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廣志
默記刀數的劉伯承:“小意思,才割了70余刀!”
在多年的戎馬生涯中,劉伯承先后負傷9處:左腳一處;顱頂一處;右眼一處,不幸失去右眼;右腿股動脈一處,險些喪命;左臀部一處;左腿受傷,損及神經,一度不能行走;右腿側面一處,彈頭人肉,情急之下,自己咬牙用手指摳了出來;左腳側邊一處;右手側面一處。葉劍英曾詩贊劉伯承:“遍體彈痕余只眼”。
1916年3月,劉伯承率領四川護國軍第4支隊在攻占豐都縣城時右眼中彈致殘。由于當時戰事頻繁,劉伯承一直沒顧上配制假眼。1916年春夏之交,劉伯承找了一家德國人開的私人診所,該診所醫療條件相對較好,主治醫師沃醫生的醫術也相當高明。劉伯承在這家診所先后做了兩次手術,第一次是割去贅肉,理順血管,第二次是為裝假眼進行的修補手術。
當時,診所的設備比較簡陋,動手術只能進行局部麻醉。醫生一刀一刀地修割贅肉,每一刀都令人痛徹骨髓,難以忍受。手術持續了3個多小時,麻醉藥已經失去作用,但劉伯承一直面不改色,泰然面對劇痛,堅持將手術做完。
手術完畢后,沃醫生看到他的座椅扶手已被汗水沾濕,便關切地問道:“疼得厲害吧?”劉伯承坦然一笑說:“小意思,才割了70余刀!”沃醫生驚訝地問道:“你怎么知道?”“閣下每割一刀,我就暗記一次,鐠不了。”劉伯承微笑著說。沃醫生聽后,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贊:“了不起,了不起啊!”
火燒裂口的賀龍:“來,幫個忙,劃著火柴,幫我燒一燒。”
紅軍的將帥中有兩大奇跡,其中之一就是靠“兩把菜刀起家”的賀龍元帥。賀龍元帥一生歷經數戰,卻奇跡般地一次也沒受過傷,即使用菜刀面對持槍敵人搏斗,也不曾擦破一塊皮。因此,在人民軍隊里,人們都把賀龍元帥稱為“福將”。
紅軍開始長征后,由于每天長途跋涉,翻山越嶺,賀龍的腳上裂開了長長的裂口,裂口一直向外滲血,每走一步就鉆心地疼。一天,部隊到了宿營地。勤務員小陳給賀龍瑞了一盆熱水,好讓軍長洗洗那流血的雙腳。當勤務員剛要轉身離開時,賀龍叫住了他,說:“小陳,莫忙走呀,給我幫個忙吧!”賀龍指著自己的挎包說,“里面有點凡士林,給我拿出來,我要治治這不爭氣的腳。”
小陳把凡士林遞給賀龍軍長,只見他搬起自己的腳,用手指挖出一點凡士林,抹進腳底的裂口里。此時,裂口又長又深,露出的鮮紅嫩肉與血摻在一起,模糊一片,甚是嚇人。小陳簡直不敢再看下去。但是,賀龍卻好像沒事一樣,一邊和小陳閑聊,一邊繼續抹凡士林。完畢后,他摸出火柴盒,遞到小陳手中說:“來,幫個忙,劃著火柴,幫我燒一燒。”小陳吸了口涼氣,用火燒露在外面的嫩肉,這不痛死人嗎?他說什么也下不了手。
“快燒,這個辦法很管用,把凡士林燒千,傷口燒平,就不會流血了。”賀龍催促道。
小陳劃著火柴,哆哆嗦嗦地移到軍長的腳板下。涂在傷口的凡士林一碰到火苗就化了。傷口發出哧哧的聲音。小陳本能地一縮手,火柴滅了。緊接著第二根、第三根,一根一根地燒,直到把傷口的嫩肉燒焦了,賀龍才拍拍小陳的肩膀,滿意地說:“這樣才行了,蠻可以對付一陣了。”
小陳如釋重負,站起身來,抬頭一看,只見賀龍軍長已是滿頭大汗,汗水直往下掉。看到這種情景,小陳鼻子直發酸。此后,賀龍每隔一段時間燒一次,用完了凡士林,就用豬油,最后連豬油也沒了,就干燒。每燒一次,賀龍都是滿頭大汗,但他從來沒有哼過一聲。
就是用這個辦法,賀龍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意志力走完了長征路。
徒手擠膿的陳毅:“用力擠吧!”
