椎病還會再發。而對處于頸椎病亞臨床期的腦力勞動者,科學預防是防范頸椎病的最佳方法。有不少患者的起病與不良用頸習慣有關。伏案工作者、長時間使用電腦者,司機等都是高發人群,他們需要長時間保持頸部某個姿勢,日久就會引起頸部組織的勞損。因此,針對這個病因,可以通過調整和改進工作姿勢,必要時調整工作臺,工作椅的高度和位置,如果有條件還可以堅持工間休息、工間操,定時頸椎操練。另外注意用枕是否合適,人們睡覺時習慣將枕頭墊在后腦以抬高頭部。由于正常頸椎有個前凸后凹的生理弧度,如果用枕頭墊高頭部,則迫使頸椎形成一個向前屈,反生理弧度的姿勢,時間一長,就會引起頸部肌肉的痙攣。頸椎生理弧度的消失,建議有條件者睡保健枕保持頸部正常的生理弧度。還要注意頸部保暖,避免空調或風扇長時間直接對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