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聰 袁景麗
一、模因的概念
模因(meme)這個詞最早源自英國著名科學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sawklns)所著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書,其含義是指”在諸如語言、觀念、信仰、行為方式等的傳遞過程中與基因在生物進化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相類似的那個東西”。模因(meme)用了與基因(gene)相近的發音,表示”出自相同基因而導致相似”的意思,因此模因是指文化基因,即文化領域內人與人之間相互模仿、散播開來的思想或主意。
有學者認為基因通過遺傳而繁衍,模因是通過模仿而傳播。作為文化傳播單位,模因的表現形式繁多,任何一個信息,只要它能夠通過“模仿”而被“復制”,就可稱為模因。
二、模因的復制和傳播方式
模因理論使我們認識到語言傳播的過程就是模因復制、傳播的過程。語言作為一種模因之所以能夠流傳與語言使用者的不斷模仿、傳播是分不開的。如果語言不再被人們模仿和使用.那它必然逐漸被人遺忘并走向消亡。從模因理論的角度觀察,語言模因有基因型和表現型。了解其復制、傳播方式,可以為我們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提供幫助。
1內容相同形式各異一一模因基因型傳播。表達同一信息的模因在復制和傳播過程的表現形式可能一樣,也可能不一樣.但其內容卻始終同一。因此它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相同信息的直接傳遞,具體是指在合適的場合下不改動信息內容而直接傳遞,包括各種引文、口號。以及常交談引用的名言警句,或者重復別人的話語等;第二種是相同的信息以異形傳遞,這也是一種以復制信息內容為主的模因,它以縱向遞進的方式傳播。盡管在復制過程中出現信息變異,與原始信息大相徑庭,或者說信息在復制過程中出現模因的移植.但這些變化并不影響原始信息,復制出來的仍是復制前的內容。
2形式相同內容各異一一模因表現型傳播。根據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將復制、傳播模因過程的行為表現看作是模因的表現型。這種傳播方式往往以原型異意傳播。舊的內容形式換以新的內容。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同音異義橫向嫁接,同形聯想嫁接和同構異義橫向嫁接。
模因的復制和傳播方式使我們必須重視英語學習中背誦對語言輸入的重要作用。背誦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手段,背誦的過程實際上是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必要階段。在少年時期,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還不夠發達,但卻有很強的記憶能力,幼年時期所記憶的語言材料,在成年后仍能在大腦中復制出來。同時這些積累又為運用能力的提高做好了準備。根據克拉申(Krashen)的輸入假說,在語言學習中,輸入是第一性的,是輸出的基礎。而對于我國的英語學習者來說.由于缺乏語言學習的真實環境,字、詞、甸甚至語篇的背誦都可以成為積累實際語言運用所必需的材料,是學習英語的關鍵一步。
三、背誦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知道背誦可以使模因載體較快地儲存在宿主的大腦中,而后模因載體會在以后促進語言學習,所以說背誦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意義重大。在實際教學中可采用如下方法來促進學生的背誦:
1選擇合適的背誦材料
組織背誦活動首先必須選擇好背誦材料,用于背誦的材料難度應略低于閱讀理解的材料,以利于學生理解和接受,材料所涉及的話題應具有現實性和實用性。貼近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以利于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盡快投入使用,迅速體驗背誦的實用性,調動學生背誦的興趣。樂于進行積極主動的背誦活動。背誦的材料應語言規范、地道、再生性強,有利于學生模仿和活用。
2熟練掌握背誦材料
材料選定后,教師應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積極思維,弄清材料的意義和內部聯系,提高背誦速度。同時.教師還需領讀或示范朗讀背誦材料.指導學生的語音、語調和語速,在理解、熟讀的基礎上分段背誦,背誦是有聲朗讀的過程,規范朗讀有利于形成熟練、正確的語音語調,有利于聽說能力的培養。
3確定不同的背誦目標
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確定不同的背誦目標,逐步實現活用所背誦材料的目的。對于較低層次的學生或在學習初級階段,我們可以將原文背誦作為背誦目標。
4加強背誦的活用練習
背誦輸入了大量的目標語言材料,這些語言材料如果不通過實踐活用,那么背誦只能起到了輸入的作用,而其他輸出功能則被忽略,背誦與多種活用練習結合起來是強化背誦輸出、活化功能的良策,大量的背誦必須結合學習環境,通過多種活用練習才能內化、活化語言材料。
四、結語
模因作為人類語言的心理、社會及文化基礎的問題值得我們去不斷探索和研究。語言模因的復制與傳播規律更進一步證實了背誦這一傳統的教學手段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而不斷發展和完善這些教學手段,將有助于外語學習者在社會文化的交際和交流中更好地學習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