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宏
現在的教育是提倡素質教育的時代,強調提高學生的全面綜合素質,對于職業學校來說,怎樣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技能的素質優為重要,但是目前的一些實訓做法并不適應這一大趨勢,具體表現為學生的技能訓練單一,過分強調單一操作技能的重要性,沒有訓練學生的綜合運用技能;不注重學生怎樣獲取技能的過程,僅看結果來判斷學生的能力;在教學中缺乏嘗試與探索,學生學會的大多是模仿教師的操作動作;實訓教師的科研氛圍不足,沒有探索和學習新教育理論的熱情與執著。另外還和整個教育的大環境并不十分重視實訓有一定的影響。這樣的現象出現說明我們的實訓教學工作已落在基礎理論教育的后面。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教學工作存在著片面強調學科體系和知識灌輸,與生產和生活實際聯系不緊密,對知識應用、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重視不夠,實踐和專業技能訓練比較薄弱等問題,難以使學生形成熟練的職業技能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這些問題制約了中等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影響了高素質勞動者的培養。因此,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是中等職業教育面臨的緊迫任務。”
現在我們就先從技能的構成說。技能的構成由三部分:一是操作技能、二是心智技能、三是復合技能。各種技能的培養方式不完全相同,不同的階段可以培養不同的技能,如在初級階段注重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在后階段注重培養學生的心智技能,實訓模式的改革與企業實習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復合技能。在教學中注意三者之間的關系顯得尤為重要。在學生實訓的初級階段,強調學生操作的準確性與熟練性在現階段就是注重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而在實訓的后階段,我們改革實訓的教學方法,強調學生對工藝的理解與編制起到了培養學生的心智技能;通過實訓模式的改革,增加學生實訓的可選擇性,提高學生知識、技能的綜合性學習,強調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等一系列措施,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心智技能,另一方面也是培養學生的復合技能,加強校企的合作,產、學、研一體化,樹立開放型的教學思想等都是強調培養學生的復合技能。
有了對技能的評價體系,經過實訓與企業的銜接研究,反饋到教學大綱的修訂,通過大綱的指導,各研究小組研究各種技能的形成過程并進行實踐等環節,最后形成中等職教機電專業綜合職業技能的培養模式。可以看出,有所側重地研究改革相對的內容,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從改革現有的實訓模式入手。
一、從教學的角度探索
從現有的實訓教學狀態看,基本上是和基礎性的理論教學相差不大,即以教師為主的教學體系,學生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和能力的訓練,一般是教師講完一個動作或方法,學生以教師的方法進行模仿性的練習。過去我們一直在講“培養能力”,而培養所強調的是教師,把學生放在了被教師“培養”這樣一個被動的地位,這樣可能束縛了學生,也可能束縛了教師。而發展能力體現的是學生的主體地位,其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學生能力的束縛。怎樣減少對學生的束縛,我們從知識和能力的獲得過程來探索,陜西師范大學張熊飛教授指出:“從知識形成順序的方式來看,一般應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行為掌握,主要是通過親自觀察去接觸和感知基本事實;第二層次是圖像掌握,五官并用,主要從形象方面掌握基本事實的本質特征;第三層次是符號掌握,就是以語言形式或數學關系去掌握事實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聯系。”學生按照行為—圖像—符號三個層次來接受新知識,則可使知識的形成過程處于最佳的協調狀態,這也顯然是教師最佳的施教策略。遺憾的是我們的教學往往超越了行為和圖像,直接達到了符號,即省略了感性認識,形象思維,直接達到了邏輯思維,其教學必然是學生永遠處于一種被動的接受“結果”的過程。從實訓的教學來講,學生處于一種模仿的過程中,典型的例子便是電力拖動的實訓,學生按照老師布置的電氣線路圖來布置器件、接線、調試,如果“電拖原理”學得不扎實,學生就無法在實訓中形成一種過硬的技能。
因此,怎樣在教學中設計教學的方法就成了我們要著重研究的課題,怎樣從知識、技能的形成過程進行探索是我們實訓教師面臨解決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項目。在“行為—圖像—符號”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起兩個作用,一是誘導學生“跳一跳能摘到知識技能的桃子”,“跳一跳”強調的是學生的努力,而不是教師摘下來塞給學生。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動“桃子”自然就得到了鍛煉,獲得了知識,形成了技能。如鉗工專業的“長方體的銼配”這一課題,教師誘導學生解決長方體的形體誤差會怎樣影響“互換性銼配”的間隙這一問題后,在銼配時自然會將長方體加工得比較好成狀態完成鑲配。二是教師還應創設一個環境,在這個環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例如,我們在講“鋸割”這一課題時,將正常的鋸割方法教會了學生后,找一塊長條形的工件,讓學生思考怎樣鋸割一條長度超過去150mm的縫,就是教師創設了一個很好的環境,在此環境中學生就會通過聯想、思考等方法,把鋸條重新安裝然后完成鋸割。
二、從培養全面綜合素質入手
