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武
檢察機關在民事執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有監督法院執行的權力,是近年來理論界和司法實務界爭論的一個熱點問題。
一、權力制約理論
恩格斯針對資產階級理論家大肆吹捧的分權學說。指出:“事實上這種分權只不過是為了簡化和監督國家機構而實行的日常事務上的分工罷了。”分權與制衡是權力制約的基本內容。制衡的前提是分權。“權力有腐敗的趨勢。絕對的權力絕對的腐敗。”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說:“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從事物的性質來說,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約束權力。”執行權屬于國家公權力,具備權力本身固有的管理性、權威性和強制性的特征。其應被制約行使。執行權兼具司法權與行政權雙重屬性,一方面,執行程序依權利人的申請而啟動,一旦結束,當事人一般不得尋求救濟,即具有被動性、終局性的司法權特性;另一方面,執行措施的實施,具有主動性、命令性、單向勝等行政權特性。從權力性質上分析,民事執行權包括執行行政權和執行救濟權,執行行政權強調強制性,它體現國家的干預性;執行救濟權遵守當事人主義原則,強調執行主體的被動性。行政權最易濫用,也容易失控。民事執行權作為一種行政權,當然要為其他權利所規制,受到其它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法治就是對權力的制約,法治的基本要求就是限制權力,沒有權力的相互制約,所謂法治只能是虛假的法治。實際上,在我國,權力制衡理論在法治精神引導下就自然轉化為法律監督的形式表現出來。民事執行權由法院行使而無法律監督不符合現代法治的精神,也不符合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民事執行檢察監督正是權力制衡原則在民事訴訟中的直接體現。是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框架內檢察機關被授權對人民法院的民事訴訟活動進行法律監督的具體反映。不受任何法律監督的民事訴訟活動,其結果必將是使司法獨立走向極端化、絕對化,隨之也必然會帶來司法專權和專橫腐敗的產生。因此,人民檢察院對民事執行程序進行必要的法律監督是由其在國家權力分配中的屬性決定的,并且有利于增強人民檢察院司法機關的屬性,提升人民檢察院法律監督機關的權威,形成人民檢察院更為全面、合理的法律監督體系結構。
二、程序正義理論
正義是一種觀念形態,又是一種價值判斷。還是一種行為尺度,它是衡量是否合法,是否符合正義的準則。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對正義的概念是正義乃是使每個人獲得其應得的東西的永恒不變的意志。西塞羅也曾把正義描述為“使每個人獲得其應得的東西的人類精神趨向”。亞里士多德認為“正義乃是一種關注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社會美德,并把正義界分為分配正義與矯正正義,指出了正義中的自然部分與正義中必須被視為慣例的部分之間的重要區別。”美國學者約翰·羅爾斯把程序正義分為三種形態:“純粹的程序正義,完善的程序正義和不完善的程序正義。”其理論的主要啟示在于,在對人民的活動或決定作出評價時,不能僅僅關注其結果的正當性,而且要看這種結果的形成過程或者結果據以形成的程序本身是否符合一些客觀的正當性、合理性標準。法律程序自身的公正、公平、合理被視為與程序所要產生的結果無關的獨立價值,只有這些價值得到保障,那些其利益會受到程序結果直接影響的人才能受到基本的公正對待。程序正義是“實體正義得以實現的前提和基礎,具有獨立的價值。程序正義是法所固有的檢驗司法活動公正與否的標準,它支配著訴訟的全過程。”“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民看得見的方式得到實現。”程序公正是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司法公正,它在民事執行檢察監督機制中具有獨特的價值,包括:促進和保障債權人的權力得以實現;規范執行活動,防止執行權的濫用;確保當事人雙方及案外人的正當權益,執行當事人以及案外人程序保障權利的有效賦予,成為實現民事執行權程序公正的一條基本途徑。
三、我國檢察機關憲法定位的理論
人類社會對權力制約的探索,存在權力分立與制衡以及獨立設置監督權的兩種路徑,中國法律監督制度正是后者的一種現實體現。中國憲法規定檢察機關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其職責是對國家法律實施過程進行全面監督,法律監督權是檢察機關民事執行監督的理論前提。中國并不是將公共權力劃分為相互平衡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權,而是以人民代表大會作為權力機關產生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分別行使行政權、審判權和檢察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實行黨對檢察工作的絕對領導和人大對檢察機關的監督,為檢察工作的發展提供了堅強的保證。
四、修正的“私權絕對”理論
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的權利屬于私權利的范疇,當事人有權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民事訴訟權利。賦予當事人的處分權既是私法自治要求在民事訴訟領域的體現,也是對當事人程序主體地位的尊重,“意思自治”和“處分原則”是民法的基本原則。如,當事人惡意串通,利用民事執行程序的合法形式或利用虛假民事訴訟的裁判作為執行依據申請執行,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檢察機關有權依據《民事訴訟法》第204條規定對生效的法律文書提起抗訴。以排除執行依據的執行力。
綜上所述,民事執行檢察監督制度能夠有效地解決“執行亂”,規范法院執行權的合法、有序運行,保障當事人和案外人的合法權益,有助于民事執行程序的完善但是,由于法律制度的缺陷,各地檢察機關的做法不一,因此,我們要進行民事執行監督的基礎理論的研究,完善立法,盡快建立民事執行檢察監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