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大軍
老師的教育生命在課堂,學生生命的充實與升華也在課堂。如何用數學的魅力去感召和熏陶學生,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呢?
一、趣味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催化劑
在教學中,學習興趣猶如催化劑,是影響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數學思考的內驅力。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數學教學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創設一個寬松、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搭建主動學習知識的平臺,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性。
如在教學“找規律”時,我巧妙設計魔術情景:紅花、黃花、紅花、黃花、紅花、黃花、紅花( ),括號里應是什么顏色的花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猜測,從而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規律”的愿望。
2.直觀教學,增強興趣
小學數學主要是通過幾何知識教學來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在教學中讓學生看一看、比一比、做一做、想一想、說一說,逐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察能力。如在學習《長方體的認識》時,在引導學生觀察鉛筆盒、課本等,認識長方體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后,我拿出一個神秘的袋子,告訴同學們袋子里裝著各種形狀的物體,你們能從中摸出一個長方體嗎?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立體圖形是由平面組成的圖形,為新知識的學習搭建了一個有效的平臺。
3.利用游戲,鞏固興趣
愛做游戲是孩子的天性,選擇一些符合教學內容的游戲服務教學,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有裨益。如在教學《可能性》時,我帶領同學門做猜一猜游戲,老師手里有一枚硬幣,猜一猜會在哪只手里?左手還是右手?通過多次猜測結果分析,硬幣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是不確定的。通過“猜一猜”,學生很快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情緒高昂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此外,還可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故事引入等方法誘發學習興趣。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樂學、愛學,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生活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伴侶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可見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1.教學內容生活化
數學來源于生活,現實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內容盡可能地創設一些生動、鮮活的生活情景,把生活中的數學原型展現在課堂中,這樣學生眼中的數學不再是簡單枯燥的數學了。比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時,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蝴蝶、窗花、人體……學生深刻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2.生活經驗數學化
建構主義把“通過自己的經驗主動建構”看成是“靈魂”。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生活中已經有了許多關于數學知識的體驗,學習數學是他們生活中的有關數學經驗的總結與升華。比如在學完面積單位后,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物品,先估算一下他的面積,再用適合的測量工具測量,比一比誰的估測最準。這樣讓學生深切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在生活體驗中獲得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探索形式生活化
數學教學過程不是課本知識抽象、機械地再現,應是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實踐活動。比如在學習《長方體的認識》時,可以設計一系列活動比如變一變、摸一摸、做一做等。學生在活動中,始終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親身經歷了探索長方體特征的過程,真正做到“做”與“悟”的有機結合。
三、開放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升華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的根本不是教會解題,掌握結論,而是在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學生興趣、鍛煉學生思維、發展能力,從而主動尋求和發現新的問題。”只有開放,才能使師生的智慧與潛能得到充分發揮,才能使課堂教學具有生成性、充滿勃勃生機。
1.放飛思維與想象
教學過程是一個向著未知方向挺進的過程。所以教師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經歷數學再創造的過程,促進數學思維方式的開放。
比如在《長方體》的復習課上,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有兩個長寬高分別為5、4、3厘米的長方體,拼成一個大長方體,表面積是多少?”學生一下子活躍起來,展開想象的翅膀,得出三種不同答案,充分顯示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2.開放評價方式
新課程強調,評價的目的不是選拔、甄別,而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在教學中,評價的標準應是多維的,評價的方法應是多樣的,評價的主體應是多元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張揚學生的個性,才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為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服務。
總之,趣味化、生活化、開放化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掠影。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人人學有趣的數學,人人做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作者單位:河北省文安縣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