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石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頒發,使得本屆的“黑馬”特色貫徹到底。此前,已有德國女作家穆勒獲文學獎、美國總統奧巴馬獲和平獎先后給人們帶來巨大意外。
10月12日19時,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了備受關注的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女教授埃莉諾·奧斯特羅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奧利弗·威廉姆森共享該獎項。其中,埃莉諾·奧斯特羅姆成為自諾貝爾經濟學獎設立以來的首位女性得主。
瑞典皇家科學院發表聲明說:奧斯特羅姆因為“在經濟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別是對公共資源管理上的分析”獲獎,威廉森則因為“在經濟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別是對公司邊界問題的分析”獲獎。
黑馬勝出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傳媒廣泛估計的熱門人物全部落選。他們分別是: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約翰·泰勒、西班牙巴塞羅那龐比猶·法布拉大學經濟學系教授豪爾迪·加利、美國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馬克·格特勒3位經濟學家在貨幣政策理論研究方面貢獻突出;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系教授馬修·拉賓和瑞士蘇黎世大學經濟學實證研究學院教授兼院長恩斯特·費爾對行為經濟學貢獻突出;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威廉·D·諾德豪斯和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馬丁·L·魏茨曼對目前流行的環境和氣候經濟學做出了不凡貢獻。
經濟學獎不但結束了2009年諾貝爾獎的頒發,更使得本屆的“黑馬”特色貫徹到底。此前,已有德國女作家穆勒獲文學獎、美國總統奧巴馬獲和平獎先后給人們帶來巨大意外。
奧斯特羅姆是自1968年頒布諾貝爾經濟學獎以來的第一位獲獎女性。在問到她對此獎項的重大意義的看法時,她說:“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女性在科研方面的能力得到承認。我很幸運成為第一個,而且我不會是最后一個。”
對于在本屆諾貝爾經濟學獎中爆冷的奧斯特羅姆,長江商學院教授周春生表示,奧斯特羅姆是一位政治學教授,其獲得的學位也是在政治科學領域。她研究的領域主要在公共選擇、公共政策、經濟治理等領域,可以說是一位研究邊緣性、綜合性的科學家。但經濟與政治是不分家的,她正是從政治學的視角研究經濟領域的各種問題。
著名經濟學家鄒恒甫認為這屆諾獎得主之——奧斯特羅姆是一位女性,這是一個偉大的決定。他說,歷史上很多女性都錯過了獲得諾獎的機會,比如羅賓遜夫人。而奧斯特羅姆也曾在90年代錯失獲得諾獎的機會,此次得獎相當于一次久違的補償。
周春生坦言,對于經濟學人來說,對奧斯特羅姆的獲獎感到有一些意外,此前對她所研究的領域和她本人的了解并不多。他同時指出,引發金融危機有政策和制度方面的因素,從這個角度看,這與奧斯特羅姆所研究的領域有一些重合。但他認為,更重要的還是學術本身。
而對于威廉姆森的獲獎,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指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威廉姆森的貢獻非常大,影響了一代人的研究和他們的思維。長期以來,他認定經濟的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經濟體的表現不僅僅是價格和政策,基本的制度也非常重要。他還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包括案例、計量研究和模型等來反復論證這樣的觀點。他的著作非常多,影響面非常廣,應該說是這個領域重要的創始人。
中國期待
本次諾獎經濟理論,對于中國的實踐指導,也是有普遍的參考和啟示意義。比如,如何在政府與市場之間,形成第三方組織,對于生態環境、淡水、礦產等這樣的公共領域和公共資源,進行有效管理;再比如,對種植和養殖等生產領域,其組織形式應當如何確定,其組織的規模多大,其經營體的邊界在哪里?它們需要結構較為復雜的大公司來管理嗎?它們需要人民公社式的集體組織方式嗎?如果組織的復雜性和成本大于其簡單的生產和收益時,組織肯定不能生存;而用一個簡單和小規模的組織方式,去應付復雜的生產經營局面時,如一個家庭組織去管理和經營一個或者多個特大型和現代化的鋼鐵廠時,企業內部組織的規模太小、太簡單,其也無法運行和生存。這就是企業的邊界。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黃桂田說,此次將諾獎頒給這兩位經濟學家,以表彰他們在新制度經濟學、產業組織理論與政策及政府規制等方面的研究所取得的有影響的成果,也許目的就在于引導經濟學家們針對全球金融危機暴露出的問題加強制度的研究,重新反思和定位市場與政府間的關系。
對于國人的諾獎情結,李稻葵說:“我覺得請大家一定要用平和和超脫的心態看這個東西。所有的獎都是人評的。評獎最好的情況是內行評內行,讓外行看熱鬧。最壞的情況變成了外行評內行讓內行笑話。諾獎介于這兩者之間,不要看這么重。”
路透專欄撰稿人克里斯多佛·斯萬近日發表文章表示,經濟學獎是諾貝爾獎項中的最大敗筆。他認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常常會頒給一些無用、錯誤甚至危險的學說。過去20年中,經濟學家沒能預測準美國任何一次重大的經濟轉折,授予諾貝爾獎甚至等于是認可了一些事實上可能非常有害的經濟理論。他還舉例說明,有的曾獲諾貝爾獎的經濟理論恰恰是導致數次市場崩潰的元兇之一。
在林毅夫看來,平均每年超過8%的GDP增速已經把世界的目光吸引到中國,而這種狀態還將持續30年,因此,30年后世界經濟學大師一定會在中國出現。“當中國經濟對世界的影響力日益增加,中國經濟學家獲得諾貝爾獎就指日可待,因為只有中國的經濟學家才能講清楚中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