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躍義
現行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健康品質,更重視學生通過情感體驗,生活體驗去認識世界,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而活動課就是一個讓學生積極體驗的非常重要的方式。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每課后都安排了一個活動體驗,目的是為了深化學習主題,幫助學生學會收集、整理、處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應怎樣利用好活動課,讓學生得到應有的鍛煉?教師在活動課中應承擔什么角色?這些問題讓我困惑。在教學實踐中我做了如下的嘗試。
一、當好“編劇”
八年級上冊有八個活動體驗,并不是都適合我們的學生實際,因此選擇一個適合學生生活環境、經歷的活動才能有效地調動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此時,教師應是“編劇”,選好“劇本”。我的第一個主題活動是評選“全班之最”,就是這個活動貼近學生生活,便于學生操作;而且這是第一次活動,應該讓學生感到活動的樂趣,為今后活動打下基礎。而第二次活動是“世界民俗知識大比拼”就有些脫離了學生生活就很不成功。因此選擇一個合適的活動主題很重要。
二、合理“導演”
在活動前應讓學生提前做好準備。教師此時應是“導演”,給學生正確的指導。剛開始上活動課,學生往往不知道如何準備,該準備些什么?那么教師就應該先給學生布置任務,明確應該完成哪些準備工作。(一)我通常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明確每個小組的職責。如評選“全班之最”我就先安排每個小組把他們認為應評出哪些“全班之最”先寫出來,再由幾個學生進行匯總。(二)教師也應對學生準備的材料把關。比如有些學生要選“最不愛衛生的”“最矮的”“最胖的”等。這與我們活動的目的(樹立自信心)相違背,教師就應把這刪除。(三)為了避免活動變成一次選舉,教師也應讓活動形式豐富些。有些同學的特長興趣相同,此時教師應讓負責主持的學生提前讓他們做好準備,現場表演如唱歌,畫畫等;有些不能在課堂上比賽的項目,如體育運動技巧可以安排在體育課或課外活動進行;適當地讓部分特長學生談談自己是怎樣發展自己的特長的,這樣既可以讓這些學生有一種成就感,也對其他學生起到了現身說法的作用。這就起到了活躍氣氛的作用。(四)對主持人給予指導,特別應注意要求主持人的表情和動作要自然,語言要熱情,有感染力。
三、理性的“欣賞者”
在活動課上,教師應大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不要既當編劇,又當導演,還要當主持。這樣就不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師此時最好的角色是欣賞者。
四、客觀的“評論者”
作為一個成功地策劃了一堂活動課的教師,還應該是個客觀的“評論者”。首先要對學生的參與給予熱情洋溢的贊揚;讓學生感到他們的努力是很成功的!優點應多說,不足之處應少說,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并且教師還應及時把結果匯總出來。
課后,我對這堂活動課進行了思考:發現這次活動課還有個不足之處,就是通過評選“全班之最”后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工作應該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在課堂上我沒有及時給學生延伸開來。其實通過這次活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以自己的特長為突破點帶動其他方面的進步,進而讓學生可以思考今后怎樣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特長,甚至怎樣用自己的特長為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活動課的開展對于每個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也是讓學生積極體驗,積極參與感受快樂的機會!而作為一個教師在活動課中只是起到策劃,組織,指導的作用。并不用花多少時間,而讓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和感受學習的樂趣,何樂而不為呢!所以我們每個教師都應積極上好活動課,豐富我們的課堂教學。
作者單位:吉林省汪清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