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紅
摘要:高校的固定資產是保證高校教學、科研、后勤等一系列工作順利開展的物質基礎,也是衡量高校辦學規模和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高等學校固定資產的規模和結構都日趨龐大和復雜,管理難度不斷加大,高校固定資產管理中也存在不少問題。因此,如何加強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模式的創新工作成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研究課題。
關鍵詞: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創新
一、高校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在高校固定資產管理中,很多高校都沒有建立專門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或者管理制度科學性和操作性得不到保障。在資產購置、分配和使用的各個環節,相關制度的缺失和缺陷使學校固定資產得不到有效保護,從而導致固定資產毀損、流失。
目前,很多高校只對采購固定資產的財務開支有嚴格的規定,而對購進的固定資產的管理制度和規定卻不健全。只是在會計賬面上做出反映,缺少實物登記明細賬,資產領用手續不完備,沒有明確記錄。同定資產在使用一段時間后,不記折舊、不評估、不核算、存量不清、產權混亂、賬實不符的現象就會愈加嚴重。疏于管理的現象造成了固定資產管理責任不明確,使國有資產被大量浪費。
2、固定資產管理機構不集中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沒有成立固定資產綜合協調管理機構,而是采用條塊分割的管理模式,即多個部門分頭管理。有些管理部門既管采購又管驗收、報銷,造成管理上漏洞;有的不需對實物進行驗收,而只需憑購貨發票進行登記;有的部門之間固定資產調撥不向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報告審批,時間一長固定資產實物在哪兒無人知曉,再加上管理部門長期未對固定資產進行清查、盤點,最終導致賬實不符、賬物不符、賬賬不符。
高校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是高等學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屬于學校的固定資產進行組織采購、協同使用、監督控制等的一系列工作。對這樣一項重要工作。許多高校還沒有設立專門的固定資產機構,僅由學校財務部門進行監管。由于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體制,導致部門之間職責不明確,當有些設備概念模糊、相互交叉時就會發生職能部門相互推諉的現象,相互扯皮、重復購置現象在所難免。
3、固定資產重復購置、利用率低
大多數高校對固定資產實行部門管理,無償使用的管理模式,缺乏統一的調劑。在這種管理體制下,由于資產管理與資產使用部門問的責任不明確,不能做到有效的共同享有信息。以致高校對固定資產的管理不到位,從而造成大量資產資源浪費和資產管理效益低下,更不利于開展學科之間的橫向合作和交流,甚至為高校出現腐敗現象提供了可能。這既不利于提高固定資產的有效使用率,造成資源的浪費,尤其是部分高校因教學和科研的需要,購置了一些比較先進的儀器設備,一年難得用上幾回,造成閑置浪費,設備利用率低下。另外,高校固定資產管理部門由于受管理水平的制約,不能充分掌握全校的固定資產分布狀況和使用動態,對長期閑置或利用率不高的設備心中無數,因此對各部門資產進行合理調劑實現資源共享也就無從談起。同時在固定資產購置前缺乏可行性論證,對申購計劃審批不嚴也是造成高校固定資產重復購置、利用率低的原因之一。
4、固定資產管理手段落后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高等學校固定資產的總量不斷擴大,其構成亦日趨復雜,目前大多數高等學校固定資產管理基本沿用過去20世紀80年代的技術手段,已經不能適應高等學校固定資產高速膨脹的實際,也大大落后于高校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多數高校的資產管理人員特別是骨干管理人員一般都從其他崗位轉業過來,沒有經過嚴格培訓甚至缺乏基本專業知識,制約了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和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模式創新
高校是典型的事業單位,由于其組織結構層次多。占有使用的固定資產量大面廣、專業性強,相應地對資產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針對以上高校固定資產管理中實際存在的一些問題,高校資產管理人員應該將其管理模式創新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以適應新形勢下高校固定資產管理。
