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鳳
新課程學生評價倡導“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和以人為本的評價理念,同時,需要學校和教師在對學生評價的實際行動中,也隨著教育觀念的轉變而發生實質的變化,需要用新的行動原則指導自己的評價行為。
我們經常聽到有的老師說:“這個孩子學習成績好,不錯不錯,那個孩子成績太差了,不怎么樣”等等之類的對學生的評價。傳統的課堂評價僅僅簡單以成績評價一個學生的好壞,造成一部分學生無法認識自己的潛能,從而喪失學生自我發展的信心和動力。經常聽一些老師的課,在課堂上我聽到最多的是“不錯”“可以”“很好”“你真聰明”……類似這樣的評價語,隨手拈來,信口說出。不知道我們的教師有否想到過學生的感受,是高興呀?還是麻木呢?我認為教學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現實表現,更要重視全體學生的未來發展,重視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全面的發展。看重對學生的激勵性、形成性的評價,促使學生個體能積極、健康地發展。課堂內的學生評價是一種與教學過程有機結合的行動性評價,其主要的作用是給學生提供關于自主學習的信心,激發學習興趣。“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體會,我覺得對學生的評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搭筑師生情感橋梁——愛心評價
教師要用一顆寬容的愛心,欣賞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學生,賞識每一個學生,微笑著面對班里的每一個角落。只有這樣,才能在評價中真正履行以人為本的理念,真正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賞識自己的學生,給學生以力量,同時也使得學生在欣賞和接納中更好地認可自己,發現自我的潛力,獲得最終的發展。例如在講七年級思想品德第五課《發掘潛能》時,我利用教材中所給的故事及圖片,先向學生提問題:父親為什么能在關鍵的時刻舉起貨車,把兒子救出?引導學生回答因為愛才激發起父親身上的巨大潛能。從而讓學生懂得每一個人身上都有潛能,要善于發現挖掘自己身上的潛能,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價值,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在老師的眼里每個同學都是一塊閃閃發光的金子。在政治課堂上,在和學生交往中,唱響“愛”的主旋律,以欣賞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每一個學生,使得每一個學生都在愛中接受潛移默化的教育。
一聲贊美,一個微笑。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在課堂教學中,搭筑師生情感的橋梁,老師愛學生,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重視學生、欣賞學生、傾聽學生的意見,包容學生的缺點,讓學生體驗到親切、溫暖的情感,從而產生積極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從而愉快地學習,主動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奮發進取。
二、要全面合理的評價
傳統思想政治課評價方案的弊端是評價手段過分單一,僅局限于以考知識為主的紙筆測試,采取單一筆試的方法來判定學生思想品德分數的高低。一個學生,只要死記硬背,考前臨陣發揮,其思想政治課學業評價可能會得到高分,根本不考慮該學生平時的表現及思想狀況。初中政治課本身就是應該提高學生思想品德修養,而不是對名詞、理論或政策的記憶。片面的掌握知識,死記硬背,一卷決定學生好壞,這就是思想政治課傳統的學業評價方法的最大弊端。這種評價方式只評價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導致學生學習就是為了考試,記了就是為了考,考完就忘,沒有任何意義。這與當前所推行的新課程改革是極不配套的,必須改革與新課程不相適應的舊評價體系。
初中政治課對學生的評價更多關注的不是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學生在思想品德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包括主動性、創造性、使命感、責任感、自信心、進取心、意志、品質、人生觀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自我認識和自我發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要以多維視角的評價內容和評價結果來綜合全面衡量學生的發展狀況。平時我自己在準備政治試卷的時候,最后一道題,我都要出一個綜合評價考查題,根據《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結合學生平時各方面的表現給學生打行為分。實踐證明,這種方式很好,將知識性考試與學生的思想道德行為表現結合起來,使評價真正能夠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另外我還建立學生的成長記錄袋,收集能反映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他人評價、社會實踐和操行鑒定等記錄,多樣化地反映學生的發展需求、優勢和不足,詳細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促進其自我認識能力的提高。
對學生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評價不僅要重視結果,更要注重發展,要用全面的觀點、發展的眼光看待每個學生。善于發現挖掘學生身上的長處、優點,不失時機地激勵學生的成就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意識。但還要客觀地看待學生身上的缺點和不足,不能因為他們的不足和過失而一棒子打死。
三、要有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
評價方式應當多種多樣,既可采用書面考試、口試、作業分析等方式,也可采用課堂觀察、課后訪談、建立成長記錄袋、分析小論文和活動報告等方式。通過紙筆考試評價與行為評價相結合,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對學生進行較全面的綜合考察,改變了以往單一的評價方式,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政治課的評價中,政治教師起主導作用,除此外,還要有班主任、任課教師、學生的共同參與。評價應是政治教師、學生、班主任共同參與的交互活動,使評價過程成為促進學生、教師共同發展的過程。班主任老師和任課教師應積極配合政治教師做好評價工作,提供必要的資料和信息。對學生的學習評價還要克服傳統學生評價中“教師說了算”的弊端,評價中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增加學生評價的自主權,評價形式改單一的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為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師生共評,創造一種民主參與、交流的評價過程。另外,還要讓家長及其他有關人員參與到教育評價過程中來,使評價成為教師、學生、家長等共同參與的交互活動。
以上是我的幾點粗淺看法。新課程標準下的學生評價是在努力彌補傳統學生評價不足的基礎上確立的更具人文性、發展性的教學評價,是一個需要不斷總結、不斷完善的,能促進學生和教師主動發展的全面的評價體系。新課程課堂學生評價的道路還很長很長,我會不斷地更新嘗試,通過科學的評價來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盡管道路漫長,但我堅信只要一步一個腳印的扎扎實實地走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作者單位:撫寧縣留守營鎮劉義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