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莉 史勤先
[摘要]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著缺乏靈活機制、抑制個性化發展,教育方式落后于社會發展的問題。高校要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全面提高其綜合素質;要加強師德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同時,努力營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富成效。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對策
進入21世紀以來,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競爭日趨激烈。高校作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基地,擔負著為黨和國家培養優秀人才的重任,而做好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完成這一任務和使命的根本保證。思想政治教育是旨在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政治觀念即政治觀點、理想信念、世界觀和道德觀的社會實踐活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關系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興衰成敗,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時,因社會發展導致思想政治教育主體需求變化導致與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產生了矛盾。這一矛盾已成為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圍繞這一問題就目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問題、成因及對策做些分析和思考。
當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缺乏靈活機制,抑制個性化發展。長期以來,我國教育強調社會本位觀,強調個人對社會和集體的服從,因而出臺不少政策、制度來規范和約束個體言行,調整和維護社會秩序。反映到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往往容易造成“號召性的灌輸式教育”。在某種意義上說,學生成了一種工具。這影響了學生多樣性需求和個性化發展,導致現在高校人才培養出現“單一化模式”,缺少創新型人才。
教育方式陳舊,落后于社會發展。21世紀社會經濟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人們的思維和行為也要隨之調整。長期以來,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由黨團干部、政治輔導員、班主任和教學工作的“兩課”教師組成。他們多忙于事務性的工作,再加上自身生存與發展等方面的壓力,顧及專業性工作的精力較少,知識更新、模式轉化速度也較緩。因此,在教學中往往缺少科學剖析和診斷,滋長了教條主義和形式主義。這就容易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現“一潭死水”,沒有朝氣。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問題的成因分析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變遷。新世紀的高等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出現了新情況新變化,在取得成效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歸結起來主要是主客體方面的原因。
當前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現狀。總體上來說,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狀況良好,多數有強烈的求知欲、較穩定的情緒、較健全的意志和完整統一的人格。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不容樂觀,他們政治意識不強,政治意識淡薄,不關心時事,政治素養不高;不能正確處理自己所面對的問題,往往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容易導致心理疾患;同時對自己的前途感到困惑和迷茫,不能給自己的人生做科學合理的規劃,沒有正確的奮斗目標和方向。
高校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師素質現狀。民族的振興在教育,教育的振興在教師,尤其是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當前高校教師總體來說素質還不錯,學術水平較高,工作認真負責,有責任感和使命感,職業道德、思想政治素質較好,能夠擔當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但也有部分高校教師缺乏堅定的政治立場和理想信念,人生價值取向傾斜,功利主義傾向比較嚴重。部分教師缺少勤業、敬業精神,得過且過現象較為普遍,學術上不認真鉆研、有造假現象,導致學術腐敗、教育滑坡。
社會環境變化的因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目前,我國正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改革的攻堅階段,隨著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改革中深層次的矛盾日漸凸顯;隨著開放層次和領域的增多,社會傳媒更加開放,各種文化、價值觀念的相互交織,使得人們的思想日趨多元。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研究
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全面提高其綜合素質。應大力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作為大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的根本和核心,把思想道德建設作為人才培養的一項根本建設常抓不懈。在開展教育中,首先,要以思想道德素質為核心,帶動其他素質全面協調發展。要多開展一些關于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專題教育活動,多開展理想信念、價值觀念等方面的主題教育,以此來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加強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其次,多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征文比賽、演講比賽、辯論賽、知識競賽、球類比賽、田徑比賽等,通過這些活動或競賽提高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和體育素質。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傳授與講解,培養其良好的意志、品質、毅力和人格,提高其人際關系能力、溝通能力、適應能力等,進而使當代大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加強師德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師德是教師素質的核心和靈魂,是當代教育成敗的關鍵所在。當前多數教師是愛崗敬業、任勞任怨的,但也有部分教師黨性不強、黨風不正、政治理論水平不高,責任心、事業心也不夠。因此,要組織教師多開展加強黨性、黨風建設的活動,組織開展政治理論學習、組織生活和民主生活會,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政治理論水平和政治素質;要大力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與培訓,讓其深知其職責,切實履行和遵守職業道德準則,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業當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和進出機制,為教師的深造進修提供良好平臺,為教師的教學和科研創造良好條件。
凈化社會環境。改革開放后,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各項改革穩步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形成。但與此同時,社會環境中各種因素的互相聯系更加緊密和頻繁,其相互依賴性增強,社會環境顯得日益復雜。這給思想教育工作帶來了不少困難和問題。因此,全社會要共同努力,形成合力,采取系列措施如開展掃黃打非專項行動、優化網絡資源和媒體信息、引導社會輿論、倡導主流文化等,以此凈化社會環境,為大學生成長營造良好氛圍,進而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良好平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我們應正確認識問題,找準原因,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解決。只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發揮主動性、能動性、創造性,積極探討和解決前進中的困難和問題,新世紀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將更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