大家都知道,十大元帥中唯一沒有參加長征的就是陳毅元帥。1934年8月,陳毅來到老營盤前沿陣地時,正趕上敵人一個師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紅軍陣地發起輪番攻擊,師指揮所已向后轉移。當陳毅離開前沿陣地時,不車被敵軍的流彈擊中,右胯骨受傷,頓時倒在地上,血流不止。就是這次負傷,陳毅沒能參加長征。
因為當時醫療條件有限,負傷后,陳毅大腿處的傷口經常感染。在那個年代,醫療藥品奇缺,而陳毅率領的部隊又需要經常轉換地點游擊作戰,所以治療腿傷的辦法主要靠草藥治療。部隊僅有幾盒萬金油,就算是“靈丹妙藥”了,不管什么病痛,都用它抹一下。陳毅的傷口化膿,電只能用它。
一次,部隊在離駐地較遠的南雄大嶺召開千部會議,陳毅忍著疼痛,翻山越嶺趕到了開會地點。由于來得早,人還沒到齊,陳毅叫警衛員端了一盆水,鉆到松林中。在松林里,陳毅把受傷的腿綁在樹上,背靠著另叫果樹,兩手按住大腿上的傷口,拼命擠了起來,血水順著傷口一滴一滴地向外流。由于手腳不方便,陳毅就讓警衛員幫忙。警衛員看著碗口大的傷口,傷口里又是膿血交加,心痛得要命,根本下不了手。陳毅只好鼓勵他說:“用力擠吧,這次不擠干凈,下次還會反復。”警衛員沒有辦法,只好擠了起來,結果竟然擠出了半盆血水,另外還有兩塊槍傷的碎骨。接著,陳毅扯了些白布條,抹上萬金油,用竹簽一點一點塞進傷口。頓時,豆大的汗珠從他的額頭沁了出來。盡管疼痛刺骨,但陳毅卻談笑自如,像沒事一樣。傷口包扎好后,陳毅照常主持會議,絲毫不受影響。
開完會后,陳毅又一拐一拐地返回了駐地。幸運的是,自這次擠膿之后,傷口竟然漸漸好了起來。
拒不截肢的粟裕:“不,我不!”
粟裕將軍經歷戰火的考驗,可以說是九死一生,他先后次負傷,身上有18處傷痕。在高級將領中,粟裕將軍是受傷次數最多的一個。
1933年2月,粟裕任紅十一軍參謀長。5月,紅十一軍按照命令進至硝石,要與守敵一決雌堆。兩軍對峙,槍彈紛飛。粟裕正揮動左臂指揮,不料一顆子彈擊中他的左臂,動脈血管被擊破,鮮血噴出一米多遠,當即昏死了過去。粟參謀長!蕭勁光力喊:“擔架,快送參謀長到救護所。”可是,路上遇上了瓢潑大雨,經三四個小時的艱難行軍才到達救護所。一路淋雨,粟裕的手臂傷口嚴重感染,戰地救護所沒有辦法,只得派人將他轉送到軍,醫院。軍醫院的醫生會診,發現兩邊骨頭都傷了,還傷到了神經,而且已經感染,出現壞死的癥狀。醫務主任只能據實說:“粟參謀長,看來你的左臂得鋸掉。”
“不,我不!”粟裕連聲反對。
“不鋸會有生命危險!”醫生的口氣也很堅決。
粟裕堅決不讓鋸掉手臂。最后,醫生只能采取保守的治療方法,開刀將感染了的傷口的膿清理出來。當時已經沒有麻藥了,手術開始后,醫護人員將粟裕的左臂牢牢地綁在凳子上。接著,又將他的右臂、頭、肩死死按住,讓主刀醫生施行手術。粟裕疼得把牙齒咬得格格響,渾身大汗,卻始終不吭一聲。
為了防止傷口再次感染化膿,醫生們將布條子在鹽水里浸泡,頭一天早晨將布條子從子彈進口處捅進去,第二天早晨抽出來。再捅新布條。結果捅來捅去,傷口不
