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光海
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第十九屆中國新聞獎、第十屆長江韜奮獎評選會于2009年8月下旬在北京舉行,此次長江韜奮獎獲獎者20名(其中長江系列獲獎者10名,韜奮系列獲獎者10名)。值得關注的是,這項獎勵我國新聞工作者的最高榮譽的獎項中,今年第一次出現了網絡新聞工作者的名字,紅網董事長、總經理、總編輯舒斌榜上有名,有幸成為了中國互聯網新聞從業人員中第一個獲得此項榮譽的人。
從紅網成立至今,舒斌一直擔任紅網總經理、總編輯。2008年接任董事長,他領導紅網在品牌,內容、經營和體制機制等方面大膽探索,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地方新聞網站發展新路,使網站成為地方新聞網站學習和效仿的一面旗幟,成為在全國以及海外頗具影響的中國知名網站。縱觀紅網的發展,從舒斌身上,或許我們可以發現“紅網現象”的一些奧妙。
《網絡傳播》:長江韜奮獎是新聞工作者的最高榮譽獎,您是中國網絡新聞工作者獲此殊榮的第一人,您最想對奮斗在互聯網行業的同仁說的是什么?
舒斌:感謝所有關注、關心和支持我們的人,以及與我們一起走過的網友。這不僅是我個人的榮譽,更是紅網、是湖南、甚至是全國網絡新聞界的榮譽。這項榮譽能夠授予我,是對我們網絡新聞工作者的莫大鞭策和鼓舞。這進一步表明網絡媒體進入主流媒體時代。
作為“第四媒體”,新聞網站是一支主力軍,在新聞報道和宣傳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在這樣一個網絡傳播時代。老百姓可以通過網絡了解更多的國家大事、社情民意等,黨委和政府也可以通過網絡了解民眾呼聲。10多年來,網絡媒體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不斷適應形勢的變化和發展,為創新我國新聞宣傳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網絡媒體在宣傳報道、輿論引導等方面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一網通天下,從事網絡新聞工作,互聯世界,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網絡傳播》:長江韜奮獎是每一位新聞人心中的珠穆朗瑪峰,您認為登頂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舒斌:我一直認為,我們工作不是為了獲獎,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和發展得更好。朝著一個目標,永不停歇奮斗,每個人都會在這個過程中享受著奮斗帶來的快樂。紅網這些年來的發展,就是始終堅持走地方特色強網之路,始終堅持個性化發展、差異化生存的發展戰略,我們認為:“如果你有我有全都有,最后就是什么也沒有”,所以爭取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優”。紅網能夠獲得成功,應該感謝上級主管部門給我們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應該感謝在我們辦網過程中,所有給予過我們支持和幫助的人,包括領導、同行、網友等等。作為我個人來說,始終保持學習、創新、奮進的精神是我將事業一步一步做大的法寶。
《網絡傳播》:網絡新聞工作者首次問鼎長江韜奮獎,您作為這個行業的建設者和見證者,您認為這給網絡媒體帶來哪些啟示意義?
舒斌:我個人認為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大家都知道,長江韜奮獎系列從設立至今,已經評選了十屆,盡管網絡進入我國已經有15年,可這個獎項一直都是傳統媒體的從業人員獲得。今年,我作為網絡媒體的從業人員的代表能夠人選,這不僅說明號稱“第四媒體”的互聯網已經進入主流媒體時代,更說明網絡媒體的出現和迅速發展,不僅改變了傳統媒體格局,更是發揮著重要作用,越來越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關注。相對于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而言,網絡有著與生俱來的優勢。它擁有一個典型的多媒體傳播渠道,有文字、有圖片、有聲音、有畫面。這些都是傳統媒體無法做到的。如今,網絡也已躋身于新聞傳媒大軍之中,成為主流媒體。縱然在新聞傳播中,它的權威性和公信力雖然還有待于加強和提高,但是不可否認的就是它那潛力無限的傳播力,將來的發展空間將無限寬廣。
《網絡傳播》:網絡新聞作品先后問鼎中國新聞獎,但網絡新聞工作者登頂長江韜奮獎您是第一人,當然這有其必然性,比如與您平時創造性工作分不開,可否一起分享您的創造性工作?
