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平
〔關鍵詞〕 地理課;教學;愛國主義精神;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33.5〔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
10(A)—0036—01
愛國之情是培養愛國主義精神的第一要素,沒有愛國之情也就無愛國主義精神可言。愛國之情就是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這種感情應該是發自內心、難以泯滅的。當然,學生的愛國之情不會自然而生,需要教師的激發和引導。
感受古代中國之強大
初中地理在講述中國商業時,提到了漢代的“絲綢之路”、明朝鄭和開辟的“海上絲綢之路”等。其實,這些充分證實了當時中國的強盛,說明只有國泰民安、社會安定、人民富足,才能有足夠的精力去加強對外交往。如果是內憂外患、社會動蕩,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經濟發展處在極其蕭條狀態中,怎么會有對外交往的可能呢?
在講授高中地理“城市的區位因素”時,可以補充講解我國在唐朝時的都城——長安(今西安),當時的長安擁有人口百萬左右,就是到了今天,人口在100萬以上的城市在世界上都是屬于大城市。唐長安城就在今西安城及附近的郊區,面積達83平方千米,幾乎是現在西安城區的十倍。唐長安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達到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唐長安的人口中,除當地居民、兵士、奴仆雜役、佛道僧尼、少數民族外,外國的商人、使者、留學生、留學僧等總數不下兩三萬人。唐長安城成為東方和西方商業、文化交流的匯集地,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大都市。可想而知當時的長安是多么的繁華,祖國是多么強大。
講述祖國的壯麗河山
在講授初中地理“中國的疆域”一節時,要從各個角度分別闡明祖國的山河、統一的民族、燦爛的文化、制度的優越等內容。人們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往往首先是從對事物外在的物質形態出發的。對中學生而言,他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還處于形成期,還不成熟,因此,地理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該明確告訴學生,熱愛祖國不是一種沒有依托的純精神意識,它首先應該表現為對祖國山山水水的深切熱愛。教師在向學生講述這一部分內容時要飽含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要以自己對祖國的高度熱愛之情來感染學生;要充分講解祖國山河的壯麗和廣闊,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產生對祖國山河的向往和崇敬之情。同時,教師還要告訴學生:我國是一個具有世界上所有地形的國家,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有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運河,有標志著我國古代建筑工程技術成就的萬里長城等。通過對祖國地理狀況的描述,使學生知道,我們的祖國是一個有著壯麗山河的偉大國家,是一個值得每一個炎黃子孫熱愛的國家。
比較祖國優勢
中國物產豐富,許多自然資源總量都位居世界前列,同時,還擁有很多世界獨特的自然資源。作為地理教師,要善于挖掘這些資料,給學生講解,以激發學生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比如我國有遼闊的土地,優越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類型多樣的地形、氣候、生物、土壤等。教師在講中國領土面積時,可以這樣給學生說:“我們的國家疆域有多遼闊呢?當東方的烏蘇里江露出魚肚白時,西部的帕米爾高原還是黑夜,當北方的漠河還是冰天雪地時,南方的曾母暗沙已春暖花開。國土面積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通過生動的對比,加深學生對祖國的認識。
我國還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水能資源,煤、稀土、鈦、鋰、鎢等礦產資源的儲量均為世界第一,我國還有被稱為活化石的大熊貓、水杉等動植物。
介紹祖國建設的新成就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在各個領域的建設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普遍提高。教師要理直氣壯地講成就,壯國威,用祖國建設新成就來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大小結合、點面結合”的教學方法。大的方面,如高二地理“綜合國力競爭”一節,教師可以介紹“九五”期間,我國國民經濟年均增長超過8%,遠遠高于世界經濟平均發展水平,大大縮小了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
教師還要特別注意及時介紹祖國社會主義建設所取得的新成就,以彌補教材滯后的不足,讓祖國建設的新成就在激發學生愛國之情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如,新中國成立以來,對大江大河的治理,改變了黃河“三年兩決口”的局面,40年來安全度汛,創造了治黃史上的奇跡。又如,教師講全國鐵路交通網時,介紹全線通車的京九線、南昆線,向學生展示鐵路建設的成就;介紹長江時,向學生講述世界最大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概況,這樣不僅能使學生獲得最新的地理知識,豐富教學內容,而且也讓學生意識到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偉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