僅長不攏,而且還生出了一層肉芽子。醫生只好用小耙子捅在傷口里,轉圈兒地摳,要把肉芽子耙掉。就這樣整整治了5個月。每次治傷,粟裕雖不吭聲,卻時常疼得死去活來。后來,他的左臂還真的奇跡般地保住了。但是,這5個多月來的煎熬,實在讓粟裕嘗盡了苦頭。
昏迷四天四夜的徐海東:“我倒睡了個好覺。”
紅軍的將帥中有兩大奇跡中的另一個,就是徐海東大將。他全身幾乎被打零碎,從頭到腳傷痕累累,卻奇跡般地活下來,還活過“古稀”之年。
紅軍初建時,徐海東雖當過正規軍的班長、排長,但畢竟缺乏組織大部隊的經驗,是靠邊打邊學,用鮮血交的學費。
當時部隊裝備很差,農民戰士普遍缺乏戰斗經驗,徐海東從當隊長起,直至當軍長,都是在最前線指揮,并親自帶領戰士沖殺,先后9次負傷。當副軍長時,他在火線上被刊單從左眼底下打人,從后頸穿出,抬下陣地后第五天才醒來。他蘇醒后的第一句話就問:“現在幾點了?部隊該出發了吧?”身邊的護士周東屏(后來成為他的夫人)回答:“四天四夜人事不省,真把人急死了!”徐海東卻不在乎地說:“我倒睡了個好覺。”
1934年秋,徐海東奉中央命令率紅二十五軍離開根據地長征,翌年夏天到達陜北,為隨后到達的中央紅軍打開了局面。毛澤東稱徐海東是“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國民黨南京政府把他與毛澤東、朱德并列為通緝懸賞額最高的三個人,標定頭顱賞額為25萬塊大洋。
由于徐海東長年不分晝夜地轉戰,使他的肺病磡口重。1932年秋,他為重新組織失散的部隊,連續奔走23天沒有上床睡過覺,休整時一躺下竟睡了30多個小時,醒來便大口吐血。此后,他戰斗了七年,直至在皖西徹底躺倒無法工作。毛澤東發來電報,囑咐他:“靜心養病、天塌不管。”徐海東感動得流了淚。1947年秋,他被送到大連敞了第一次X光透視,前蘇聯軍醫發現他的肺部大部分功能早已失效,又聽到徐海東多年來靠中草藥維持生命,都對他的毅力欽佩不已,認為簡直是醫學上的奇跡。
滿頭是血的許世友:“我才死過一回嘛,干革命哪有不流血的。”
開國上將許世友是個傳奇式的猛將。當年,在攻打大山寨的戰斗中,他當上了敢死隊隊長,從那以后,他在紅軍中由班長直到師長期間,在一次次的戰斗中,曾當過11次敢死隊長。
1930年5月中旬的一天。許世友被任命為改敢死隊隊長,率領敢死隊人員奉命攻打新集以西九里十八寨中的大山寨。當他靠著方桌做土盾牌率先沖入寨墻時,敵人用發射器擊中了他的頭部。許世友當時覺得頭皮一麻,隨即忍著痛將釘在頭上的幾顆鐵釘拔了出來,因流血過多,遂即昏了過去。
許世友受傷以后,因為沒有固定的醫院安置治療,治好回家養傷。妻子朱錫民一見許世友滿頭是血,禁不住哭起來。許世友是一條硬漢,支撐著從擔架上坐起來,拉著她的手說:“黑伢他娘,不礙事,我的傷不重,你莫哭呀!”朱錫民一看許世友坐起來,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輕輕舒了一口氣說:“我真擔心你頭上的傷會要你的命哩。”許世友笑著說:“我才死過一回嘛,說不定還會死幾次呢。干革命哪有不流血的。既當敢死隊隊長,就要敢于犧牲呀!”
為了使丈夫早日痊愈,朱錫民請來了鄉間名醫給他醫治。由于醫療及時,再加上妻子的精心護理,許世友的槍傷奇跡般地痊愈了。許世友康復后,便立即返回紅軍部隊,投身到了反圍剿的戰斗中去。