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背景:
隨著7月的來臨,全國610萬2009屆大學畢業生即將離開曾經帶給他們很多美好記憶的校園。雖然,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和就業危機,我國政府和社會各界都作出了接近極限的努力,但是,據估計今年下半年大學畢業生未就業者仍將有300萬,他們必須面對“畢業即失業”的現實,承受實現夢想“任重而道遠”的心理煎熬。“有研究認為,即使在基本生活上有保障的情況下失業達到6個月,也會出現心理問題。失業引起自卑自閉、煩躁不安等消極情緒,并造成家庭關系緊張。而失業一旦使一個人的生活陷入絕境,則可能處于悲觀而作出破壞性的選擇,從自暴自棄、自虐自戕到攻擊社會。”相對于社會其他群體,大學畢業生群體受失業的心理影響更大。2009年1月23日,石家莊信息工程學院大三學生劉偉因“求職壓力過大”自殺,而且這不是大學生因為就業壓力而自暴自棄的獨例。這些深深地刺激著大學生們的神經,也刺激著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神經。
信心比黃金都珍貴,這種信心是刻在心里的。大學生活應該給大學畢業生們以信心,特別是在他們處于失業狀態時,信心顯得尤為重要,而這種信心是建立在健康心理狀態之上的。沒有健康的心理狀態,就沒有真正的信心。
本期話題“如何加固大學生就業信心的心理基石”旨在通過大家的討論,給高校大學生就業心理教育一些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