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杰
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從考試的分值看,作文占語文科目的40﹪左右。語文教學質量的好壞,學生的語文水平如何,作文是很重要的衡量尺度。但是,從我從事10年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的經歷看,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薄弱環節,學生作文水平一直很低。經過分析,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一些語文教師對作文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對作文教學只當是應付差事,走程序,對于教學效果不去深究。二是對怎樣進行作文教學研究不足,導致作文教學基本上處于一種“放羊”式狀態,學生作文是什么樣子就是什么樣子,批改也是比較草率。三是“亂開處方”,為了達到提高學生語文考試成績的目的,叫學生背什么“大作文”、“小作文”,卻不加以任何指點。要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完成作文教學任務,除了教師重視作文教學之外,還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作文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學生進校,教師先不要急于指導學生如何如何寫,而是要竭盡全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讓學生樂于作文。我采用的辦法是:(1)“少寫”:指不求字數,不限內容,只要動筆寫,喜歡寫什么就寫什么,能寫多少就寫多少;(2)“多寫”:至少每周一次,但不定文體,學生聽到什么、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寫什么;(3)鼓勵:一千句批評抵不上一句表揚,學生的每一次作文,肯定有不少亮點,教師要抓住這些亮點大膽鼓勵,增強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指導學生摸仿
作文是創造性的工作,中學生的所處的階段決定他們在進行創造性的寫作活動時,需要吸取別人寫作的方法和經驗,這就是模仿。模仿好文章的句子、段落、篇章、語言、結構、立意等。十幾歲的青少年摹仿力是很強的,只要我們細心指導,仿寫的文章也一定會成功。這些模仿,為學生寫作夯實了基礎。
三、教會學生積累和觀察
寫文章過程,其實是一個調動思維,運用材料的過程,如果可供運用的東西多,文章就會充實,言之有物。那么調動之物從何而來?就是積累。積累材料的渠道很多,報刊雜志,名篇佳句,優秀作文,網上資料等。
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不少學生寫文章找不到素材,究其原因,就是中學生的生活閱歷淺,活動范圍窄。家到學校,學校到家,兩點一線,周而復始。但是,我們仍然可以指導學生去觀察,使學生掌握大量的生活信息,做了生活的有心人,盡力避免了寫作時“滿腦空空,兩眼瞪瞪”的迥境。
四、交給學生一些寫作技巧
教師要教會學生怎樣審題、立意、謀篇,怎樣安排結構,怎樣開頭結尾,怎樣選用表達方式等寫作技巧,例如審題方面,可采用添加因素法、坐標法等,通過篩選后,選擇較好的一個作為文題;結構方面,針對學生“走到哪里黑,就到哪里歇”的寫作現狀可給學生講講提綱法,而對內容貧乏的情況則應介紹小標題結構法,讓學生能夠多角度、多立面、多層次地去選擇材料,使之豐富其內容。再如段落的處理,段與段之間不能太突兀,特別是跳躍性大的地方要有合情合理的過渡,做到語意前后連貫順暢。
五、指導學生修改作文
修改作文,是寫作的重要一環,也是提升學生作文質量的一個重要途徑。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太重視這個環節,寫完文章就交給老師,他們認為修改是老師的事。當老師發下作業本后,他們又往往只看看分數,翻翻總評就將作業本往抽屜里一放,百事大吉。教學中,我認為首先應讓學生從思想上重視這個問題,知道修改對于提升作文質量的重要性。可結合王安石、賈島、魯迅等名人修改文章的故事來強調,讓學生明白“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價值。鼓勵學生自己修改,同桌或前后桌互改,并適時鼓勵作文修改得好的學生。
綜上所述,面對農村初中學生作文水平較低的現狀,只要做好以上五個作文教學環節,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相信,通過這樣的努力農村初中學生的作文水平會上一個新臺階,作文教學的效果會逐步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