從這幾年反映的情況看,社會對中職畢業生的素質要求是越來越高,要求中職畢業生具有良好的學習接受能力、知識水平、社會道德等方面和日益發展的科學技術相適應,而就我們從事實訓工作的教師來講,我們必須解決技能教育的問題,如技能的接受能力,綜合職業技能的掌握,技能和社會道德的關系等。通過研究表明,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改革現有的實訓方法時,必須明確技能要適應市場變化和崗位轉換的要求,注重培養專業技能、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特別要把培養職業能力與培養職業道德緊密結合起來。為此我們研究在實訓中增加以下的方法:
1.增加選擇性
增加選擇性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技能的興趣,同時也是擴展學生知識的一個很好的方法。一是增加工種的選擇性,學生可以從多方面選擇不同工種的實訓,如機電專業可以讓學生在不同的時期自由選擇鉗工、車工、電工、數控加工等,二是在單一的工種中增加可選性的內容,如機電專業的鉗工專業中可以增加模具制作、裝配修理、鈑金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的選擇,甚至在基礎性的鉗工中可以側重地增加鉆孔等適應社會實踐性的內容。通過調查,我們發現80.76%的同學希望自由選擇實習的工種和類型,這為我們實施這一想法增添了可行性,也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提供了條件。
2.提高知識技能的綜合性
我們過去一直在強調單一技能的重要性,同時在教學中也是有目的地進行著單一技能培訓的工作,從狹義工作的重要性來說,單一技能也并不是不重要,受學校教學條件的影響,學校的教育不可能是面面俱到地培養學生將來從事工作的技能。現代社會更強調的是畢業生的綜合職業素質,因為只有少部分的學生會從事在學校里學的一些技能工種,更多部分的學生將從事著與本專業相近的工作,所以,提高學生技能的綜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調研,我們發現機電專業在實訓中增加綜合件的制作,非常有利于學生的綜合技能的形成,例如,在鉗工實訓中,我們著力在第二、第三年學習一些“組合部件”的制作,雖然組合部件中單一零件的制作要求并不高,但幾個零件組合后就增加了技能的綜合性,增強了學生對單一技能的理解和應用,而且學生也將學會怎樣自主地學習技能。在實際中,學生通過這樣幾個課題的訓練,動手能力、思考能力思考能力明顯地增強。
3.在實訓工作中增加培養學生的創造和創新精神
就業者的流動和工作的更換頻繁已成為社會工作的特點。所以只有通過對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通過對實驗、實訓等實踐能力的切實培養,才能使職業教育獲得新一輪發展的動力。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古爾福特在關于創造才能的理論中認為:課堂中都重視認知和記憶的功能,而忽視了創造能力培養,這與迅速變化著的世界所需的精神心理發展非常不平衡。針對以往教學中的缺陷,有必要專門進行創造思維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訓練。
在技能訓練中培養創造性思維訓練,旨在通過學習和訓練,初步掌握創造思維的方法、培養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獨創性和精神性等創造性思維品質。根據以下的原則進行具體的操作:
(1)發散思維原則;
(2)聯想與想象思維原則;
(3)突破思維障礙原則;
(4)思維嚴密性原則。
如在鉗工實訓中加入各種加工方法的其他應用,可出思考題如怎樣鋸割各種型材,可以充分發散學生的思維,同時也給予學生充分的技能訓練,起到一箭雙雕的作用,這就是聯想和想象的思維訓練;在四方體的銼配時,考慮四方體的形體誤差對配合間隙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就是思維嚴密性的訓練。
如在《電工生產實習》課程的“雙聯開關控制的白熾燈照明電路”實習課題中,教師可在闡述清楚雙聯開關的結構及工作原理后,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創新設計其安裝接線電路。在一個有32名學生的班級實習該課題時曾作了如此的嘗試,結果21位學生接出的是同一種常見電路,而其他11名學生則接出了五種完全不同的形式。最能體現這11名學生的創新意識的是他們都完全避免了易使照明電路出現故障的導線T形連接,整個線路不出現絕緣層的剖削與恢復問題,從而達到了既正確實用,又美觀安全的最佳效果。這就是突破了思維的障礙訓練,創新也顯得魅力無窮。
通過一段時間的探索與實踐,我們在教學方法和全面加強素質教育的實訓手段上進行的綜合性的改革,結果表明這一方法是有效的,學生的思維活躍性比原來強多了,如在0209班的實訓中,學生會想到在“鋸割課題”后,鋸割“五角星”;學生的創業素質提高了,有三位同學在畢業后,集資買了數控機床創業,現在是做不完的定單。通過研究表明,學生學習技能的興趣明顯強過學習文化課的興趣,學生技能素質的提高有助于就業,我校今年的畢業生和在外實習的學生99.7%都找到了實習工作單位,而且工作條件、薪資等均比前幾年有了明顯的提高。
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們得出了幾點經驗:
①設計一系列的具有創新精神的實訓方案是實訓教師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可以說要對學生進行創新性的訓練,首先教師必須有創新的想法才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創新的動手,這也是在新的教育環境對教師的新要求吧。
②實訓教師要加強學習,特別是學習一些新的教學理論,學習別人成功的經驗教訓;學習傳統的教學理論時要有新的想法,而不僅僅是接受。
③實習教學,既是實踐知識的學習,也是理論知識的鞏固和提高,同時還使學生與企業、社會的關系密切,使學生在接觸社會生活實際的過程中,受到思想教育。因此,在現場實習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培養勤儉節約、艱苦創業的思想作風;幫助學生了解企業和生產實際,自覺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
作者單位:山西冶金高級技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