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檀

美國政府救市與其他國家有什么不同?這取決于美國貨幣體制、金融機構與其他國家的不同。
美國政府救市有個絕招,那就是印美鈔,讓全球的美元持有者隱性買單。從理論上來說,只要美聯儲敢大量印鈔,就不存在資產負債難題。
這是個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大損招,直接降低美元的信用,非到萬不得已不會輕易使用。但在情況緊急之時,美聯儲只有飲鴆止渴,這是擁有全球鑄幣稅的央行的特權。
北京時間3月19日凌晨,美聯儲宣布總額高達1.2萬億美元的債券購買計劃,包括追加購買7500億美元由房利美和房地美擔保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和最多1000億美元的機構債券,并且將在未來6個月內追加購買最多3000億美元的長期政府債券。此舉讓擁有美元資產者苦不堪言,雖然美聯儲承諾將回收多印的美元,但那是遙遠的將來。對于經濟而言,遙遠的將來沒有意義。
當然,這對美國貸款人有意義,直接的效果是壓低了抵押貸款和其他消費者貸款的利率,美國基準10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從3.01%降至2.5%,創1981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美國財長蓋特納表示,僅僅3月份,抵押貸款轉按揭增長了30%,意味著數百萬美國人正在利用較低的利率。這既有利于房屋所有者,也有利于經濟。
美國是資產證券化的淵藪,為解決問題,美國政府深入資產證券化市場。美國財政部與美聯儲啟動了一項重要的貸款計劃,針對對于消費者和小企業貸款至關重要的證券化市場采取行動,通過直接購買由美國小企業局貸款支持的證券,支持向小企業的放貸。在截至3月21日的一周內,帶來了近90億美元的新證券化產品,比此前4個月的總和還要多。美國政府成為小企業貸款風險的最后買單人。
最大膽的一招是通過公私合營的中國式辦法解決毒資產。
據華爾街日報3月21日報道,美美國政府收購銀行和金融機構總價高達1萬億美元的“毒資產”,方案分成三個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將會設立一些特定目的投資合伙企業,為它們購買“毒資”提供約85%的貸款。第二部分是財政部將雇用四至五家投資管理公司,以“一對一的方式”(私人投入一美元,政府便提供一美元),協助私人投資者和機構買入“毒資產”。第三部分是財政部計劃通過與美聯儲合作推出的貸款工具“短期資產擔保證券貸款機制”(TALF)擴大貸款。為了保障納稅人利益,這些“毒資產”將以價高者得的拍賣方式售出。
如此公私合營的方式,體現了政府的無限責任,政府的補貼滲入到每個部分——政府出資、政府入伙、政府獲得股權收益。
與其他國家的公私合營略有不同,美國政府所做的這一切尚未讓華爾街徹底國有化。政府與民間機構建立一系列公私合營的投資基金,以購買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和其他證券,這些基金將由民間的投資管理公司來經營,政府作為投資方共享利潤、共擔損失,但不直接進行經營。民間機構不是政府的代理人。蓋特納3月22日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說,政府不能獨自解決這個問題,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是同市場合作,我們不想讓政府承擔所有風險。
美國政府如果深入交易第一線,華爾街就完了,因為政府無法對資產進行準確定價。資產出售方面對的是政府資金可以漫天要價,而在資產拍賣時可能大大地壓低價格,把不太懂市場的政府官員當作冤大頭,把損失轉嫁到美國納稅人的頭上,這是更大的冤大頭。
美國的公私合營救市,是為了確保市場可以在政府的信用托底下進行交易,改變貨幣資本市場的凍結預期,協助金融資產的買賣雙方達成價格妥協,同時向中小企業與消費者提供低息貸款,以刺激實體經濟。救市是為了市場恢復有效交易,只要達到這個目的就算成功,因此,政府既要托底,又不能成為交易主體,這是對美式資本主義的嚴峻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