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力
[摘要]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起著主導作用。廣大教師應著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質,在教學活動中遵守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道德原則,加強師德修養。國家應建立有效機制,把道德教育和制度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實現以德育人的偉大目標。
[關鍵詞]以德育人教師職業道德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經濟建設、科技進步、社會發展依賴于全民族的智力開發和人才的培養。廣大教師要著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質,樹立高尚的教師道德人格,建立有效德育機制,實現以德育人的偉大目標。
思想政治素質是教師以德育人的核心
思想政治素質是廣大教師首先具備的最基本素質。高校要組織教師認真學習馬列主義、“三個代表”與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學校各級黨組織要認真負責,確保學習時間、學習內容、學習人員三落實。廣大教師通過學習升華思想認識,達到較高的思想境界。
要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教師要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切實做到兩個堅定:一是要有堅定的無產階級政治立場。教育家徐特立明確指出,教書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學生成為具有共產主義思想品質的人?!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三條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教師應當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教師承擔如此重任,必須要有鮮明的無產階級政治立場,堅定地站在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始終堅持從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來觀察和處理問題。二是要有堅定的社會主義政治信念。當前少數教師被西方資本主義的本質特征迷惑,在某種程度上動搖了社會主義的信念。各級黨組織必須采取得力措施,對教師進行理想、信念的教育。教師只有樹立堅定的社會主義政治信念,才能以強烈的革命事業心和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去教育學生,才能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無私奉獻精神去對待教師這個偉大職業。
要具有較高的思想素質。思想素質是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教師首先要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原蘇聯教育家加里寧說過:“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或那樣地影響著全體學生?!苯處煹氖澜缬^,人生觀和價值觀狀況,會對學生的行為選擇產生影響。因此,教師自身首先要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和高尚的價值觀。教師只有確立科學的世界觀,才能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去教育和培養學生,做到在知識傳授、人才培養、素質教育中保持崇高的理想境界;教師只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才不至于在人生的征途上迷失方向,才會熱愛教育,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鞠躬盡瘁;教師只有樹立高尚的價值觀,才能稱職于“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光榮稱號。人民教師應當淡泊名利,堅定集體主義的主導價值觀,擺正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的關系,堅決反對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確保學校這塊凈土不受玷污。
樹立崇高師德是教師以德育人的根本
目前教師道德的整體水平是好的,但也應看到少數教師的敬業精神不強,以德育人意識淡薄。因此,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已迫在眉睫。概括地說,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遵守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道德原則。
遵守愛崗敬業的道德原則。愛崗敬業、獻身教育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首位要求,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思想前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教師要“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愛崗敬業、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已不再是個人的意愿和行為,而是黨和人民對教師的共同要求,是當代教師群體的共同意志。教師首先要把愛崗敬業、獻身教育事業放在首位。因為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祖國的富強,在一定意義上關鍵在于人才的培養。鄧小平明確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币虼耍瑥V大教師要以現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為榜樣,終身安于粉筆生涯,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懷獻身教育事業。其次,當代教師只有遵守愛崗敬業的道德原則,才能從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出發,忠實履行自己的道德義務,才能對自己的動機和行為作出選擇和批判,在平凡的崗位作出貢獻。
要遵守教書育人的道德原則。教書育人道德原則是全面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途徑。教師既要對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又要重視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這是教師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其根本任務決定的。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要記住,你不僅是教課的老師,也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苯虝说暮诵氖怯?。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做事,更重要的是要教學生做人。孔子在教學活動中強調把教育學生如何做人放在第一位,提出了教師要幫助學生“進德修業”的主張。韓愈在《師說》中明確提出教師的職責為“傳道,授業,解惑”,并把傳道放在首位。列寧曾經說過:“在任何學校里,最重要的是課程的思想政治方向,這個方向由什么來決定呢?完全只能由教學人員來決定?!币虼耍虝耸墙處煹某绺呗氊?。當代教師要增強教育責任感,對學生全面關心,全面負責,做學生的表率,善于把思想教育滲透到各學科教學和日常生活中去,做到教書與育人相結合。
要遵守為人師表的道德原則。為人師表是教育工作本身對教師的基本要求。無論是在教育教學,還是在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中,教師的品德、作風、舉止及衣著給學生的影響都是非常深刻的。
首先,必須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中國古代教育家荀況認為:“師術有四,面博習不與焉。尊嚴而憚,可以為師;耆艾而信,可以為師;涌說而不陵不犯,可以為師;知微而論,可以為師?!倍枷爰翼n非子則認為:“智如泉源,行可以為表儀者,人師也?!彼麄冋J為作為教師既要有足以教育學生的豐富知識,同時也必須具有高尚的德行,才能成為學生的楷模。漢朝思想家楊雄則明確地提出:“師者,人之模范也”。古代教育家孔子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十分強調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他說:“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彼J為,一個人首先自立,才能立人,首先正己,才能正人。教育者要有良好的德行,才能潛移默化地陶冶和塑造學生的心靈。胡錦濤指出:“務必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逼浯危仨毶眢w力行,以身作則。這是貫徹為人師表原則的基本要求。只有言行一致,身體力行,才能贏得學生信任、尊敬和擁戴,才會成為學生的榜樣。
建立有效機制是以德育人的保障
建立有效機制是教師以德育人的保障。目前全國尚無統一的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在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并重的今天,高校要特別強調“法治”和“德治”的有機統一以及道德教育和制度建設的結合。
建立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始終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要加強道德規范建設,將師德養成納入制度建設的軌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已頒布實行的《教師法》的個別條款雖也涉及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但比較籠統,可操作性不強。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應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盡快制定符合高校實際的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違規必究。
應建立教師職業道德評估體系。依據教師職業道德評價標準,建立相關的評估指標體系,每個指標給予一定的分值,以學年對教師的師德規范執行情況進行量化考核。目前,各高校對教師的教學、科研情況有著嚴格的考核標準,量化指標細繁,考核結果與晉職、晉級、評優、津貼等緊密掛鉤。唯獨教師的職業道德考核沒有具體標準和量化指標,不對上述各種評優、晉職、晉級構成實質性影響。使教師普遍認為,業務是“硬指標”,師德是“軟指標”。由于這種誤導,一些高校出現重業務、輕政治,重智育、輕德育,重理論、輕實踐,重教學質量、輕教育質量等不良現象。
實行高校黨政領導師德負責制。高校黨政領導應對教師職業道德狀況負總責,黨委負責同志要親自抓,分管領導專項抓,有關部門具體抓。學校要對教師的師德情況按時抓、及時擺、定期議,確保高校的德育工作真正到位。高校的上級主管部門要對所屬高校的師德情況定期檢查,定期研究,實行量化考核,將高校師德情況列為學校黨政領導政紀考核的主要內容,對學校的評優、評獎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
綜上所述,以德育人是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體現,是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師對社會應盡的道德義務。以德育人,教師是主導。因此,提升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是以德育人的核心;樹立崇高師德,加強思想修養,堅持師德高品位,是以德育人的根本;建立有效機制是以德育人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