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保才
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國政府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重視擴大內需。在投入的4萬億中大部分是抽入了鐵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迅速擴張的建筑市場使許多國有建筑施工企業不同程度上出現了勞動力不足的問題。而大量的外用工的涌入,在暫時緩解了企業在勞動力供需矛盾的同時,也迫使企業在施工組織形式、承包方式和工資分配制度等方面做出積極的調整,從而導致國有建筑施工企業原有的工會工作也要有所改變。這些變化無疑增加了企業工會工作的難度,應當引起各級工會組織和工會工作者的高度關注。
一、外用工的大量使用迫使工會加強組織領導。外用工目前存在二種形式,一是成建制的施工隊伍,二是零散用工。不管何種用工形式,不得以職工戶籍、就業期限、就業形式為由限制外用工參加工會。對于成建制的承包隊伍,可在企業指導下,建立健全工會組織;對于零散用工,則應由所在基層工會組織給予吸納。通過工會對外用工的工會組織建設,對維護外用工的合法權益,促進企業依法管理、保障工程順利進行將大有裨益。
二、施工組織形式的變化使工會工作向參與企業經營管理方面擴展。當前,由外聘成建制的包工隊伍承擔主要施工任務的方式成為國有建筑企業為彌補勞務作業人員不足的有效辦法。而項目部通常的做法是,具體施工組織由外包隊伍負責人負責,項目部只是在技術服務、安全管理和質量、工期控制方面發揮指導和監督作用。在此情況下,工會組織的一些重點工作就必須通過主動參與企業經營管理工作來體現。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教育、安全檢查、勞動競賽等活動,強化對作業人員包括外聘隊伍的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質量意識提高和良好作業習慣的養成,為施工生產的正常進行起到推動和促進作用。
三、施工任務承包方式的變化使工會民主管理工作的重點放在兩個維護作用發揮上。工會從建立之日起承擔著維護企業利益、維護職工利益的雙重職責。然而在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今天,兩種維權職能能否正常發揮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這在建筑企業中的矛盾顯得尤為突出。特別是施工任務的多種承包方式的出現,給工會組織的維權職能的發揮帶來了新的考驗。所以,作為基層工會組織特別是基層生產單位的工會組織,要在有效發揮民主管理工作作用方面有所改變,要通過參與施工任務承包方案的討論、承包基數的確定和工作量的結算,及時了解和掌握項目部在承包過程中企業和作業人員利益關系和分配情況,有的放矢做好維權工作,處理好備方利益分配之間的矛盾。同時也能較好地發揮出工會組織的監督職能,確保民主管理工作的實用有效。
四、針對多種承包形式下的工資分配現狀,在做好監督的同時重點做好工資分配中的調解工作。實踐證明,施工任務的承包、計件工資的推行,在提高勞動效率、確保施工生產任務完成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這種承包形式賦予承包人很大的權利,特別是在工資分配方面擁有自主權,也導致項目部民主管理工作的重點是工資分配等焦點、熱點問題。為此,承包班組或承包隊伍負責人在分配問題上的行為及分配結果直接影響著作業人員的工作態度和生產積極性,甚至會影響到項目部的和諧穩定。面對這種現狀,作業基層工會組織在發揮民主管理工作職能方面,既不能干預過多,又不能放任不管;既要尊重承包班組或承包隊伍負責人在分配方面的自主權,又要加強對承包人的教育和監督,使整個分配過程和結果具有合理性、可行性;既要解決作業人員對工資分配中的合理訴求,又要幫助承包班組或承包隊伍負責人做好分配政策的解釋和矛盾的調處工作。通過扎實細致的思想工作,力求實現承包人和作業人員在自身利益上的相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