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江
摘要:自1991年俄羅斯聯邦成立以來,俄羅斯軍事戰略面對不斷變化的戰略環境,經過葉利欽時期、普京時期以及現在梅普組合執政三個時期的不斷發展,已形成了一個較為完善的體系。根據俄羅斯2009年的新版國家安全戰略,不久俄羅斯將出臺新的軍事戰略,回顧以往俄羅斯軍事戰略調整的歷程,可以預見新軍事戰略的基本走向。
關鍵詞:21世紀;俄羅斯軍事戰略;調整
中圖分類號:E09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23—0041—02
進入21世紀俄羅斯在繼承前蘇聯軍事戰略遺產過程中,根據變化的外部環境,不斷對軍事戰略進行了充實和完善,軍事戰略凸現靈活性與務實性。2009年5月12日梅德韋杰夫頒布新的國家安全戰略,為軍事戰略新一輪調整指明了方向。
一、21世紀初俄羅斯軍事戰略調整的演進軌跡
2000年普京擔任俄羅斯總統后,俄羅斯面臨嚴峻的安全威脅。普京針對俄羅斯軍事戰略的若干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做出了新的回答,有效的保護了國家利益,確保了國家安全。普京時期(2000—2008年)俄羅斯軍事戰略做出了兩次調整。
(一)普京時期俄羅斯軍事戰略第一次調整
該階段俄羅斯奉行“積極的現實遏制”軍事戰略。2000年普京簽發總統令先后頒布了《俄聯邦國家安全構想》、《俄聯邦軍事學說》等指導俄軍建設的綱領性文件。這些文件從宏觀上確立了新世紀俄羅斯軍事戰略調整的框架,并對于葉利欽后期的“現實遏制”軍事戰略做出了修正,反映了普京對于俄羅斯軍事戰略新的思考。
(二)普京時期俄羅斯軍事戰略第二次調整
該階段俄羅斯奉行“以核遏制為依托的機動”戰略。2003年10月,俄羅斯國防部公布了《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發展的緊迫任務》的構想文件,標志著俄軍軍事戰略的新調整拉開序幕。該文件頒布后,俄軍第一副總參謀長巴盧耶夫斯基指出,該構想是根據形勢的變化,對威脅判斷、軍事力量的建設等方面做出的補充。①2004年2月俄軍舉行了“安全—2004”戰略核演習,巴盧耶夫斯基宣稱,“我們現在這樣表述武裝保衛俄羅斯的主要組織原則:以核遏制為依托的機動戰略”。這標志著俄羅斯軍事戰略已實現從“積極的現實遏制”戰略向“以核遏制為依托的機動戰略”的轉變。
二、21世紀初俄羅斯軍事戰略調整的動因
(一)因應美國對俄羅斯的戰略遏制
戰略遏制是指美國利用強大的軍事實力對俄羅斯進行戰略包圍,企圖達到不戰而勝的目的。冷戰時期,美國對蘇聯成功地戰略遏制,將蘇聯拖入了激烈的軍備競賽中,最終導致了蘇聯的解體。冷戰結束后,大國之間的競爭越來越體現為綜合國力的較量,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各國彼此擁有了更多的共同安全利益,謀和平、求發展、促合作已成為了世界各國普遍價值追求。然而,美國并沒有放棄冷戰思維,在美國看來,俄羅斯擁有廣袤的國土、豐富的資源以及對大國地位的執著追求,這些都是俄羅斯軍事上再次崛起的有利條件。美國對于這樣一個國家“既要尋求合作,又要謹慎防范,防止出現合作方法本身不能阻止未來沖突的可能性”。歷史已經反復證明,俄羅斯幾度沉淪后,都實現了再度的崛起,要延緩俄羅斯崛起的時間和幅度,就必須從外部環境加以限制。進入21世紀,美國對俄羅斯戰略遏制最顯著的標志就是部署導彈防御系統。20世紀50年代,美國為對抗蘇聯開始研發導彈防御系統。蘇聯解體后,美國并沒有停止導彈防御系統的建設,反而加快了研發的力度。經過克林頓政府、小布什政府的大力推動,到目前為止,美國導彈防御系統已發展成為了具有攻防兼備能力的戰略性武器系統。一旦在全球完成實戰化部署,將打破美俄間“確保相互摧毀”的核平衡,極大削弱俄羅斯的戰略威懾能力,確立美國對俄羅斯在常規軍事力量和戰略核力量上的“雙優勢”地位。
(二)緩解北約東擴帶來的安全壓力