1、健全資產管理制度
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是提高學校固定資產管理水平的制度保障。對高校的固定資產管理應按照管理法規建立統一的管理機構,其主要職責是建立和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明晰產權關系,實施產權管理,保障資產的安全與完整。使固定資產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和使用。(1)必須建立科學合理的固定資產監督管理責任制,將資產監督管理的責任落實到具體的部門、科室及個人,明確固定資產物資管理部門、核算部門、使用部門以及個人的責任。(2)要規范固定資產的購買和轉讓規定。明確購買、轉讓原則和條件,堅持審批程序,不得隨意購買和轉讓學校的固定資產。(3)堅持固定資產日常使用維護制度,加強維修、保養,提高固定資產的質量和使用壽命。(4)要完善資產報廢注銷制度,處置固定資產應嚴格履行審批手續,規范操作程序。
例如,高校對于儀器設備、家具等類固定資產可采取三級管理體系:一級資產管理在學校主管校長領導下。由資產管理部門行使職能。院(系、處、所、中心等)為二級管理單位,各單位必須由一名行政領導負責,可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設專職或兼職固定資產管理員,全面負責本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與使用,并監督、協調實驗室行使其管理職責。實驗室(科室等)為固定資產三級管理單位,由實驗室負責人主管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并安排一名兼職實驗技術人員管理固定資產賬目。對于機動車輛、行政辦公用房高校采用二級管理體系:一級為學校的成立的國有資產委員會,該委員會代表學校行使學校國有資產的所有權職能,是學校國有資產所有者代表。
2、固定資產管理觀念創新
高校要深化資產管理首先要得到單位領導的有力支持和高度重視。高校領導要將資產管理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經常聽取資產管理工作的匯報,掌握有關管理情況,把資產管理工作引人當年的重點推進工作。本著“經營學校”的理念,盤活存量資產,以依法理財的思想管理學校固定資產,嚴格遵守并規范執行國家有關的財經法規,堅決執行政府采購制度,增強法制意識,明確落實資產的管理責任,以保證各項資產管理工作能順利進行。
此外,在對固定資產進行管理時,應該堅持人本性原理。以物質利益為引導,發揮管理人員的潛能。可建立物質利益導向的激勵機制,使管理對象在追求物質利益的過程中發揮其自身潛能,從而實現固定資產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思想動員和精神鼓勵相結合,管理者必須把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放在應有的地位,要引導個人把實現組織目標的共同信念和自己日常工作聯系起來,樹立為組織的整體利益做奉獻的價值觀念。
3、加強預算,實現資產的優化購置
預算管理與資產管理互為前提和基礎。預算資金是資產形成的主要渠道,高校資產的購置、日常運轉和價值補償主要依靠預算安排來實現。預算安排不合理,將導致資產配置的不公平,導致資產的閑置浪費,降低資產使用效率。因此,應在建立科學的資產配置標準體系的基礎上,根據各部門資產存量情況,結合各部門履行職能的需要核定部門資產購置、使用、處置預算。并通過嚴格執行預算、及時分析預算差異和進行預算執行考核等手段,加強資產的預算管理,確保預算編制、執行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從源頭上控制資產重復購置,從而實現資產的優化配置。
4、應用先進技術進行管理
高校資產管理急需更新手段,利用網絡技術,實施信息化管理,做到相關部門監管,全校信息共享。建立固定資產網絡化管理體系,變靜態管理為動態管理,事后監督為事前審查和實時監控,逐步形成對資產的投入需求、形成方式、調節使用、審核報銷、計價核算、處置報廢的監控模式,使固定資產從需求、購入、使用直至報廢都處于制度的嚴密監督和管理之下。
各高校可開發適于校園網使用的固定資產管理軟件,實現資產現代管理,有關部門可隨時查詢和獲取有關信息反饋;管理部門可及時組織資產流動,實現資產有效配置。利用計算機按照管理要求采集基礎數,建立科學有效的資產數據庫,全面、完整地記錄各類固定資產的管理信息,利用校園網實現網絡化管理,準確、及時地反映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動、庫存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