舒斌:在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誰擁有網絡媒體,誰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處于有利位置。作為湖南的本土新聞網站,紅網自建立伊始就定位為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新聞網和綜合網,以“宣傳湖南,影響湖南,傳播湖南”為己任。我們把及時報道湖南作為起碼的任務,把客觀報道湖南作為基本要求,把全面報道湖南作為努力的方向,把權威報道湖南作為不懈的追求。突出本地化資訊,在服務性、貼近性、可讀性上狠下功夫。我們一直把“策劃是靈魂、創新是生命”作為網訓堅持下來。
如果說紅網是新聞立網,那么它最有價值的、最有特色的新聞就是湖南本土新聞;如果說新聞是紅網的核心,涉及湖南的原創新聞資訊就是紅網核心的核心。8年多來,紅網逐漸成為湖南新聞資訊的總匯,紅網新聞形成了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品牌,網站成為了在湖南的湖南人、在湖南的外地人、在外地的湖南人及所有想了解湖南,認識湖南的人的網上家園。
2009年春節期間,我們策劃了110多名縣(市、區)委書記集體亮相紅網,為己丑牛年送上新春賀辭。這是我們精心策劃組織的一次完全沒有官方組織的活動,也是2007年以來,湖南官員第三次通過紅網拜年。
從兩年前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發帖拜年,到越來越多廳級、縣級官員集體賀歲,湖南政界的這一新風尚,在論壇掀起了一股討論熱潮。
一個省百名縣市區委書記集體亮相網絡,通過互聯網向廣大網友拜年,這在全國也是首例。網友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紅網組織的湖南百名縣委書記網上大拜年,拜出了網絡媒體的號召力,拜出了縣委書記的親和力,拜出了共克時艱的凝聚力。同時也推動了縣委書記們懂網、愛網、知網、用網的步伐,更表達了人民群眾對縣委書記們如何利用網絡開展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再一次彰顯了網絡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紅網的首頁變灰了”、“娛樂頻道關閉了”、“小紅人游戲不能玩了”。四川抗震救災期間,當網友打開紅網首頁時,發現向來以“紅”著稱的頁面變“黑”了,連續一個星期,紅網停止了所有的娛樂性節目和游戲,掛出全屏號外《致敬致哀》、《哀悼》等4期汶川地震特刊,成為全國第一家在首頁推出全屏號外的新聞網站。英文頻道也推出了“湖南在行動”英文專題。“川湘兩地情,攜手渡難關”、“我們是一家人”的主旋律在紅網高唱。
值得一提的是,“網絡漂亮寶貝”也是我們首創的網絡品牌,這是一種“零門檻、全開放”,面向大眾、全民參與,不分地域,只要通過秀客(博客)平臺在線提交個人資料,就能“登臺”一顯身手,還可以通過網絡視頻亮相的選秀活動。“想秀就秀,過癮!過癮!”
網絡漂亮寶貝迄今成功舉辦兩屆,已吸引數萬人參與,秀客點擊累計突破400萬次。2008年我們的“網絡漂亮寶貝”冠軍李葉青還獲得了今年的湖
南星姐的冠軍。我們摒棄低俗的、惡俗的甚至是淫穢的作秀、炒作,鼓勵健康的、積極向上的自我展示。只要是美的,我們積極提倡,這種海選式的自我展示中,最終脫穎而出的,將必然是優秀的。
這些,只是紅網8年來,創新新聞宣傳工作的縮影。
《網絡傳播》:品牌發展成為網站發展的關鍵,紅網在這方面可圈可點,其“紅辣椒評論”、“百姓呼聲”欄目分別獲得第十七屆、第十八屆中國新聞獎名專欄一等獎,那么紅網是如何塑造品牌的?有哪些經驗可以復制、借鑒?
舒斌: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強調品牌戰略,積極打造屬于自己的網絡品牌。為適應品牌建設和發展,紅網歷經六次改版,創辦了《紅辣椒評論》、《百姓呼聲》、《愛心家園》、《紅網訪談》、《紅周刊》、《紅外線》等一大批專欄和頻道。我一直認為“一個網站沒有品牌,就像一個企業沒有在市場上叫得響的產品”,“一個網站沒有特色,就好比一個人沒有個性,很難讓人記住”一樣。近年來,紅網一直強調原創戰略,并確立了品牌強網的發展思路,在整合資訊,原創策劃、品牌宣傳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不斷在網站內容的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使紅網擺脫了“千網一面”的模式,網站內容常看常新。
《紅辣椒評論》是紅網開辦的一個以發揮網絡媒體優勢,廣泛反映民眾聲音、解讀新聞現象本質的言論頻道。其宗旨是用網絡傳遞聲音,在互聯網上搭建一座交流的平臺,構筑一個聲音的廣場。八年來,欄目共收到了10多萬篇投稿,發表了3萬多篇原創評論,是目前國內新聞網站發表評論文章數量最多、轉載率較高的原創評論基地之一,得到了有關部門領導與網友們的肯定,榮獲第十四屆湖南新聞獎名牌欄目獎,第十七屆中國新聞獎名專欄獎、被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互聯網新聞研究中心、中國互聯網協會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工作委員會連續三年推薦為“中國互聯網站品牌欄目”。