緩解由于北約東擴帶來的地緣安全壓力是21世紀初俄羅斯軍事戰略調整的直接動因。北約是西方在冷戰時期為對抗華約而成立的軍事聯盟。華約解散后,中、東歐各國從各自國家利益出發,紛紛要求加入北約,尋求安全保障。與此同時,為了鞏固冷戰成果,添補蘇聯解體后在東歐留下了“地緣政治的真空”,在美國的大力推動和中東歐國家的“緊密配合”下,北約于1999年和2004年成功實現了東擴,2009年4月1日北約又將阿爾巴尼亞和克羅地亞吸納為成員國。從地緣戰略環境的角度看,北約東擴進一步惡化了俄羅斯面臨的安全環境。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在西部就失去了約2000公里的戰略防御縱深,北約兩次東擴后,對俄羅斯形成了一條從波羅的海到黑海的戰略防線,北約的前沿部署向前推進了近800公里,“飛地”加里寧格勒和俄羅斯西部重要的政治、經濟中心圣彼得堡直接暴露在北約的軍事壓力下。這對于俄羅斯國家安全構成了最直接的威脅,由于波蘭、捷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亞沒有簽署《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這就意味著上述國家部署任何武器都將不受到限制,一旦北約在上述國家部署導彈防御系統,那么俄羅斯的整個西部地區將處于北約監控之下。俄羅斯前外長普里馬科夫指出:“俄羅斯不能接受北約擴展的做法,不是因為俄羅斯有否決權,而是因為俄羅斯必須在惡化了的地緣政治環境中捍衛自身的利益”。
(三)適應國家安全戰略做出的調整
在安全理念上,確立了以“突出歐洲、東西兼顧、穩固周邊”為核心的新歐亞主義為國家安全戰略新的指導思想。“突出歐洲”就是以融入歐洲為重點,俄羅斯國家的核心利益在歐洲。歐洲文明是世界先進文明的代表,只有融入了歐洲,俄羅斯才有可能再度成為世界強國。2002年普京在國情咨文中“堅定地表示我們在歐洲的優先方向”②。“東西兼顧”就是東西方并重,利用地跨兩大洲的優勢吸取東西方先進的文明成果,建立穩定的東部安全環境同時借助正在崛起的亞洲力量,在國際舞臺上實現縱橫捭闔。“俄羅斯既是歐洲國家,又是亞洲國家。我們既對歐洲務實主義,也對東方的智慧給予應有的評價”③。“穩固周邊”就是加強與獨聯體國家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一體化建設,重新確立俄羅斯在該地區的影響力,為俄羅斯的發展創造安定的周邊環境。2000年版《俄聯邦國家安全構想》指出:“與獨聯體各國進行有效的協作是俄聯邦軍事安全保障領域的一個最重要的戰略方向”。
在安全目標選擇上,重振大國地位。確立正確的安全目標始終是國家安全戰略首要解決的問題。國家安全戰略目標是戰略指導者在國家安全戰略實施中所要達成的最終目的,它反映了一定歷史時期對國家面臨的形勢及肩負任務的基本判斷,是制定戰略的出發點。“一種沒有目標的戰略也不是真正的戰略,充其量不過是一種牽引行動而已”④。無論是普京執政時期,還是現在梅普組合執政時期,俄羅斯從未放棄對世界大國地位的追求,將其做為戰略目標,體現出了俄羅斯安全戰略的務實性,因為目前“俄羅斯正處于數百年來最困難的一個歷史時期。大概這是俄羅斯近200—300年來首次真正面臨淪為世界二流國家,甚至三流國家的危險”。
在安全手段選擇上,強調軍事手段的運用。戰略手段是戰略指導者根據戰略目標對戰略力量的運用方式。英國著名戰略學家利德爾·哈特指出:“戰略能否獲得成功,主要取決于對“目的”和“手段”(工具)能否作精確的計算,能否把它們正確地結合起來加以使用”⑤。國家安全戰略實質上就是國家安全戰略目標與手段的有機統一體,只有將戰略目標與戰略手段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最大限度的維護國家安全。俄羅斯是一個有著尚武傳統的國家,從彼得一世改革開始,幾百年來俄羅斯都將國防和軍隊建設置于國家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國家強大首先要有強有力的軍隊做保障”。2009年5月12日,梅德韋杰夫批準的《2020年前俄聯邦國家安全戰略》再一次強調,必須依靠本國武裝力量捍衛國家利益。目前,俄羅斯綜合國力尚處于恢復期,在實力懸殊的情況下,俄羅斯要重振大國地位需要倚重強大的軍事力量。
