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云
[摘 要]在媒體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如何將人們即將開始淡去的事件做出新意,再去選擇怎樣的受眾使節目更容易接受,已經是傳媒人面臨的又一課題。本文將結合鳳凰衛視的做法、以其在地震一周年的各類報道和節目為例,分析鳳凰衛視節目制作的策略,探討這類課題的解決方式。
[關鍵詞]鳳凰衛視;地震周年;策略分析
在去年的抗震報道中,鳳凰衛視積極投入了那場史無前例的災難直播。國難當頭,在源源不斷向全球播送著地震救援進展的同時,鳳凰衛視還發起并參與了各類義演、賑災、向世界各地華人籌集善款等活動。而在四川地震一周年之際,鳳凰衛視依舊放不下那人那山那水,依然保持著對恢復重建后的災區的高度關注,在川震一周年紀念之際,鳳凰衛視的節目同樣體現出其特有的節目制作策略。
一、節目“全信息集成化“策略
鳳凰衛視一直秉承著“大事發生我在場 ,大事發生看鳳凰”的品牌邏輯,在四川地震時候表現出色的鳳凰,對地震周年的紀念同樣做了積極的準備和工作,在四川地震一周年之際進行了全面的報道和各個類型節目的制作。
為了這個特別的日子,鳳凰衛視增設了新欄目,如重返四川制作特別節目《直擊四川大地震周年紀念》,讓我們看到了震區重建工作有條不紊,災民生活秩序井然的狀況;再如到新都寶光寺主持佛教界為汶川地震災區祈福追薦法會,并將此拍攝成為佛教紀錄片播出等等。
除了增設特別節目,鳳凰衛視原有的節目也根據地震周年紀念做了相應調整:2009年5月初開始就陸續在各類節目中推出傳川震紀念這一話題進行反思和討論。比較早的應該是5月7號《時事開講》做的一期評論節目《五一二無意識形態灌輸便喚醒人的內心》,鳳凰衛視素以擁有眾多優秀主持人、評論員、文化名人而享譽海內外。在這次地震周年報道中,鳳凰衛視依舊將這種評論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在這期節目中,評論員邱震海,就“五一二”到底留下了什么這一話題展開評論,對人心人性進行探問;從突發性事件帶給人們心內的啟示,使受眾在四川大地震一周年的時候靜靜的反思自我。之后的《時事開講》繼續制作了節目《汶川地震周年記,危機管理可圈可點》,討論了由地震引發反思危機事件預案和處理辦法等方面的問題;主持人和嘉賓在現場邊回憶邊議論,反思災難背后的隱患問題。從5月11日開始《鳳凰大視野》推出系列節目《在人間,我和北川這一年》,陳曉楠重返四川對祭奠地震中的死難者,采訪逝者的親友和地震的幸存者,報道了災后重建的北川的現實情況。隨后,很多節目相繼播出了自己的專題節目,如《鏘鏘三人行》播出《川震周年回顧:我所經歷的“五一二” 》;《冷暖人生》播出了《王瑞勛:依然堅守的川震志愿者》;《魯豫有約》制作了《五一二地震一周年特別節目》,邀請了殘疾舞者在節目現場為觀眾帶來精彩的舞蹈表演;《鳳凰全球連線》以“生死祭”為切口制作了《五一二汶川地震周年特別節目》。
在常規新聞播報類的節目中更是可以隨時看到有關四川地震一周年時各類消息的報道。比如,《華聞大直播》中播報《溫家寶致信震區學生,勉勵其做有用的人》;《鳳凰早班車》播報《汶川地震周年紀念今舉行,胡錦濤抵四川》;《時事直通車》播出《胡錦濤:災后重建民生優先》;鳳凰衛視巧妙的從多角度紀念四川地震,就連《娛樂大風暴》也播報了關于《王菲送“北川女兒”回家,李亞鵬流淚》的報道,并沒有因為是娛樂節目而忽視對四川地震周年的關注。
可以說,對于此次周年紀念,鳳凰衛視不僅竭盡各類節目形式進行報道,而且節目的內容上設置上更是對一年后的震區工作情況、災民生活狀態、志愿者愛心奉獻進行了全景展示,并對災難本身帶給人們心靈的反省和對體制機制尚待完善的思考等方面進行了深度剖析,使受眾從多角度、全方位將川震周年的實況得以了解,在此次川震周年祭報道中,使得鳳凰衛視依舊位列前茅,呈現出鮮明的報道特色。
二、節目定位“人性化”策略
媒體的實際操作中,根深蒂固的“媒體本位”觀念仍然無意識地左右著媒體,使其常常從自己的利益、意志、興趣出發,很少考慮到受眾的實際狀況和需要。而鳳凰衛視在許多事件報道和活動開展中,能夠真正從“人”的角度出發,也得到了受眾的很好的反饋和關注。
在鳳凰衛視我們經常會看到由總裁直接參與的活動,而幾乎所有的節目主持人更是經常活躍于鳳凰舉辦的各種活動當中。在新都寶光寺隆重舉行的佛教界為汶川地震災區祈福追薦法會,不但是由吳小莉主持,而且鳳凰衛視的總裁劉長樂也參與其中。通常,活動的參與者直接顯示了媒體對活動的重視程度,而受眾在收看這個佛教紀錄片時,看到畫面中出現的總裁劉長樂,一定會對鳳凰產生極大的認同感。
地震周年之際,受眾關注的已經不再是災難的慘痛,而常常理性的在思索怎樣最大程度的為災民撫平傷口,解決今后生存生活的實際問題。2009年5月13日,在什邡市北京小學的操場上舉行的“抓周”儀式,在羅漢寺內出生的“地震寶寶”們齊聚一堂,鳳凰成為了認助寶寶最多的“愛心保保”。主持人許戈輝成為“保媽”,代表鳳凰衛視認助了“川震第一寶寶”唐震雯;2007中華小姐環球大賽冠軍曾光則以“華姐”名義,認助下另一位地震寶寶代思雯;鳳凰網也認助了一位地震寶寶肖子軒。就這樣,鳳凰衛視通過自己的節目,既奉獻了愛心幫助了“地震寶寶,同時也宣傳自己,借事造勢,更加贏得了受眾對其的美譽度。
而由鳳凰衛視主辦的“中華小姐環球大賽”因五一二地震暫停一年,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際,2007年中華小姐環球大賽冠軍曾光不但認助寶寶,并與眾多明星藝人一起回訪災區,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宣布2009年賽事全面啟動。相應的新一屆華姐選拔則也十分應景的將慈善作為起點,更加強調美麗心靈的重要性。雖然是選美活動,但是鳳凰衛視還是著重強調慈善與善舉,考慮到受眾在經歷災難后對選美活動的接受能力,而“心靈美”則正好應和了大災過后人們希望感受到的那份人性的善良與美好。這無不體現著鳳凰衛視對節目策劃力求符合受眾的心理,尊重受眾的情感。
參考文獻:
[1]汪睿婷,董天策. 鳳凰衛視報道奧運會的特色探析[J].現代視聽,2002,(9).□
(編輯/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