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 磊
在美國,能夠反映學生學業水平的數字指標或者說“硬”指標有兩個,一是學生在高中四年的學業平均成績,二是全國性的考試SAT(或是ACT)考試成績。如果說SAT考試類似中國的高考的話,SAT能考滿分就應當可以叫作“狀元”了,但報考哈佛大學等名校,結果卻是不一定被錄取。
哈佛大學最經典的錄取學生例子是一個出生在貧寒之家的女孩,她的母親靠撿垃圾維生。這個女孩沒有抱怨自己的父母為什么這么窮,而是立志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命運。她讀書很用功,但更關鍵的是,她在自己的生活環境中看到了社區中有太多的人需要幫助,她在課余時間做義工,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幫助身邊的窮人。后來這名女孩被哈佛大學錄取,成為哈佛大學廣納人才、貧寒子弟也可越龍門的典型例子。
哈佛大學校長曾談到該校喜歡招收什么樣的學生。他說,要成為哈佛的學生,光學習好是不行的,還要看他是否有開創新天地的創造性;僅有知識是不夠的,還要看他是否有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單關心自身專業領域是不足的,還要看他是否有關注其他方面的廣泛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