《百姓呼聲》欄目創辦于2001年。八年來,收到各類帖子23萬余條,其中總結、提煉、轉交或直接協助解決2.4萬多個問題。僅2008年,省市縣各級黨政領導在紅網《輿情轉達函》上批示就超過一千次,各單位公開回函回復超過一千個,律師回復網友提問達到一千條。從該欄目可充分折射出,湖南省各級官員關注和重視網絡已成常態。
《愛心家園》是倡導“讓愛心成為一種習慣”的互動平臺,正在通過網絡的力量,積極引導志愿者參與愛心活動,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如今,5000多名紅網義工活躍在湖南各地,他們時常會出現在需要幫助的人群里。《愛心家園》還獲得了首屆“湖南慈善獎”。
理論工作上網也是紅網的一大特色。2005年6月,湖南多個部門在紅網開辦“湖南省中心組學習網頁”。開通至今,共收到投稿2萬多篇,轉載各類理論文章8000余篇,原創的數千篇文章被全國各大網站轉載,成為目前全國唯一堅持每日更新的中心組學習專門網頁。
一個網站的特性決定了這個網站的網友,網友和人氣又決定了網站的發展前景。所以一個網站,首先是要確定吸引什么樣的網友,然后再決定提供哪些內容才能讓網友感興趣,并有目的地搭建此類網友互動交流的平臺。我們一直這樣堅持,并在堅持中不斷創新,我們發現一個網站有了獨特的內容,就有了獨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紅網確定的“靠新聞吸引人,靠資訊服務人,靠論壇留住人”的內容建設思路,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紅網新聞宣傳實現了“四輪驅動”。即新聞報道、網絡評論、論壇互動、網絡輿論監督四位一體,互相聯動,整體推進。我們在保持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功能不變的情況下,努力在內容的服務性、貼近性上下功夫;從為黨委政府服好務,轉到既要為黨和政府服好務,又要為廣大網友服好務的宗旨上來。我們認為地方網站要做大做強,首先是內容要本地化、資訊要特色化、服務要個性化。這是地方新聞網站的立足點,也是網站獲得獨特優勢的必經之路。為網民服務,為社會服務,為需要服務的人和企業提供服務,是吸引有效受眾、獲得網友支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網絡傳播》:對于網絡來說,編輯與總編輯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從編輯到總編輯之路如何行走?
舒斌:確保正確的輿論導向是新聞媒體永恒的主題,我國的新聞媒體是黨的宣傳思想工作重要陣地。互聯網絡是一個全人類共同擁有的信息平臺,來自各方面的反映社會輿論的各類熱門話題如百川歸海一樣在網上交匯。在眾多的熱門話題中,哪些是網民最關心的問題,哪些是需要優先考慮的問題,哪些是需要加以引導的,我們的編輯必須把握好。網絡媒體同傳統媒體一樣具有為公眾設置“議事日程”的輿論引導功能。正是由于這個特性,對互聯網的從業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認為,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網絡編輯在某種意義上說人人都是總編輯,編輯和總編輯的區別在于分工不同。總編輯是網站內容安全的最高負責人,全面負責網站的基本定位、運轉狀況、原則立場、風格特色等。對網站發布的新聞內容負全部責任。
編輯是網站內容生產的第一道把關“閥門”,選題策劃、內容取舍、編輯加工、科學編排等一系列基礎工作都要編輯完成。我個人認為,網絡編輯不能做單純的“搬運工”、“粘貼匠”,不能做進行簡單操作的“理貨員”,網絡編輯必須具備相應的新聞專業技能和策劃能力等。
俗話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至于從編輯如何到總編輯,我想對事業忠誠,努力工作、善于學習和創新思維很重要。
《網絡傳播》:您認為如何做一個優秀的網絡編輯?從優秀到卓越的秘訣什么?
舒斌:要想做一名優秀的網絡編輯,就必須了解網絡編輯工作特點,而要想了解網絡編輯工作的特點必須搞清楚網絡的特點。網絡與傳統媒體相比,有著強時效性、強互動性、廣傳播性、超鏈接性,海量信息、快速檢索、信息數據庫化、資源共享、多媒體等特點。能否掌握這些特點并熟練運用到實踐工作中去,這是衡量一名優秀網絡編輯的先決條件。
互聯網時代,一名優秀網絡編輯應該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職業敏感性,以及社會責任感等。
編輯在編稿中要盡量使用網絡語言,隨時掌握網民新的閱讀習慣,從觀念、內容、形式上優化報道的取向和內涵,走生活化、平民化的風格。稿件要通過事件本身的力量吸引人、感染人,讓我們的稿件中多一些感人的細節,少一些抽象的概念;多一些人文色彩,少一些生硬說教;多一些實用資訊,少一些無用信息,讓網友更喜歡,更容易接受。
一個負責任的網絡媒體應該崇尚冷靜和理智。網絡媒體需要防止濫用媒體權利,謹防“媒體暴力”,不能成為非理性情緒的集散地。新聞網站需要更多地展示它的建設作用而不是破壞能力。網絡媒體因其時效性和互動性在突發事件的新聞報道中有著獨特的優勢,應積極配合黨和政府,進一步健全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機制和提高應急報道,以及輿論引導能力,及時準確地發布信息,表明政府部門的立場態度和處置措施,為化解矛盾,轉危為機,保持社會穩定,增進社會和諧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