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1月1日起,比利時現任首相范龍佩將從布魯塞爾法律大街16號的比利時首相府搬到175號的歐盟理事會總部大樓上班。從街的這頭到那頭,范龍佩從小國比利時的首相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歐盟的“總統”。面對這一轉變,英國媒體耿耿于懷,稱“連國際社會也認為布萊爾比范龍佩更適合擔任這一職務”;比利時卻期待范龍佩能像早年“沒多大權力”的美國總統一樣,有朝一日改寫歷史。
歐盟27個成員國領導人11月19日在布魯塞爾舉行工作晚餐,晚餐剛開始就傳來消息,歐盟貿易委員、英國人凱瑟琳·阿什頓當選“外長”,晚餐結束前確定比利時首相范龍佩為“總統”。一頓飯讓兩位國際知名度不高的人物一夜成名。范龍佩與阿什頓雖說也是大人物,但此前他們的知名度確實與“歐盟總統”、“歐盟外長”不相符。英國媒體曾不無譏諷地說不知道怎么念范龍佩的名字。20日早上,比利時電視臺在歐盟委員會總部隨機采訪來上班的歐盟官員,大部分人也不知道新任“總統”名字的發音,更不知道他的履歷、政治主張等。
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法德領導人正是欣賞范龍佩的務實、低調,以及他擔任比利時首相期間所表現的高超協調、折中、尋求妥協的能力,才共同推舉他出任歐盟總統。但是英國媒體則引述比利時當地報紙《晨報》的報道爆料說,范龍佩在當選前數周還曾向同僚面授機宜,稱“要想在歐盟內部贏得高管職位,必須表示出絕不貪戀高位,扮出一副灰老鼠的低調姿態,這樣很快新工作的任命就來了。”
根據《里斯本條約》規定,“歐盟總統”的主要職責是:主持并推動歐盟理事會的工作;在總務委員會工作的基礎上,與歐盟委員會主席一起負責理事會工作,并保證其延續性;促進歐盟理事會內部的團結一致、凝聚共識;在無損“歐盟外長”作用的前提下,“歐盟總統”可以在有關共同外交與安全事務方面對外代表歐盟。
據了解,“歐盟總統”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和“歐盟外長”之間的職責分工并不十分明確,三者能否合作默契目前也有待觀察。在新聞發布會上,范龍佩還風趣地說,“現在美國總統奧巴馬可以找我聯系了”。這是暗中回應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此前的名言,“如果我有事要跟歐洲商量,我該給誰打電話?”
當選后,比利時各黨派紛紛對范龍佩表示祝賀,認為這是比利時的驕傲。比利時特產巧克力、啤酒,從此還增加了“國際組織領導人”,因為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也是比利時人。比利時媒體認為,目前“歐盟總統”的權力確實不大,但美國最初幾屆總統的權力也很小,“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相信范龍佩作為首任“歐盟總統”必定具有歷史意義。
由于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和現任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在這次歐盟的“總統大選”中雙雙失利,新當選的“歐盟外長”阿什頓來自英國,所以范龍佩就成了英國輿論攻擊的重點。英國《獨立報》21日的評論標題為“范龍佩是誰?”文章稱,國際社會在歐盟宣布對范龍佩和阿什頓的任命后反應冷淡,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少國家都認為布萊爾比范龍佩要更適合這一職務。評論尤其提到,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發來賀電時,不忘提到“要加強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緊密合作”,暗示美國對于范龍佩的影響力還存在疑問。
此外,英國《每日電訊報》在22日的報道中說,范龍佩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是推動歐盟的稅制改革。由于歐盟明年的增值稅和燃油稅總收入將超過1.2萬億英鎊,范龍佩計劃通過“歐盟稅”來充實歐盟自身的財政。雖然“歐盟稅”并不會是針對歐盟居民新增的稅收,但卻要在歐盟總稅收這塊“蛋糕”上劃切出一塊留歸布魯塞爾總部支配,用于解決金融機制改革等問題。有反對者認為,這雖然暫時不會增加民眾負擔,但卻會增加成員國的不滿情緒。
英國《每日電訊報》甚至還搬出范龍佩的姐姐克莉絲汀,她是個堅定的社會主義者。克莉絲汀來自比利時當地馬克思主義工人黨,她批評范龍佩的想法仍然是在推動歐盟私有化進程,把稅收負擔很大程度留給了底層人民。▲
本報駐比利時特派記者 李永群 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歐盟官員多不知其名 家鄉人期待其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