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萬群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作為教師,要多考慮在學習活動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最好的學習素材,給學生多一點思維空間。創造條件讓他們的能動性得以發揮,從而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那么,怎樣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促使每個學生的有效發展呢?筆者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經驗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一、建立和諧關系 促進自主學習
學生的天性是活潑好動的,他們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樂意在游戲和活動中學習知識。因此,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讓他們敞開思想參與學習活動,是探究式教學有效學習的根本保證?;咀龇ㄊ?1.保證學生在探討問題時有寬松的氣氛,可以互換座位,可以重組小組,可以熱烈討論,有時甚至可以相互爭辯。2.尊重學生,理解童心,允許學生用自然的、帶有童趣的語言來表達思想,交流意見。3.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此時的課堂上呈現出一種積極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諧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新景象,學生在這樣一個寬松的學習氣氛中學到了知識,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強化閱讀意識 促進有效自學
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首先應從閱讀開始,七年級學生閱讀能力較差,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必須從示范做起,對課文內容逐句、逐段領讀解釋,對重要的教學名詞術語、關鍵的語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復讀,并指出記憶的方法,同時還要標上自己約定的符號標記。對于例題,讓學生讀題,引導學生審題意,確定最佳解題方法。在初步形成看書習慣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在重點、難點和易錯處列出閱讀提綱,設置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縱向深入和橫向拓展地閱讀數學課外材料,彌補自己先前閱讀時的疏漏,從而進一步順應和同化知識,提高閱讀水平和層次,形成閱讀——討論——再閱讀的良性循環。
三、鼓勵主動參與 促進能力提高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條件,創設情境,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發現,親歷數學構建過程,掌握認識事物、發現真理的方式方法,從而促進學生自學能力提高。如:教學勾股數時,教師出示了這樣幾組勾股數,請同學們討論這些勾股數的特征:3,4,5;5,12,13;7,24,25;……開始學生們只注意到:每組勾股數的前一個數都是奇數,后兩個數是一奇一偶,之后陷入僵局。教師啟發道:一奇一偶之間有什么聯系?學生們發現是連續數。忽然一名學生發現后兩數之和恰是一個完全平方數,稍一頓,即抬頭,急切地說:“這兩個數的和恰是一個完全平方數,這個完全平方數就是前一個數的平方……”這樣,在思考、觀察中發現規律,靈感一觸即發。學生們找到了勾股數的特征:即大于1的奇數的平方分成兩個連續的自然數,此奇數與這兩個連續自然數成勾股數。模仿只能跟著走,創新才會出人才。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發揮主導作用,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去探索和思維,引導學生去大膽創新,從而為培養一代社會主義新人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四、創設探索平臺 促進學習發展
數學學習是學生自己的活動過程,學生用自己的活動建立對人類已有的數學知識的理解。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獲取知識,不能越俎代庖、奉送現成的結論,有時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寬松的時間和空間,在學生自主探索過程中,適時地運用觀察、操作、討論、交流、小組合作的方式。
例如,在教學矩形、菱形的判定方法,教材中并沒有給出具體的表述,而是要求學生用填空來完成對問題的表述,教材的這種編寫有利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等活動,形成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并在與他人的合作交流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同時,教材設置了“討論”、“回顧與探索”、“探索與討論”等版塊,提供足夠的材料,其目的就是為了保證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技能的條件下,為有較強能力的學生提供發展的空間,最大限度地滿足每一位學生的動手操作、討論交流、參與新知識學習的需要,開啟學生的智慧潛能,“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在探索過程中,每位同學的思維能力、動手實踐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總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僅有利于學生今后的終身學習,而且能促進數學課堂教學的優化。我們應繼續思考如何努力創建一個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境,使學生在獲得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充分實現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儀征市陳集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