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華
經過多年來的班主任工作,我感悟出一個教師尤其是一位班主任要具有“三愛”。
一、愛事業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這是許多偉人、平凡百姓都知曉,并常掛嘴角的對教師的贊嘆之辭。作為一個教師,如果不熱愛自己的事業,他是不會理解這句話的含義的,甚至不配接受這些贊賞。
作為班主任老師,不僅要熱愛教育事業,還要熱愛班主任工作,要積極主動地去承擔班主任工作,而不是消極應付,不愛班主任事業是當不好班主任的,是不稱職的班主任。
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經濟越來越發達,社會的結構在不斷發生變化,教育環境在變,各類影視節目泛濫,網吧泛濫,學生的生理、心理早熟,學生的成份也越來越復雜等等。這些都給班主任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要求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要跟得上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工作方法,將事務做得更詳更細。
班主任的事業心在工作過程中得以展示,有了事業心,就會去考慮好的工作方法,而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是特別重要的。我比較欣賞某優秀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制訂好一個計劃,調動兩個積極性,開好三個會議,處理好四種關系,做好五項日常工作,注意六個事項,簡稱“一二三四五六原則”,做到計劃性、條理性、務實性、靈活性。
愛事業是基礎,愛教育事業,還體現在愛學生、愛學習上,這樣可使事業得以拓展延續,蒸蒸日上。
二、愛學生
班主任教師大部份時間面對的是學生,工作的對象是學生,培養的目標是學生,而最后的業績也來自于學生。知曉了這些,你還能不去愛這些學生嗎?“不得不愛!”但這種“愛”有被迫的感覺,還不是真愛,對學生的愛要發自內心、發自肺腑!只有這樣,你才不會厭煩學生的提問,才會在課堂上多問幾次“你們聽清楚了嗎”、“我講清楚了沒有”,才會多找學生特別是問題生傾心交談,鼓勵其進步而不是棄之不管,甚至暗暗趕走了事。
當然,愛學生不是只愛好生,要博愛,不要偏愛。“天生我人必有才,天生我才必有用”,“不求人人升學,但求人人成才”。老師對學生的愛,不能老看見某些學生的缺點,更多的是要發現,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和潛能,不能光憑成績這單一的指標,而要點燃七彩燈。有人將老師比喻成“根雕員”,將學生比喻成“原根”,我認為這個比喻很恰當,這既體現了教育的方向——培養人才,又體現了教育的方法——因材施教。但我要強調的是,老師不對學生付出愛心,不留心觀察,細心交流,是發現不了“原根”的價值所在的,也就雕出不藝術品來,就稱不上“根雕師”。
老師對學生的愛,還表現在組織學生學會去愛,愛老師、愛父母、愛同學、愛班級、愛學校、愛祖國等等。只會索愛不懂獻愛的人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可取的,要讓愛充滿人間,便要教會孩子們學會去愛,去幫助別人,去孝敬父母,資助貧困同學等。這樣,便使愛得以延續,時時開花,處處結果。
另外,愛還需要交流,需要感受,老師要組織這樣的主題班會,讓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父(母)子之間來互談對方的幫助、關愛,或是通過書信進行交流。尤其是外出打工的父母要多采取書信交流方式,讓子女時刻感受到愛的存在,愛無空間距離。老師組織這些活動的過程就是對學生愛的過程。
三、愛學習
科技在飛速發展,知識是日新月異的,學生都在不斷地學習,社會上的人都在學習,作為老師,更應該努力學習,學新的知識,好的教學方法,好的管理方法。
現代社會新事物、新知識層出不窮,加之各種信息傳播速度很快,學生往往可“先知先覺”,對老師可能就沒什么敬佩感了。作為老師,要保持學生對你的敬佩感,就必須加倍學習,了解新鮮事物(也稱新知識),將專業知識傳授給學生的同時,也應傳授這些新的社會知識,讓他們知道老師是學習型的,是“萬事通”。
再者,健康的定義來自于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的提高,也要關注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心理學是一門大學問,班主任老師應多花時間學習、鉆研,然后了解班里的每位學生的心理動態,再去“對癥下藥”。
另外,先進的教學方法及班工作管理方法都是老師學習的范疇,老師要從各方面加強學習,武裝自己,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合格的老師。
(責任編輯:薛劍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