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滿玉
〔關鍵詞〕 小學作文;評價方法;
自主學習;視角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
11(A)—0024—01
當小學語文教師在批改小學生的作文時,呈現在他們面前的往往是小學生稚嫩的思想、簡單的語言表達方式、還不太嚴謹的邏輯思維。要不要以成人的思維方式去精批細改小學生的作文?我想這一問題一直在困擾著小學語文教師。
關于怎樣進行作文評價,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寫到:“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評語表示,還可以綜合采用多種形式評價。”可見,改革作文評價方法,已是適應新時期語文教學的必然要求。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比較軟化的作文評價要求,顧及到了學生的學習心理,使學生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感。文中還指出:“為學生的自由創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天空,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僅要努力營造一個寬松、自由的表達空間,來放飛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創新表達的能力,而且要對學生的作文積極評價,從而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作文,就像剛學走路的孩子,教師、家長應該用賞識的眼光和兒童的視角認真閱讀學生的習作,尋找閃光點。只要是學生自己的話,哪怕在教師看來是幼稚可笑的,也應該以鼓勵、表揚為主,而不要用成人的標準來規范兒童。當教師發現一個優美的片段、一句通順的語句、一個貼切的詞語,甚至是一個正確的標點、書寫上的點滴進步時,都應該及時地給予表揚,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思想見解,充分尊重他們表達上的個性風格,讓他們享受成功,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
在評價學生習作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包攬一切,而應該為學生搭設自主學習的平臺,把評改的權利交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習作的主人。這樣,學生的個性才會得到張揚,表達的能力才會得到提高。例如,教師在修改一段對話時,不要簡單評判為“好”與“不好”,而應引導學生自己去讀范文,讓他們從范文中感悟到寫對話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即提示語可以在前面、中間和后面,寫對話要寫出人物的表情、動作。
并且,教師在批改作文時要注意,小學生無論就其觀察事物的視角還是理解事物的方式,都與我們成人大不相同。他們的視角和方式未必就是錯的,未必就無可取之處。恰恰相反,有時他們的視角和方式表現出一種成人無法企及的天真和曼妙、獨特和創意,只是我們成人無法窺見其中的奧妙罷了。更重要的是,在許多時候,小學生的思想、觀點、情感和想象力早已跑到文字表達的前頭去了。他們的語言文字相對貧乏,駕馭文字的能力也相對稚嫩,所以,就必然會有詞不達意、用詞不當、邏輯混亂、層次不清的現象。因此,一旦我們用成人的眼光去刪改孩子們的作品,往往不能很好地表達他們原來所要表達的思想,而是強加了我們通過他們詞不達意的文字所猜測的成人性的意義。同時,也可以嘗試學生互批互改的方式。但是無論采取怎樣的批改方式,都要“尊重學生的意愿,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作文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
總之,我們的作文教學,應該使學生深深地感受到:寫作文是件很平常的事,平時只要認真閱讀適量的書籍,積極投入到生活中去,不斷總結反思,用自己的語言寫出自己想說的話,就能寫出有生命力、有自己特色的作文來。而作為教師,我們唯有不斷地為學生創設自由、廣闊的空間,那么一篇篇鮮活的習作就會淋漓酣暢地揮灑出來。
今天,新的科學的《語文課程標準》已經出臺,它的有效實施關鍵在于我們教師自己能否充分理解,并在實踐中體會執行。而其中關鍵的關鍵,又在于校長。如:無錫市清揚中心小學張賽琴校長在學習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后完善了一系列的方法,現在,他們學校的語文教師只需要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就能將全班的作文批改工作完成了。這為該校語文教師的自學進修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我以為,這是一種革命性的做法,充分解放了小學語文教師,值得我們學習、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