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正彩
〔關鍵詞〕新課改;數學教學;兩
極分化;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
11(A)—0026—01
新課改實施以來,人們談論的最多的可能就是新課改給課堂教學帶來的可喜變化:新教材面貌一新,較以往初中數學教材靈活多了,也開放多了,生活化、情境化的問題經常出現在初中數學課堂中,靈活、開放的習題也讓學生們的思維更加活躍了。但也有的教師反映,新理念、新教材、新的學習方式好是好,就是學生的兩極分化現象較以往更加嚴重了。有人說,人是有差異性的,那么,分化就是難免的事情。我認為,分化固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要是過于嚴重,特別是較以往更加嚴重的話,我們就應該認真分析一下原因,想辦法解決了。
一、數學教學中出現兩極分化的原因
1. 學習數學的天賦各不相同。有些學生的邏輯能力很強,能較快速地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而有些學生的邏輯能力較弱,學數學的思維能力和運算能力就較弱。
2. 學習興趣缺乏和學習意志薄弱。對于初中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主要取決于學習興趣和克服學習困難的毅力。與小學相比,初中數學難度加大,教學方式變化顯著,并且教師的輔導減少,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增強。許多學生適應能力差,表現出學習情感脆弱、毅力缺乏,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就退縮不前,甚至喪失信心,從而導致成績下降。
3. 教師的個人素質。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態度、職業道德、個人修養都會對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
4. 家長的教育行為。如果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高、施加壓力過大,過于嘮叨、過于放任、過分寵愛、不管不問或簡單粗暴、棍棒教育,都會導致學生對學習產生畏懼、抵觸情緒甚至逆反心理。
5. 大班額授課。由于基礎教育辦學資源的相對不足和相對不均衡,新課程改革在大班額狀況下進行授課有一定的普遍性。班級授課制的優點有利于系統地傳授知識,然而其弊端也十分明顯:不管學生的資質、才能、悟解如何,都用同一種教授法去教學生,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
二、消除兩極分化的對策
1.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如果能在學習中產生興趣,就會形成求知欲,就能主動、積極地學習。
2. 優化課堂教學,形成你追我趕的比學勢頭。成功感是人們順利完成一項工作的重要因素。學習也是如此。教師必須按照學生的個體差異布置梯級式的教學任務,讓每個學生都能順利完成本梯級的學習任務。這樣,教師可繼續引導他們向上一級臺階過渡,幫助他們消除怕學、厭學心理,讓他們體會到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的成功感。
3. 講究教法,因材施教。數學學科有著嚴謹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因此數學基礎很重要。學生在七年級所獲得的知識與技能,能否在八年級得到繼續發展,是防止分化的又一個問題。這就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力求把教學教“實”、教“活”。所謂“實”就是講究實際效果,把教學大綱化為具體的要求,落實到教和學上,對每課時的教學計劃逐項落實。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少講空話,多做實事,精講多練,以學生為主;對每個單元進行考查、總結,分析存在問題,及時補漏,幫助學生過關。對平時作業或測驗得到好成績或有進步的學生,一定要在班上進行表揚,給予肯定;對作業錯誤較多的學生,應讓他們及時訂正。所謂“活”就是側重學生訓練,把數學課由“講解課”變成“自主、合作、探究課”,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既緊張而又活潑的氣氛中學習數學,從而夯實學生數學基礎。
4. 家校配合,雙管齊下。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是學校教育的同盟軍,因而家庭教育舉足輕重,至關重要。家長要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況和思想動態,對孩子要因勢利導,加強管理。家長平時不僅要經常與孩子談心,查看他們的作業,及時了解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困難,加強與老師之間的聯系并交換意見,共同商討解決孩子學習中存在問題的有效辦法,還要積極配合學校做好輔弱轉差工作,切實幫助孩子走出學習困境,減少學習中的分化現象。
5.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從心理學角度看,初中生對某學科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情感密不可分,他們往往不是從理性上認為該學科重要而去學好它,而是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任課老師的喜惡程度。因此,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經常用“心”去關注學生,給他們鍛煉的機會,幫助他們證明自己,建立自信。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運用鼓勵性評價,善于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并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