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捷
在聾校,教育的對象是聽力殘疾的兒童和青少年。他們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在母體內和出生后或在嬰幼兒時期甚至在少年時期造成了雙耳聽力喪失或聽覺障礙,聽不到或聽不清周圍環境的聲音,難以形成聽說系統與人們進行語言交往。因而不能自然地學習有聲語言,這就造成了他們在認知、注意、思維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不同于正常兒童,為教育教學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聾校自2006年開始全面推行使用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我所帶班級在初二時就從聾校教材轉換為普教教材,但在使用過程中,遇到了較多的問題和困難。因此我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進行了分層教學的一些探索,以激發聾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個人的內在潛力,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一、聾啞學生因個人心理、生理和本身的發展不同,存在著個體差異
1.智力差異。遺傳素質是聾童心理和生理發展的物質前提,先天耳聾和后天耳聾的也不同,班里還有雙殘學生,即聽力殘疾和小兒麻痹。他們中間,同樣有的聰明、有的遲鈍,有的反應快、有的反應慢,有的形象思維強、有的邏輯思維強。
2.學習基礎差異。不同的聾生在小學的數學學習狀況就不一樣,有的聾生數學成績十分優秀,有的聾生數學學習基本還沒入門,兩極分化相當嚴重。
3.學習品質差異。有的聾生學習數學十分認真,有一套自己的數學學習方法,學得較為輕松愉快;而有的聾生在小學階段數學學得還可以,但到了初中階段就大不相同了,成績始終無法提高;更有部分聾生因為沒有入門,數學學得十分艱難,甚至對數學學習喪失了信心。
正是因為聾生之間存在著這些個體差異,數學學習的兩極分化給我們的數學教學帶來了許多困難:課堂上如果要求太高,后進生跟不上;要求太低,學習好的聾生又吃不飽。教師處于一種“首尾不能兼顧”的兩難境地。所以我就對聾生實施分層教學,讓不同的聾生接受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
二、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分層教學的具體做法
1.了解班級聾生的基本情況,搞好分層。了解的內容包括聾生的智能、技能、心理、生理等,在此基礎上,將聾生分成優、中、差層次的學習小組,讓師生知道每位聾生在某一階段所處的層次。在實施分層教學時尊重聾生的人格,尊重聾生的個體差異,不在班里公布優、中、差的名單,真正使聾生在學校里處于主體地位,發揮其主動性和積極性。作為教師一定要掌握各類聾生的層次,座位按優中差搭配的原則編排。這樣便于聾生互助互學,同時便于組織優良生輔導中差生活動,教師能巡回了解中差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優良生的表現,使各類聾生生活在和諧、平等、友好的學習氣氛之中,共同進步。
2.分層備課,確定分層目標。改變過去“一刀切”的做法,對差生采用低起點,先慢后快,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辦法,把教材的教學目標分解成有梯度的、連貫的幾個分目標,允許差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一步或幾步逐步達到課標的要求;對學習好的聾生則允許他們超進度學習。擬訂各個層次教學要求,既不能過高,增加教學難度,加重聾生負擔,使聾生消化不良,喪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課標的要求,過分放慢教學進度,完不成學習任務。力求準確地把握主要知識,學會基本方法,培養基本能力。中等生熟練掌握基本知識,靈活運用基本方法,發展理解能力、探索能力等。要求學習好的聾生深刻理解知識以及基本知識所反映的基本思想。靈活運用知識,培養創造能力,發展個性和特長。
3.分層練習,分層輔導,鞏固提高。在完成新課教學后,根據不同層次的聾生給予不同的練習題,從淺入深,從易到難。這樣,既緩和了差生學數學難的狀況,又增強了聾生求知的積極性。在練習的同時給個別聾生進行分類型輔導,一方面側重于完成現階段的學習任務,培養聾生的自學能力。這類輔導以不加課時,不搞全班性補課為原則,進行多層次的輔導。具體地說,對差生采取個別輔導的方法,輔導的內容應從最低點開始,提倡“三超”,即舊知識超前鋪墊,新知識超前預授,差錯超前抑制,使聾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思考,完成學習任務,掌握學習方法,逐步形成自學能力;對中等生采用分組討論、教師提示的方法,促進中等生相互取長補短,逐步提高自學能力;對學習好的學生除了給予較多的獨立思考和個別點撥外,還可組織參加各類比賽來滿足他們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側重于發展聾生的個性,激發興趣、愛好,培養其優良品德和創造才能。對中、差生主要是培養他們動眼、動口、動手能力;而對學習好的聾生主要培養其思維、想象、創造的能力。
總之,在聾校初中數學教學中進行分層教學,雖然有一些困難和不足,但可以提高聾生的素質,轉化差生,培養優生。還可以發揮班級優點,最大限度地考慮聾生的個性差異和內在潛力,較好地處理面向全體與照顧個別的矛盾,充分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又突出了教師的主導地位,減輕了聾生的課業負擔,增強了聾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有利于培養聾生的興趣愛好,發展他們的全面素質,有利于激發和保持聾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進班級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
作者單位:新疆烏魯木齊市聾人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