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珍 薄乃峰
我國音樂理論家修海林認為:音樂意境“既產生于音樂家對對象的審美感覺中,又存在于音樂的表現中。自然,音樂的審美也勢必要求體驗到這一意境,這時意境即是客體的主體化,也是主體的對象化,意境是審美意象性活動的產物”。小學音樂課堂內的音樂意境,存在于音樂教師的音樂表現和學生音樂審美體驗的自始至終。沒有教師主動的音樂表現,就沒有學生的音樂審美體驗,就沒有小學音樂課的意境教學。
小學音樂課的意境教學大致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挖掘教材的意境因素
教師應當認真分析教材內歌曲的歌詞、旋律、節奏、速度、力度、音樂表現記號、情感標記等,以充分發掘教材的音樂意境因素,并運用它來為意境教學服務。
二、用色彩來營造意境
教師應當運用自然界的五彩繽紛來引導學生想象和表現音樂色彩。在教學《秋天多么美》一課時,我們應精心制作金黃色稻穗的頭飾,繪制了金黃色田野里稻浪滾滾的圖畫,準備了農民在金黃色田野里開鐮收割的鏡頭,學生被金黃的色彩所吸引和感染,猶如置身在碩果累累的金秋意境中,用明亮的音色,明快的節奏,演唱了《秋天多么美》,臉上也露出了像金燦燦的秋天那么美的笑容。這說明,美的色彩能造成美的意境,學生在美的意境中,能唱出美的音色,取得美的效果。
三、用鋼琴演奏來渲染意境
鋼琴家肖邦曾經用鋼琴演奏,把一批調皮的孩子帶到夜色朦朧的大森林的意境中去,他用琴聲向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大森林的故事,竟使這些調皮鬼安靜下來,并一個個進入了夢鄉。這說明作為樂器之王的鋼琴,在音樂意境的渲染上,有著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在學習每一課時教師應精心把歌曲彈奏的美一些,把每首歌曲都彈奏的就像是理查德·克萊德曼的浪漫鋼琴曲,學生就會對這首歌曲產生要學的渴望,那樣,學習效果要好很多。
四、用語言來描述意境
教師在用音樂語言構筑音樂意境后,還必須及時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用口頭語言來描述音樂意境。在上音樂欣賞課《彼得與狼》時,先讓學生聽這個交響童話的音樂,在學生隨著音樂旋律的發展漸入佳境后,又及時啟發學生想象,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它,在此基礎上,簡要概括出在這個交響童話故事中貓的饞嘴與狡猾,小鳥的機靈活潑,鴨子的愚蠢笨拙,狼的陰險、毒辣,彼得的機智勇敢,老爺爺的善良、可親等音樂形象,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交響童話音樂的藝術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在進入音樂意境后,必然會對音樂的旋律主體、和聲節奏贊嘆不絕,激動萬分,并有一種急于表述的激情。這時,教師就應當因勢利導,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藝術感受。盡管他們往往詞不達意,但教師還是應當給予鼓勵,并在此基礎上作出總結性的畫龍點睛式的意境表述,這將有助于意境教學的深化。
五、用形體來表現意境
首先,教師應當運用自己富有表情的形體動作來表現音樂意境。如:在范唱《可愛的羊群》時,可以用一個較大幅度的緩慢抬手、遠眺的形體動作,來表現遼闊的草原意境。又如:在為學生演奏《碼頭工人歌》的時候,教師可以用沉穩的演奏姿勢,痛苦而憤怒的臉部表情,來表現受盡煎熬的碼頭工人掙扎反抗的情景。
其次,教師應當組織學生用形體動作來表現音樂意境。在教學《走啊走》這首歌時,積極啟發學生創編老大爺、小朋友、解放軍走路的形體動作,再在教師富于表情的鋼琴伴奏下,學生興致勃勃地表演了各具個性的老大爺、小朋友、解放軍走路的情景,并能根據每個人走路的特點把歌曲唱得有聲有色。
音樂意境的形體表現,應以教師為主導,在組織學生的積極參與中,促使意境教學的直觀形象化。
六、用歌唱來贊美意境
學生一旦真正進入了音樂的意境,就會用非常自然的歌唱來贊美它,而這種自然的歌唱,是比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小提琴還要動人心弦的。例如,在教學《小紙船的夢》一課時,我們應用聲情并茂的范唱,把學生帶到一個神奇的夢境中去,而神秘的夢境又使孩子們的歌聲更加動聽。
以上六個方面均反映了音樂教師積極、主動的音樂表現。音樂教師的這種主觀能動的音樂表現,實質上是音樂教師對音樂教材內容的艱苦的二度創作。這種二度創作的層次,與音樂教師的敬業精神、審美藝術修養及音樂藝術素質緊密相關。這種二度創作的優劣,將直接關系到小學音樂課堂意境教學的成敗。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課的意境教學,是培養少年兒童審美情趣,增強少年兒童審美意識,完善少年兒童人格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列寧說:“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也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讓我們堅持小學音樂課的意境教學,使少年兒童具有優秀的審美品質和高尚的審美情感,成為追求真理的新一代。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