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義
治國之道,首在治官。這是有著2000多年官僚制度歷史的中國的政治經驗之一。當今中國,治官有多難,看看圍繞官員的刑事罪名就知道了。從10月16日開始,國家工作人員或者其近親屬以及其他與其關系密切的人,利用國家工作人員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受賄的,司法機關將使用“利用影響力受賄罪”定罪處罰。而兩年前,特定關系人,即“與國家工作人員有近親屬、情婦(夫)以及其他共同利益關系的人也正式成為法律術語。
一個官員利用手中的權力所犯的罪名越來越多,這印證了執政黨的一個基本判斷“在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條件下,國際國內環境的相互影響不斷加深,市場經濟法則與行政權力法則交織在一起,干部在工作中接觸的資源越來越多,面臨的誘惑和考驗越來越大。”治官為什么難?這應該是一個基本背景。現在官員經常講,要慎交友。管好身邊人,培養高雅情趣,多花點時間讀書,等等,總之就是怕被人鉆了空子,一朝濕鞋,萬劫不復。
但實際上,要求官員近似于圣人般活著,太難了。儒學最后都快變成宗教了,也沒有實現這一點。比如海瑞,大家都是拿來供著的,但即使是真實干家也不愿意與之合作。更何況,我們眼下所謂“市場經濟法則與行政權力法則交織在一起”帶來治官難,恐怕不是市場規則腐蝕官場越來越厲害,而是權力對市場支配越來越厲害,官民矛盾越來越尖銳。
真正的治官難,是高層想做正確的事,推不動。以前說下面的官員是壞和尚念歪了好經,如今是根本不念或者亂念一通作罷。念歪了,有時候是不得已,不念或者亂念一通,常是因為有了獨立的利益。正如列寧說的,幾何公理要是觸犯了人們的利益,那也一定會遭到反駁的。
于是,治官最厲害的途徑就是反腐敗。比如說依法行政,國務院法制辦副主任袁曙宏曾經說,依法治國、依法行政,關鍵是依法治官治權。而普遍存在的現狀是他們希望上、下級都依法行政,但他自己不依法行政。因為治官治權,是對既得利益的剝奪,缺乏這種自發的動力。實際情況也是如此,打官司打倒的官員有幾個?反腐敗才能收拾那些早已是國家和人民的敵人的官員。對這個路徑是越來越依賴。
關鍵還是看烏紗帽捏在誰手里,誰能在平日決定官員的言行。10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仲祖文文章《從嚴治黨要體現在干部管理上》。文章說,要堅持民主評議干部制度,滿意率達不到2/3的,要進行調整。目的是把那些工作不力、作風不好、群眾不滿意的干部堅決調整下來。
不過,筆者看了很多地方的報道卻發現,調來調去,除了提拔和平調的,所謂下來的并不多見。
胡錦濤:把擴大居民消費需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中共中央10月28日上午在中南海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胡錦濤說,當前我國面臨的國際經濟環境相當嚴峻。我們一定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準備得更周密一些,堅定必勝信心,扎實做好工作。
溫家寶:三個會議進行好,才有可能建立東亞共同體
第四屆東亞峰會10月25日在泰國華欣舉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東亞各國社會經濟制度不完全一樣,發展水平也不一樣,要形成一個共同體。不可能一蹴而就,這需要一個過程。
中國是最早和東盟建立合作的國家,目前10+1會議、10+3會議和東亞峰會有合作基礎,中國與東盟也有合作的具體規劃和措施。這三個會議為東亞共同體的建立創造了條件。
李克強:中國有能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
10月26日,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出席第三屆國際稅收對話機制全球大會開幕式并講話。李克強說,目前,中國經濟回升向好的趨勢得到鞏固。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好于年初的預期。經濟增速逐季加快,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77%,其中第三季度增長89%。
近幾個月,財稅收入增長由負轉正。1~9月財政收入和稅收同比分別增長5.3%和2.2%,其中9月份分別增長33%和30.1%。
石秀詩:重大公共投資。地方配套難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10月28日聽取了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主任委員石秀詩所作的部分重大公共投資項目實施情況的調研報告。在談到公共投資建設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時,石秀詩指出,由于今年地方財政收入增幅下滑較多,各地普遍反映財政收支矛盾突出,落實配套資金困難。
比如,今年國家下達的保障性住房建設計劃,全國共需投入1676億元,其中,中央投入493億元,占29.4%;地方配套1183億元,占70.6%,落實困難。截至8月底,地方保障性住房建設完成投資的394.9億元,國家計劃完成率僅為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