三、俄羅斯軍事戰略調整的發展走向
2009年5月12日,俄羅斯頒布了新的國家安全戰略,不久后俄羅斯將出臺新的軍事戰略,這將是在金融危機背景下,梅普組合執政時期出臺的指導俄軍建設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必將呈現新的發展趨勢。
(一)奉行“非對稱回應”的軍事戰略方針
戰略方針是指導軍事斗爭全局的原則,它明確了實現戰略目標的途徑、軍事斗爭準備的重點及軍隊建設的方向。9·11事件后,美國的軍事戰略做出了重大調整,戰略目標從冷戰后防范其他大國崛起,維護自身超級大國的地位向打擊恐怖主義,維護本土安全轉變。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弱俄、削俄的既定方針并沒有改變,在伊拉克戰場取得決定性軍事勝利后,美國立刻加大了對俄的戰略圍堵。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戰略態勢,梅德韋杰夫將汲取了蘇聯時期實施“對稱回應”戰略方針時的經驗教訓,將以“非對稱回應”的戰略方針回應美國的戰略進攻。俄羅斯著名軍事理論家安德烈·科科申指出:“非對稱回應的實質,首先是在還擊中有能力給對方造成難以承受的損失”。梅普組合將實施的“非對稱回應”戰略方針就是避免在軍事領域與美國展開全面的軍備競賽,而是加強在戰略核力量、航空航天等俄羅斯具有優勢的領域建設,保持與美國的戰略平衡。
(二)按照均衡發展原則建設軍事力量
軍事力量建設是實現軍事戰略目標的實踐環節,是戰略決策、戰略指揮的落腳點,是軍事戰略對抗的直接形式。軍事力量的構成要素有很多,包括核力量、常規力量、后備力量等等。軍事力量的建設實質上就是根據不同時期的戰略需求,將各組成要素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實現戰略利益的最大化。2009年俄羅斯新國家戰略強調,要完善體制編制,在保證戰略核力量建設的同時要加強常備部隊建設。可以預見未來梅普組合對軍事力量建設將堅持“均衡發展”的方針,強調以核力量為基礎,把常規力量作為實戰的手段,實現“威懾”與“實戰”相結合,確保俄羅斯有足夠的力量應對各種安全威脅。
(三)深入推進獨聯體軍事合作一體化
任何一個國家的軍事戰略在制定過程中都會受到不斷變化發展的因素影響,如:國際戰略形勢、國內政治發展等。在考察各國軍事戰略的調整過程會發現除了受到這些不斷變化發展的因素影響外,還有一個相對的穩定因素始終影響著軍事戰略的調整,這個因素就是地緣的因素。獨聯體各國位于俄羅斯的西部和南部地區,既是俄羅斯的戰略邊疆,又是應對北約東擴的戰略緩沖區,對于俄羅斯而言具有重要的地緣戰略價值。獨聯體地區是俄羅斯傳統利益區,處于軍事戰略部署的優先方向。梅普組合的新軍事戰略必將體現出對于這一地區的關注,通過大力推進獨聯體國家快速反應部隊建設、防空一體化等措施推進軍事合作的一體化進程,實現俄羅斯軍事上主導獨聯體事務的目的。
注釋:
①《俄羅斯頻繁軍演檢驗改革成果》,李大軍,解放軍報第九版,2003年12月15日。
②《普京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第622頁。
③《普京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第111頁。
④丹尼斯·德魯、唐納徳·斯諾著,《國家安全戰略的制定》(王輝青等譯),軍事科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14頁。
⑤《戰略論》(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譯),利德爾·哈特著,戰士出版社,1981年2月版,第450頁。
(責任編輯/彭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