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舒芳
語文教學要從封閉走向開放,每一位語文老師都要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念。《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資源的開放性,課堂的開放性,學習的開放性,實踐的開放性,評價的開放性……強調語文教育要從學科獨立性、時空封閉性、內容狹隘性轉向跨學科、跨領域、跨時空的學習。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法國老太太種植了一大批葡萄,成熟時,因年邁無力料理,她寫了一個告示:只要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5法郎,就可以隨意摘一籃子葡萄上路。起初她很擔心銷路不好,可想不到與其他賣主相比,總是她的葡萄最先賣完。她這種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做法使外出散心的世界建筑大師格羅培斯深受啟發,他最近正為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方案而大傷腦筋。于是他立即回去讓人在樂園里撒下草種,提前開放,再按游人在小草上踩出的寬窄不等的痕跡鋪設了人行道。當年的國際園林建筑藝術研討會上,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被評為世界最佳設計。
法國老太太和格羅培斯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為他們為客人們創設了一個自由寬廣的空間,任其選擇。這對我們每個從事教育工作的人都有著深深的啟迪:新課程標準倡導要給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為此,教師必須為學生創建一個自由開放的教學空間,使他們學會在選擇中學習,讓其自已往前走。
一、開放教學目標,關注學生個體發展
傳統課堂教學,語文課以把課文讀懂為目標。教學中缺乏生氣和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對好奇心的刺激,使師生的生命力在課堂中得不到充分發揮。而開放教學目標能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使每個學生有所發展。預設的目標可分為多個層次:一是基礎性目標,即達到教材雙基教學目標,為下一步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二是彈性目標,即對有余力的同學提出具有一定難度的目標,激發學生內在的潛能,這里能體現學生有選擇地學習的特征。三是發展目標,即著眼于學生的綜合發展。如在教學《狼和小羊》這一課時,制定的基礎目標是: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朗讀課文;彈性目標是:能續寫課文,把這個故事寫完整;發展目標是:學了本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這三個不同層次的目標給了學生個體自由發展的空間。
二、開放教學內容,拓展學生學習空間
開放教學內容,在本質上是課程價值觀的深層變革,它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由此可見,教學內容僅從教科書這一狹義的角度來理解,是遠遠不夠的,它應涵蓋課外書籍內容,生活實踐內容,時代內容等。如在語文教學中,除教好、教活教材以外,還應盡可能地為學生開發相應的教學資源:可以是以書籍、廣播電視節目、音像制品等為主的語文教學資源;還可以是通過網絡向學生介紹一些適合學習的教學資源。課程資源的豐富性拓展了語文學用的渠道,培養了學生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
三、開放教學過程,張揚學生學習個性
開放性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要鼓勵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造,超越目標預定的要求。教師應做平等中的首席,積極構建互動學習的平臺,激發學生暢所欲言。敢于問疑質難、力排眾議、標新立異。如教《狼和小羊》一課,我讓學生續編故事,大部分學生都根據我的引導,最終小羊都得救了,但也有個別學生故事的結局是小羊被老狼吃了。教學中,教師將學生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讓其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活動,尊重了學生展示個性的選擇,也為其萌發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四、開放練習設計,發散學生學習思維
練習作業是檢測教學目標達成的有效手段,教師設計練習作業應緊緊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著手。學生的興趣和能力是有差異的,為著眼于全體學生的發展,設計開放性、富有彈性化的作業便成了必然。因此,我們可以設計適合不同層次的作業讓學生練習。例如學完《有趣的發現》這篇課文,我設計了幾道作業:①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島上的昆蟲為什么要么就沒有翅膀。要么就翅膀特別大;③查找資料,仿照課文寫一個著名科學家故事,和同學們交流。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任意選擇其中的幾項作業完成。這種“自助餐”式的選擇作業不僅有利于讓各種類型的學生能吃得消、吃得飽、吃得好,而且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通過開放性練習的設計,使學生”選“有所獲、“練”有所得,促進思維的高層次發展。
五、開放評價機制,發展學生學習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語文教學既要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又要有聽、說、寫能力的提高,既要注重知識的積累,又要陶治學生的情操,提高人文修養。所以“語文評價要注意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在以往教學中,我們過于重視學生的成績,把分數作為評定學生好壞的標準,忽視了學生能力的發展和個性的完善,而開放性的評價則將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把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的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同時我們還應該讓學生家長積極參與評價活動。我們在評價學生時尤其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考試只是評價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