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燕
現代信息技術在全球范圍內的蓬勃興起,迅速而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也引起了人類社會全面、深刻的變革,人類因此進了被稱為“信息社會”的時代。因此,信息技術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點出發,聯系實際生活講信息技術,把生活經驗信息化,信息問題生活化。要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讓學生能夠深刻體會到生活離不開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是解決生活問題的鑰匙,從而增強學習信息技術的趣味性。
一、創設情境,從實際生活中發現信息技術
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教師可以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的問題情境中發現信息技術。如同學們看的好萊塢大片,我就播放《黑客帝國》播放“子彈時間”“三百六十度旋轉”“復制人”等片斷。告訴學生在當前眾多的電影中,運用特技鏡頭的不僅僅是《黑客帝國》,還有《指環王》、《星球大戰》、《哈里波特》、《龍卷風》等等也都大量運用了特技鏡頭,而這些特技鏡頭也正如短片中所說那樣,絕大多數都是通過計算機創作出來的,并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視覺效果。因此電影與信息技術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系,其實電影本身也是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信息技術的誕生與發展,給電影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巨大變革不僅僅體現在電影中,也影響到了我們日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大家能不能再說說在你周圍信息技術給你的生活、學習還帶來了哪些影響?請同學們在我們的BBS中發表自己的看法。
這樣,為學生創設逼真的問題情境,喚起學生思考的欲望,也讓品嘗到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找出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素材,感受生活中處處有信息技術,學習信息技術如身臨其境,就會產生親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識的接納心理,將信息技術教學與生活相結合,學生普遍學習興趣濃厚,參與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良好。
二、聯系實際,用生活解釋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知識源于生活,但并不是生活本身的摹本,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這對于以具體形象為主、生活經驗匱乏的學生來說,難以達到透徹的理解。教師要善于把抽象的信息技術知識用生活知識來解釋,在生活體驗中理解感念,使知識、技能同步發展,相得益彰。在課堂教學中,我真切地感受到結合學生日常生活的教學設計在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增強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意識有著重要作用。同樣的一個教學內容,通過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的程度去設計,收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三、回歸實際,在生活中運用信息技術
有人曾經說過:“書讀多了,不會運用等于沒學。”在信息技術生活化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領悟信息技術教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有些信息技術知識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讓學生在生活空間中學習,在生活空間中感知。如我在教學Word 2003時,圖文框、文本框、圖片、自選圖形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在教學中,我首先通過多媒體給學生看一張制作精美的賀卡,當學生看到這張精美的賀卡時,頭腦中自然會有一個鮮明的印象。接下來我再講解如何運用圖文框、文本框、圖片、自選圖形等進行制作。講解的順序就是制作的順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學生學會賀卡的制作之后,我趁熱打鐵,可以提出其他的應用問題,如:設計一張動物運動會的獎狀,一個學生作文集的封面,一個保護環境的公益廣告,一張文藝演出的海報等等。讓學生將所學應用于實際生活,不僅能加深對知識的鞏固和理解,更能讓學生充分地挖掘出圖文框、文本框、自選圖形中更多的、課堂中講不到的知識點,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探索創造精神。學生在制作過程中熱情高漲,充分利用各種自選圖形的形狀,合理使用圖文框、圖片,并將它們都設置成最佳效果,完成了一張張精美海報的制作,一幅幅有價值的公益廣告。學生面對豐富的信息,紛紛設計出自己的方案,并說明理由。這源于生活的素材,使學生感受到信息技術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系,增強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的信心。
信息技術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我們要創設運用信息技術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實際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新學知識的鞏固。具體地說,就是在教學新知過程中可以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創設學生熟悉與感興趣的具體生活活動情況,引導學生通過聯想、類比、溝通,從具體的感性實踐到抽象概括的過程,加深對新知的理解。
教學實踐證明:信息技術即生活,只有信息技術教學能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充滿信息技術的世界,學生才能夠在一種互動與發展的氛圍中想學、樂學、會學,學生才會更加熱愛信息技術、真正做學習的主人。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大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