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卓修
抱歉,過了好幾天才有空回信給你。你在信里問了好多問題,我就選擇重要的回答吧。
1.大學期間該怎么與人交往
其實,待人接物說復雜很復雜,說簡單也很簡單。我覺得至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彼此尊重。大學里的同學來自五湖四海,他們有著不同的成長環境、不同的家庭教育、不同的生活習慣、不同的思維和價值觀……有差異是一定的。不要嘲笑別人的方言、穿著打扮、飲食習慣等,不要用自己的評價標準去評價別人,更不要因為別人和你不同而排斥他們。尊重別人和你的不同之處,能夠接觸到不一樣的世界,不是很好嗎?大學時,我們宿舍的姐妹也都來自不同的省份,大家在相處過程中的確也有很多摩擦。比如,有的女生從來不吃肉食,僅吃水果、酸奶和少量的蔬菜;有的女生喜歡把電視聲音開得很大,音樂震天響;有的女生喜歡深夜大聲聊天;有的女生喜歡逛街買衣服……事實上,四年來我們相處得很好。不管怎樣,都要彼此尊重、求同存異,學習別人身上的優點,記得別人對你的好,忘掉不開心的事。
堅守原則。集體生活中的人常常會產生從眾心理。如果你處在一個風氣好、積極向上的宿舍、班級、學院,那自然很好,集體對個人的助長作用是很明顯的。然而,對于一個集體中一些不好的東西,必須明辨是非,堅守自己的原則。有些不好的事情,即使別人做了,你也絕對不可以跟風去做。尤其是男生宿舍最容易形成的溺網、逃課風氣,女生宿舍的購物攀比風氣,這些是絕對不能沾染的,百害而無一利。我們宿舍四個人可以說差異是很大的,南通人、南京人、山西人、四川人。一個學習狂,大學期間從不肯談戀愛,瘋狂考證,最后順利考上了研究生;一個大美女,喜歡唱歌,喜歡交朋友,現在留學英國了;一位大歌星,喜歡音樂和把自己變得更漂亮,現在在一所大學工作;剩下的就是我了,一個工作狂,現在怎樣大家都知道了。我覺得我們四個人都能“順利畢業、善始善終”,重要的原因就是每個人都堅守原則,自己的生活目標很清楚,不會因為外界的干擾而改變,也沒有沾染那些不好的習氣。
2.該怎樣處理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矛盾
兩者一定是有矛盾的,關鍵看你自己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如果你希望學業很精,那么可以把重心放在學習上,但同時要有選擇地參加社會活動,關注各種信息,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和團結協作的能力,變成書呆子就不好了。如果你希望鍛煉自己的綜合能力,那么可以多參加一些有益的社會活動,擔任一些學生組織的職務——也許僅僅是不起眼的班委、干事等,只要你用心去做,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鍛煉。
一天只有24小時,要想把工作和學習協調好,有兩點要注意:一是提高效率,工作就是工作、學習就是學習,專心致志才有成效;二是犧牲娛樂時間,要想好好工作,就壓縮娛樂時間吧,把別人玩的時間用在學習或者工作上,雖然很累,但你會收獲很多。身體的累是其次,心力交瘁才是可怕的,咬牙挺過最脆弱、想放棄的時刻,你就會邁上更高的臺階,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
3.該怎么看待大學里的男女關系
“男女關系”這個詞聽著有些曖昧,不如用“戀愛”代替。我簡單說說吧,有時候感情的事情沒有對錯,也是很難說清楚的。
不要草率地談戀愛。如果不是在適宜的時間遇到合適的人,做恰當的事,那么這樣的戀愛就是錯誤的、傷人的、荒唐的。戀愛之前要清醒一點,想清楚是不是三個因素都對了:適宜的時間;善良、正直、上進的對方;在一起會更快樂、充實。
不要刻意排斥異性朋友,在不同的人身上你會學到不同的優點。交朋友性別不是決定因素,如果一個人真的值得交往,不要管對方是男還是女。也不要捕風捉影,草木皆兵,看見同學和異性走在一起,就給人扣上“談戀愛”的帽子。我不宣揚“純友誼”的觀點,彼此吸引的因素當中也許會有性別的考慮,但是友情的起源和交往的目的都不應是成為情侶,希望你能分清楚。
關于你說自己性格內向、能力也一般的問題,那都不叫問題!思維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雖然性格相對穩定,很難徹底改變,但我認為性格可以改善。只要你改變自己的思維,努力養成你希望養成的習慣,那你的性格就會漸漸變得更加如你所愿。我以前也不是這么開朗外向,而且脾氣也不大好,有時候還會鉆牛角尖、會生悶氣,也不大喜歡在公眾場合成為焦點,不喜歡在一項活動中充當組織者。人生是很奇妙的,偶然的機會把我推到了現在的崗位上,我只能硬著頭皮去做,慢慢地脾氣和性格都有了很大改變。有時候,人的潛能是被逼出來的,當你做到了甚至自己都會驚訝——原來我也可以!
所以,加油吧,從現在開始改變,每天都對自己說:“我能行!”
(http://siyuan06.spaces.live.com/)
責編:趙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