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春縣是國家重點扶貧的邊疆民族特困縣,全縣共有157家基層工會組織。7844名工會會員,330名建檔困難職工。
在云南省總工會、省監獄系統工會、開遠市總工會的大力幫扶下。綠春縣于2008年開始實施“興邊富民工程”工會行動計劃。省總投入興邊富民行動資金10萬元,省監獄系統投入12.46萬元,開遠市總工會投入5萬元。從工會干部隊伍建設、改善辦公條件、援助中心建設、職工技術提升等方面,有力地推動了綠春縣工會工作的全面發展。
一年多來,縣總工會先后投入幫扶資金4萬元,采取以會代訓、辦班授課等形式,組織了2期170名基層工會干部參加的業務理論培訓。派專人參加了由云南省總工會和上海市總工會組織的云南省邊境縣藏區縣工會主席上海培訓班。同時組織30名基層工會干部赴北京、大連等發達地區進行了考察學習,開闊了視野,找準了差距,基層工會干部的素質明顯提升。
去年共選樹了企事業工會典型單位12家,并組織召開了企事業工會規范化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對成績突出的單位給予了表彰獎勵;同時,以企事業工會建設為突破口,投入資金2S萬元。加大了對綠春縣外貿茶廠、綠春縣電力公司、牛孔鄉工會聯合會、平河鄉工會聯合會等基層工會開展建家活動。為“職工之家”活動室購置了電腦、乒乓球桌、書柜等,解決了硬件設施。
對困難職工的援助工作也有了新突破。綠春縣城空間狹小,縣城周圍處處滑坡,在人員居住也成問題的情況下,為進一步將服務窗口前移,縣委縣政府千方百計在縣雙擁文化廣場旁人員比較集中的沿街顯眼位置安排了一幢(間)房屋,作為縣困難職工援助中心的服務大廳。各鄉鎮、社區也積極創造條件,與民政、社保等部門整合資源,設立了困難職工援助、城市低保發放、社區保險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服務窗口,極大地方便了職工辦事。同時協調人事勞動、律師事務所等部門,抽調s名人員在縣困難職工援助中心服務大廳輪流上班。
再就業援助有了新起色。縣總工會為下崗職工牽線搭橋,動員私營企業吸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組織縣城區域的私營企業定期召開下崗職工(返鄉農民工)與個私企業聯誼會,隨時掌握私企用工需求動態,有針對性地開展協商就業工作,一年來已為下崗職工提供就業崗位12個。選樹好“創業帶頭”人,已有10名下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當上了老板。縣供銷社下崗的沙模英在縣總工會的典型扶持下,發展了橡膠產業。開辦了縫衣店,承包了賓館、山莊。過上了好日子。張欣疆在縣總工會幫助下,開辦了蛋雞養殖場,形成養殖蛋雞3000多只的規模。免費為200多名下崗困難職工、困難農民工進行了實用技能培訓,提升了他們的就業技能。
救助覆蓋面不斷擴大。實施“興邊富民工程”工會行動計劃一年來,綠春縣總工會共慰問困難職工607人次,農民工114人次,共投入慰問金85萬元;綠春縣困難職工援助中心在省監獄系統的幫助下,共籌措資金6.03萬元,幫助52名困難職工子女圓了大學夢,其中,省監獄系統出資2.46萬元,資助了30名困難職工子女。省監獄系統工會領導充分考慮到我縣基層一線的職工工作環境艱苦的實情,組織安排6名一線職工到省監獄系統療養院進行了為期7天的健康療養,充分體現了對口幫扶單位對我縣職工的真誠關懷和愛護。
先后投入2萬元活動經費,組織開展了女職工刺繡技能大賽、教職工課堂教學競賽和“學習一門新知識、掌握一門新技能、總結一種新服務模式、提出一項合理化建議、刷新一項新紀錄”等“五個一”競賽活動,有300多人參加了活動,掀起了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熱潮,全縣職工經濟技術創新工作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