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智勇
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更帶給教師許多思考,文章談談本人在新課標教學中的一點粗淺看法和感想。
關鍵詞:轉變 改變 建議 設想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化學實驗教科書在我校使用以來,得到了師生的一致認可。新教材的特點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更帶給教師許多思考。下面談談自己的看法,旨在對新教材的進一步修訂盡點微薄之力。
1.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使用新教材以來,大家重視比較多的是教師觀念的變化,教學手段的更新,教師評價方式的改變等,都以研究教師的為多。其實,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為什么不能轉變他們的觀念,也同時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呢?為什么非要在教師的所謂“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的指引下,被動地參與呢?在全國上下轟轟烈烈地研究新教材,研究教師如何教的同時,能否同時研究一下學生?能否讓學生動起來?能否不讓老師的“參與”強加到學生頭上?
某國外中學校長在蘇州中學任教期間,一直向學生強調,“我不是來教你們英語的,我是來教你們來學習英語的”。我國教育界一向注重知識的積累,新時期我們崇尚終身學習,掌握學習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每個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并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在美國,教師總是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要是被問倒了會表揚學生。
我在教學中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在一堂課的教學中,要是有學生能提出難倒老師的問題,該生將被評為這節課的化學之星。我相信這一環節將進一步促進新課標理念的貫徹實施。
現代研究證明,放手讓學生自己提問題,比通過被動地閱讀尋找答案更有效,因為學生提出問題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對教學內容的初步感知和整體把握的過程,它是學生對教材的認知、理解及掌握程度的具體體現。大哲學家蘇格拉底甚至說:“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想的產生”。可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多么重要?!澳憬裉煜蚶蠋熖釂栴}了嗎?”,這是猶太人在孩子回家后的問話,反映出與國人決然不同的思維。在推崇自主探究學習,啟動新一輪課改的今天,作為教師,首先要樹立現代教育的新思維,不是教學生“沒問題”,而是教學生
“有問題”,讓學生從問題中來,到問題中去,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新教材。
2.改變評價方式
強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估。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態度與嚴謹的學風。新課程理念強調創設一種“發現閃光點”“鼓勵自信心”的激勵性評價機制,這對于學生優化學習,形成嚴謹的學風和科學的態度具有積極的導向意義。這就要求教師既要關注學習結果,也要關注學習進程和情感、態度、行為的變化,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元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并舉,定性評價和定量主食相結合。而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行為的變化歷來為廣大教師所忽略,要強化對學習過程的主體,需要教師悉心引導,做過細的工作。
正如日本出臺的“彩虹”教育計劃也提出,改進學校評估制度,包括設立自我評價制度和聘請校外監督員。在新課標形勢下,把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把學科目標與一般性目標相結合,哪些環節引入哪種評價方式,評價什么內容,備課時應認真考慮。教學中,結合行為觀察,學習日記,情景測驗,成長記錄等多種評價方式,真正建立起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并重的評價機制。
化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如果用傳統的評價方式即考試(筆試)來檢測學習結果的話,傳統的評價方式很難評價學生的生物技能形成與運用的能力。
我認為,目前的新課標的研究大張旗鼓,新教材的開發各顯神通,但使用新教材后的評價,即考試的概念和以前比并沒多大進展。學期結束,仍以一紙(試卷)定結論,這個結論,是評價教師教的情況,評價學生學的情況,評價學校間評比的依據。在這種評價方式未有多大轉變的考試指揮棒效應下,新教材的實施力度必然大打折扣。目前讓許多老師困惑的是何時有體現新教材特點的新型評價方式,如何達到既讓平時的教學百花齊放,又不降低教學質量?如何讓二者達到最佳組合?
3.有關教學的兩點建議
3.1巧用課后活動,增添教學案例
每節課后的活動內容,是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對復習、鞏固和強化課堂教學內容起重要作用。如果老師能選擇合適的教材把課后的活動內容改變為課堂教學案例進行教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將課后活動方案變為課堂教學案例進行教學,既充實了課堂教學內容,又完成了課后活動,可謂一舉兩得,而將課文的知識及時地用在學生身邊的生產、生活和經濟建設中,更能把課本的理論知識與本地的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興趣,將“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在教學中值得一試。
3.2.重視寫教學反思
使用新課標下的新課程要強調反思,因為它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畢竟是新課標下的新教材,對任何老師來說都是第一次嘗試,是摸著石頭過河,也許有些時候,我們連石頭都摸不著,也要過河。誰也不能保證第一次第一遍就上得非常出色,非常理想。我認為,在教案中可增設“教學反思”一欄。部分教師雖有反思,也只是簡單一兩句話不全面。我認為教學反思的主要內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①設計的教學方案是否適合于學生的經驗、興趣、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②營造和管理的學習環境是否有利于學生成長;③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選擇校內外課程資源是否恰當;④學生的學習狀況、效果如何;⑤學情分析:時時關注學生,及時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不斷激勵學生成長,使課堂真正成為育人的殿堂。按教學進程,可以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三個時段進行。教學前反思,即在教案寫好后未上課前有新的發現或思路改進。教學中反思,是在行動過程中發現了問題,教師運用教學機智,臨場處理,(此步需課后再補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后反思,有批評地在行動結束后進行(以便在上其他班的課時,有針對性地使用反思后的教案),這是經常的也是主要的。日積月累,有利于把經驗上升到理論,有利于促進教師的自我成長。
4.教材編寫的再設想
4.1可否設置與印刷教材相配套的光盤教材
化學教學內容具有空間跨度大,時間范圍廣及綜合性強等特點,絕大多數化學事物和現象,學生都不可能親身經歷,親眼目睹。這就有必要借助多媒體技術來形象、具體、生動地呈現生物信息,以擴大學生的生物視野,從而有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化學概念。教師應平時注意收集一些音像素材,并借助多媒體手段進行。
很多教師也在積極進行這方面的探索。但花費時間長,且有時外面所買光盤內容又不全都符合需要,若新教材配套有多媒體光碟,內容包括如電子課本,生物影院和溫習樂園。電子課本具有聲音和圖像,更加形象生動;溫習樂園給學生提供及時的反饋,利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例如,在化學的教學中同步編寫相關內容光盤,光盤教材和課本,都要選用豐富多樣,行動活潑,典型精美的化學圖像,用圖像感的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表達印刷教材難以表達或無法表達的生物語言,緩解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困難,增強化學學習工具的有效性和實用性。
4.2可否在部分教學內容后附有網址?
如化學和社會這一單元中,試參閱以下網頁:進入搜狐網(http://www.sohu.com/),輸入“化學和社會”后進行搜索。教材的資源是有限的,而學生通過上網可以查到相關知識的大量資料,這對于學生深入了解相關課題,拓寬知識面是很有幫助的。
化學新課程的實驗是一個復雜、系統而又艱巨的工程。以上所述為本人在新課標教學中的一點粗淺看法和感想,愿提出以起到拋磚引玉之作用。我相信,乘著課程改革的春風,我們廣大教師必將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讓我們的化學教學呈現一片新天地。
作者單位: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南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