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玉亭
面對畢業生就業難的嚴峻形勢,高校該如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鞏固專業知識,提高就業競爭力,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培養更多更好的實用型人才?南陽師范學院實施“三結合”“雙協同”教育實習法,在實踐中增強畢業生參與社會競爭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育實習是高校實踐教學的主要內容,是大學生走上工作崗位的職前培訓,是提高大學生職業技能、促進大學生專業化發展的關鍵環節,也是促進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雙向互動的交合點。但是長期以來,高校教育實習模式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實習場所少且不固定,實習工作指導不力、管理難,實習內容貧乏、范圍窄,實習經費不足,實習質量無法保證,實習評價不科學,等等,嚴重制約了教育實習的有效進行。高校擴招后,隨著在校生的大幅度增加,這些問題更加突出。
為此,2000年以來,南陽師院打破“高等教育高校辦”的傳統辦學思路,汲取國內外同類院校教育實習的成功經驗,博采眾長,大膽改革教育實習模式,探索并實踐了“三結合”“雙協同”教育實習法。通過制定互利互惠政策和有效的激勵機制,調動地方基礎教育力量參與高校人才培養的積極性,充分利用地方基礎教育的人、財、物等豐富資源,為教育實習工作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三結合”“雙協同”教育實習模式是南陽師院以優化高校人才培養方式為目標,通過高校、教育行政部門、實習基地學校三方結合,共建實習基地,高校教師與中學教師雙方協同指導,學生教育實習成績納入雙方指導教師年度業績考核的措施。這一措施自實施以來,從根本上解決了學生實習難和指導實習不力的問題,確保了教育實習質量,全面提升了畢業生的職業技能,為培養創新型人才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大學畢業生就業靠的是豐厚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職業技能。因此,學校在教育實習中始終堅持以市場經濟發展需求為導向,加大實踐教學內容,強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訓練。法學院在實習學校的配合下,一方面指導學生在教學實習中開辦青少年模擬法庭,讓“小法官”說法斷案;另一方面帶領學生旁聽地方法院開庭審理案件,引導學生剖析案例,增強了教學實效性。這一做法提升了學生的教學技能和實踐辨析能力,參加這次實習的29名畢業生目前已全部考取了法律職業資格證書。
學校還注重提高學生運用專業技能服務社會的能力。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在實習中引導學生結合課堂教學,向實習所在地農民朋友傳授蘑菇種植、果樹嫁接、家禽飼養等技術,指導當地農民科學致富,成為當地“小農業技術員”。2004級30多名畢業生分別到社旗縣城郊鄉、西峽縣回車鎮等村鎮舉辦培訓班,指導農民科學種植香菇、飼養雞鴨等,帶領農民走上科學致富路,至今還在當地被傳為佳話。體育學院2003級學生張濤在實習中擔任班主任時,憑著過硬的專業技能征服了班里的一幫“球迷”,并因勢利導對這些所謂的“問題學生”加強教育和管理,使一個誰也不愿接手的后進班一躍成為全校先進班集體。此外,他還主動為師生和當地群眾治療運動損傷,向學生傳授運動療傷技術,服務于全民健身運動,受到了大家的歡迎。
學校還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實施雙證書制度,督促學生實現一專多能。近年來,教師資格證、法律職業資格證、心理咨詢師、人力資源管理師、職業指導師、物流師、國家級裁判員、社會體育指導員、健身指導師等職業資格證書不斷被畢業生獲得。據不完全統計,學校畢業生雙(多)證書獲取率達98%,畢業生的職業素質和參與就業競爭的能力不斷得到提升。
目前,“三結合”“雙協同”教育實習法已在學校四屆本科畢業生的教育實習工作中得到全面應用,6000余名畢業生受益于這一實習模式,他們的專業思想、知識水平、業務能力、社交能力、意志品質等得到明顯提升。近年來,學校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5%以上,其中有46名畢業生參加工作不久即獲得省市教學新秀等榮譽稱號。河南省教學標兵、學校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張小滿深有感觸地說:“‘三結合‘雙協同實習法強化了高校與實習學校教師的共同責任,使任課教師沒有了后顧之憂,能把全部精力用在學生素質提升上了。”化工學院2002級畢業生王曉娜說:“‘三結合‘雙協同實習法使我們較好地完成了專業知識從理論到實踐的升華,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為我們參與就業競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憑著這些基礎,我順利走上了教師崗位,考取了中科院北京化學研究所的碩博連讀研究生。”南陽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長馮曉仙贊揚“三結合”“雙協同”實習法“既確保了人才培養的質量,又支援了地方教育事業的發展,最大限度地實現了互利雙贏,可謂一舉多得”。這一成果也在同類院校中產生了較好的影響,已有10多所兄弟院校來考察學習。
(作者系南陽師范學院工會宣傳教育科科長)
責編:一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