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瑋
竇桂梅老師在《我永遠追求激情和思想》一文中寫道:激情,這應該成為教師品格的重要追求,只要生命在,激情就在。教師的激情就是要點燃學生的情緒,照亮學生的心靈。這雖然是一位語文特級教師的追求,但對于任教一門訴諸情感藝術的音樂老師來說,更要有生活的熱情與教學的激情。我們除了要努力鉆研教材之外,還要自己先對作品動情,產生一種對作者或作品的理解與同情,再以此為動力展開備課與教學實踐活動。那么,我們該如何來引領學生去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呢?用什么樣的手段與方法讓學生對音樂動情呢?下面談談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的幾點做法。
一、情在意先——激情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能把握住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是要形成并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學生對很多紅色革命歌曲,如《雨花石》、《歌唱王二小》等相對來說都是比較熟悉的,但是由于歌曲創作的背景與現在的生活相距甚遠,因此學生往往難以認真地學,有感情地演唱。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就需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充分地調動起來,激發他們對歌曲的興趣和參與學習的激情。
當我們龍灣區開展“班班有美妙的歌聲”評比時,國歌是其中的指定曲目。怎樣唱得與眾不同呢?思慮再三認為還是要從“情”字上入手。于是我首先給學生們播放《南京大屠殺》視頻片斷,然后用緩慢凝重的語調向學生們介紹日本侵華行徑:“當時日本鬼子就是把中國人綁在這根柱子上練習刺殺的,聽見了嗎,聽見受辱者那一聲一聲撕心裂肺的慘叫聲嗎?虎踞龍盤的南京,30萬同胞,無論是白發蒼蒼的老人,還是嗷嗷待哺的嬰兒,統統被殺,無一幸免……”教室里漸漸安靜下來,空氣仿佛凝固,班中的李明、林舟同學甚至拳頭緊握,好像恨不得與日本鬼子拼個“你死我活”。我順勢向學生們提問:“同學們,假如你就是當時的中華兒女,你甘愿做奴隸嗎?你甘愿成為東亞病夫嗎?”同學們都大聲地回應:“不愿意!”接著,我用稍弱但很有內在力度的聲音領唱了第一句,學生們也情不自禁地跟唱。為了讓情感更強烈,我講解了每一句歌詞該用什么樣的情緒去唱。經過初步的藝術處理,結合音樂記號,再加上激情的引導,學生們都漸漸領悟到國歌當中蘊含的各種情緒和當時創作的背景,第二遍演唱相較第一次已經“脫胎換骨”,有了質的飛躍。經過兩節課激情的引導,全班同學的熱情都被點燃,再經過反復訓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來我班榮獲全區一等獎。
二、情在意中——傳情
音樂是很講究意境中的心靈體會的,我們音樂教師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引領學生走進音樂作品所描繪的意境中,讓學生在意境中徜徉,在意境中流連,讓學生得到由內而外的美的享受。
比如,在學習《感恩的心》這首手語歌時,在伴隨著《感恩的心》這么美的背景音樂時,我給學生們講了圍繞其中的那個生動感人的故事,當我講完的時候,發現底下的學生們眼睛紅了,有的啜泣,有的臉上掛著晶瑩的淚珠。孩子們說:小女孩好可憐啊,小女孩的媽媽好可憐啊。我用飽含深情的語調說道:“白云奉獻給草場,江河奉獻給海洋,你們拿什么奉獻給你們的爸爸媽媽呢?”此時學生已經和作品的感情產生共鳴,演繹的時候也完全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唱得柔美舒緩而又入情入境……
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只有以情動人,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師應以歌曲的“情”為基調,以自身真摯的“情”來激發學生,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三、情在境中——創情
生動的教學情境可以引起學生的親切感和新鮮感,調動學生大腦皮層的優勢興奮中心。但是教師僅停留在創設教學情境上是不夠的,首先,教師要有創造精神,注重創設寬松民主、富于創新精神的教學氛圍,尊重學生的個體,注重抓住一切時機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注意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結果、反應等做出客觀、公正、熱情、誠懇的評價。其次,教師還必須蹲下身子去看每個學生。老師放下高姿態,學生才敢勇于發表自己的看法,表現自我,發展自我,而我們的課堂也不再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千課一面”的局面,取而代之的將會是形式多樣、異彩紛呈、充滿生氣的局面。
記得我參加溫州市音樂優質課評比《絢麗多彩的民歌——勞動號子》這課時,其中有個環節是“拉蓬號子”的情景表演,我扮演船老大,幾名學生演漁民。當時我袖子一挽,架勢一擺,大聲喊唱:“一拉金來么……”學生們馬上懂得配合,過來一起拉漁網,并“喲嗬”地附和。下面的學生都樂了,課堂氣氛進入了一個小高潮。我引導說:“拉漁網的時候大家都笑了,還能拉得動嗎?”學生們都意識到了勞動號子是在勞動過程中形成中,需要同心協力,動作一致。之后,學生們合著《拉蓬號子》的音樂像模像樣地邊唱邊舞,充分沉浸在歡樂輕松的氣氛之中。這堂課不僅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參與能力,使整個課堂充滿了歡聲笑語,學生們不亦樂乎。
生活需要激情,音樂更需要激情。如果只讓學生靜靜地聆聽,而不要求做任何的表達,可能連教師自身的課堂激情都將漸漸消失。我們在音樂教學中要以情激情、以聲傳情,使學生的心靈與音樂交融、碰撞,才能讓學生的真實感人、振奮人心的情感得以自然而充分的流露。蘇格拉底曾經說過: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老師們,讓我們用激情撥動學生心靈的“情”弦,那我們的音樂課堂一定會激情飛揚,魅力十足!
作者單位:浙江溫州市龍灣區上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