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加勇
歷史學科屬人文學科,新課改背景下的文科綜合高考十分重視學科能力與人文素質的考查。近3年湖南高考文綜考試表明,中學歷史教學現狀與高考要求形成較大的反差。作為高三教學中的關鍵一環,歷史單元復習的首要任務是夯實基礎知識,兼顧能力及人文素質的培養與訓練。如何使兩者有機統一起來,實現高三歷史單元復習課的高效和精彩?現以人教版高中《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第六章第一節《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下稱《一次合作》)為例,對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三歷史單元復習對策作些探討。
一、以新課改教育理念為指導
專家指出,圍繞創新教育應樹立四大理念:①樹立人本教育理念,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②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教育活動應當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③樹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質量觀,學校無差生,只存在有差異的學生,教師的責任是揚長避短,使他們都成為人才;④樹立培養創新人才的教育價值觀,其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觀念、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創新的毅力、創新的體力。以學生的學習與發展為中心開展教育教學,以新課改教育理念為指導,高三歷史單元復習的備課與課堂教學就能有的放矢。有鑒于此,我在《一次合作》單元復習教學中,備課與課堂教學特別注意突出引導學生構建《一次合作》知識網絡體系,創新歷史情境,讓學生自始至終帶著問題,獨立或合作探究復習。
二、借鑒考試標準及高考考題
高三歷史單元復習教學,要分析上幾屆高考文科綜合考試標準及近3年高考考題,幫助學生掌握上屆高考對本單元及本節歷史教材的考點要求,以及近三年高考命題特點、規律,使學生心中有數,并進行針對性訓練,使得學生在復習中積極主動,從而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高三單元復習目標。在復習《一次合作》時,我首先利用學案,再現2008年全國高考文科綜合說明關于本章教材的考試要求及本節教材近3年高考試題:①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北京政變;②孫中山北上和國民會議運動;③五四運動;④廣東革命根據地的鞏固;⑤國民革命運動的發展:北伐軍勝利進軍、工農運動發展、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⑥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帝國主義干涉、“中山艦事件”和“整理黨務案”、“四一二”政變和“七一五”政變、大革命失敗的原因和經驗教訓。然后利用PPT進行總結:①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新三民主義考查了三次;②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合作方針、合作方式、合作結晶、國民黨性質等,分別考查了一次。
三、重整知識結構,落實基礎知識
所謂知識結構,其基本含義有二:一指構成教材的基本內容;二指這些內容是按怎樣的方式聯結起來的,即通常所指的內在聯系。學生掌握了知識結構,就掌握了閱讀教材的一把金鑰匙,就能把看起來分散的知識納入一定的系統之中,從而產生“庖丁解牛”的效應。掌握知識結構的基本做法是:①先讓學生用幾個字分別對歷史教材章節的子目內容進行概括;②引導學生弄清子目間的內在聯系;③幫助學生歸納本節教材復習的知識結構。以復習《一次合作》為例,在學生自我分析教材子目內在聯系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構建一個新的復習知識網絡體系。
四、結合現實,創新情境,開拓思維
如何吃透教材重點,突破教材難點,將觀點教育和能力培養納入新知識框架的教學之中?結合高三歷史單元復習能力培養要求與學生學習實際,歷史應與現實結合,創新歷史情境,設計有一定梯度的歷史思考題,啟發與誘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自我或合作分析與解決問題,從而實現教學目標,有效開拓學生歷史思維。在分析《一次合作》重點、難點問題時,讓學生自我或合作分析、解決思考題。我做了三方面研究:①與舊三民主義比較,新三民主義“新”在何處?怎樣理解新三民主義與三大政策之間的關系?②新三民主義與中共革命綱領相比較,有何異同,及其成因?③結合材料(略)和所學知識,請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分析國共兩黨實現第三次合作的可能性。
五、注重學習方法指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法指導往往是教學中容易被忽視的問題,而高考歷史題十分重視對學生潛在能力的考查。因此,加強對學法的研究與指導,是中學歷史教學一個亟需解決的課題。按照歷史學科的特點,我認為教學中應著重在以下幾方面加強指導:①正確閱讀教材的方法;②正確表述問題的方法;③記憶年代和歷史事件的方法;④對歷史現象進行聯系和類比的方法;⑤從不同角度對歷史現象進行正確思考的方法;⑥整理歷史知識的方法;⑦審題和答題的方法。
(作者單位:湖南省臨湘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